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張智程熱門文章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張智程
2 月 06,2014
【京都想想】被「歷史課綱」強迫遺忘的「歷史」觀點?──貫穿《大稻埕》與《KANO》的大時代關鍵字:「大正民主」下的台灣主體歷史敘事
今年兩檔本土電影即將陸續上檔,《大稻埕》與《KANO》,這兩部電影的共通性,是兩者同在在刻劃著二十世紀百年台灣史歷程中第一個燦爛的年代,也就是日本所謂的「大正民主」時代。 台灣在1920~30年代伴隨著日本統治而走入近代國家,同時告別過去而轉型為現代社會,資本主義與大眾消費形成、現代國民教育的普及造就出台灣第一代知識分子,市民社會影子也逐漸形成,...
張智程
五月 12,2014
「母親節」談「台灣人權之母」---三宅清子女士的故事
母親節前夕,在東京早稻田大學舉辦的紀錄片「牽阮的手」放映會中,出現了一名日本奶奶的身影,在擠滿年輕學生的會場裡,這位老奶奶的身影顯得些許突兀。 一位工作夥伴上前詢問老奶奶的名子,老奶奶害羞靦腆的笑了笑,輕聲細語地回答:「我叫三宅清子。」 大部分的同學並沒有特別的反應,但我聽到「三宅清子」...
張智程
9月 10,2014
【京都想想】 台日公民社會為何無法建立對話、合作與連帶?(下)
修正「非現實」的現實主義戰略 從而,筆者對日本進步行動者的建議是,在日本國內議題上,日本的極右翼勢力在這幾年來迅速成長,一方面你們對其保持批判嚴厲的同時,更應意識到是什麼樣的國際政經因素,造就了今日日本社會極右翼政治意識形態再興的溫床。日本公民社會的進步行動者若不能跳脫既存左右對立或冷戰結構的認知去面對今日整個東亞的大結構問題、不願意跳脫國內議題的侷限,進一步將議題關懷延伸到國外,...
張智程
9月 19,2014
【時事想想】蘇格蘭啟示:「獨立」就是「拼經濟」
蘇格蘭獨立公投已經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將近九成的蘇格蘭人積極參與了這場決定自己未來的公投,結果雖然「獨立」功敗垂成,但筆者認為,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該往哪走,而不是被迫由別人決定你的未來,這本身就已經是「獨立」了。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環繞於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議題上,全球媒體都紛紛發表了自己的分析觀點,特別日本NHK在18日的蘇格蘭獨立公投特別報導中,提供了一個比較有趣的觀察方向...
張智程
11 月 28,2014
【京都想想】親愛的爸媽,請為我投票吧
凌晨三點零五分,關閉了陷入膠著中的博士論文檔案,睡前依舊慣性地開啟了廉價航空比價網站,隨手搜尋了11月28日飛往台灣任何一班班機的機票價格,再點閱了電子帳戶裡的餘額,深沉地嘆了一口氣... 即便知道行使一個民主國家國民得以決定彼此共同未來的基本權利是如此的可貴與無價,但如果買下機票回去投票,下個月可能有一半的日子得與泡麵相伴... 不斷猶豫掙扎著滑鼠游標是否就此心一橫往「購票」鍵點下...
全球脈動
張智程
12 月 12,2014
【京都想想】日本眾議院大選選前分析──安倍為何勇於梭哈?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上月從北京APEC到東協各國的外交戰略出訪行程歸國後,閃電宣布解散眾議院,並於本周日(14日)進行全面改選,為日本政治投下了一枚震撼彈。 回顧安倍首相自2012年上任後幾項重大執政成果,包括推行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倡導大規模金融緩和(日圓匯率貶值)、機動性財政政策、以及勞動市場構造改革的「三本矢(三支箭」)、成功取得2020東京奧運申辦資格、...
全球脈動
張智程
12 月 15,2014
【京都想想】日本大選啟示:安倍路線確立,民主危機潛藏
由安倍首相一手開啟的突襲式解散國會全面選舉,結果一如選前各方所預期的,投票率再度破記錄降到史上最低的52.32%,由自民黨、公明黨連合政權奪下超過三分之二席次的「絕對多數」、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這場選舉勝敗的關鍵仍然在於,安倍政權挾著強大執政資源與媒體優勢徹底主導議題設定,在野黨一再主打「制衡安倍」的政見,卻提不出已被設定為主要政治議程的外交安全保障面──如何面對中國崛起,以及經濟面──...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
主權兩岸
張智程
3 月 31,2015
【京都想想】台灣應如何看待亞投行效應
三月中旬以降,國際媒體開始群起關注從英國開始、一連串歐洲國家紛紛表態加入中國所主導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的雪球效應,這則訊息之所以壟斷全球媒體的目光,乃在於目前為止積極在全球擴張的中國資本,首次透過制度性體制的建立,直接挑戰美國在戰後的布雷頓森林中確立的世界金融霸權秩序,宣告美國金融獨霸的時代正式終結,今後的世界秩序支配者將可能由中國與美國所共享。 然而,...
全球脈動
張智程
五月 02,2015
【京都想想】危機或是轉機?美日新同盟關係對台灣的意義
中國一連串在經濟與軍事大規模擴張、企圖取得亞洲霸權角色的行動,喚醒了美日同盟的焦慮,三月底中國在亞投行成立的外交戰場上成功拉攏美國最堅實的歐洲與亞太盟友對美國倒戈相向,使得感受邊緣化危機的美日關係加速進入「蜜月期」。 美日兩國近期內除了加速TPP的談判之外,睽違18年的「美日安保指針」---作為美日同盟軍事行動基礎的規範也修訂完成。本周安倍晉三首相訪美,...
全球脈動
張智程
6 月 05,2015
【京都想想】 小英訪美行的背景音樂──美中南海競逐與華府政策U型反轉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睽違四年的訪美之旅,在華府一站獲得重大斬獲,從國安會、國會、國務院到國防部所會晤的人士數量與層級,都是歷來台灣總統候選人之最。在訪美行程尾聲之際,是開始檢討成果究竟該如何評價的最好時點,而一切都需要從美中關係面臨轉換點的解讀去下手理解。 小英獲得怎樣的待遇並與什麼樣的層級人士會面當然是重點,因為美國太清楚自己的角色,...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