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張智程熱門文章
張智程
1 月 17,2014
【京都想想】從南榕廣場談起:京都大學的台灣人留學史──傳承「自由學風」與「反抗精神」
明治時代創立於日本千年古都的京都大學,除了囊括六座諾貝爾獎傲視日本以及世界之外,更以自由的學風與反抗的傳統馳名,從戰前作為左翼反法西斯學生運動的大本營、到戰後成為六零年代學生運動的主要根據地,自由反抗的傳統至今代代於校園中傳承:校園中到處設立著學生抗議看板、工會的抗議與選舉文宣;六零年代被學生占領後至今仍然由學生完全自治的社團空間「西部講堂」,是日本搖滾樂的發源地之一;每年遭到學生惡搞的校長銅像...
電影戲劇
張智程
1 月 27,2014
【京都想想】找回鏡頭下的「反抗」與「溫柔」:大島渚導演逝世滿週年札記
大島渚導演在1月15日逝世滿一周年了,當天日本電視台特別製作並播出了紀念專輯「大島渚:給電視的遺言」紀念這位日本戰後映畫界中最偉大的導演。 片中播放1963年大島渚導演拍攝的第一支紀錄片「忘れられた皇軍」(被遺忘的皇軍),描述一群曾經被日本政府送上戰場而負傷傷殘的在日朝鮮人老兵,四處向國家陳情請求給與補償、以及他們生日常的生命故事。...
張智程
3 月 12,2014
【京都想想】「台日韓民主框架」──尋找一個「進步亞洲」連帶形成的可能性
日本大學院漫長的春季假期,讓筆者有機會透過日韓學界與社運界進步友人的牽線,造訪韓國數個人權現場進行對話,返回日本後又直接前往福岡參加日韓兩國進步法學者所共同舉辦且行之有年的日韓常設共同論壇。而最近之所以密集且積極的與日韓兩國的進步人士接觸,是因為自己開始構思一個「台日韓民主框架」、乃至於進一步構築一個「亞洲民主連帶」形成的可能性。 ...
張智程
9月 19,2014
【時事想想】蘇格蘭啟示:「獨立」就是「拼經濟」
蘇格蘭獨立公投已經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將近九成的蘇格蘭人積極參與了這場決定自己未來的公投,結果雖然「獨立」功敗垂成,但筆者認為,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該往哪走,而不是被迫由別人決定你的未來,這本身就已經是「獨立」了。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環繞於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議題上,全球媒體都紛紛發表了自己的分析觀點,特別日本NHK在18日的蘇格蘭獨立公投特別報導中,提供了一個比較有趣的觀察方向...
張智程
11 月 28,2014
【京都想想】親愛的爸媽,請為我投票吧
凌晨三點零五分,關閉了陷入膠著中的博士論文檔案,睡前依舊慣性地開啟了廉價航空比價網站,隨手搜尋了11月28日飛往台灣任何一班班機的機票價格,再點閱了電子帳戶裡的餘額,深沉地嘆了一口氣... 即便知道行使一個民主國家國民得以決定彼此共同未來的基本權利是如此的可貴與無價,但如果買下機票回去投票,下個月可能有一半的日子得與泡麵相伴... 不斷猶豫掙扎著滑鼠游標是否就此心一橫往「購票」鍵點下...
全球脈動
張智程
12 月 12,2014
【京都想想】日本眾議院大選選前分析──安倍為何勇於梭哈?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上月從北京APEC到東協各國的外交戰略出訪行程歸國後,閃電宣布解散眾議院,並於本周日(14日)進行全面改選,為日本政治投下了一枚震撼彈。 回顧安倍首相自2012年上任後幾項重大執政成果,包括推行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倡導大規模金融緩和(日圓匯率貶值)、機動性財政政策、以及勞動市場構造改革的「三本矢(三支箭」)、成功取得2020東京奧運申辦資格、...
全球脈動
張智程
12 月 15,2014
【京都想想】日本大選啟示:安倍路線確立,民主危機潛藏
由安倍首相一手開啟的突襲式解散國會全面選舉,結果一如選前各方所預期的,投票率再度破記錄降到史上最低的52.32%,由自民黨、公明黨連合政權奪下超過三分之二席次的「絕對多數」、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這場選舉勝敗的關鍵仍然在於,安倍政權挾著強大執政資源與媒體優勢徹底主導議題設定,在野黨一再主打「制衡安倍」的政見,卻提不出已被設定為主要政治議程的外交安全保障面──如何面對中國崛起,以及經濟面──...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
主權兩岸
張智程
3 月 31,2015
【京都想想】台灣應如何看待亞投行效應
三月中旬以降,國際媒體開始群起關注從英國開始、一連串歐洲國家紛紛表態加入中國所主導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的雪球效應,這則訊息之所以壟斷全球媒體的目光,乃在於目前為止積極在全球擴張的中國資本,首次透過制度性體制的建立,直接挑戰美國在戰後的布雷頓森林中確立的世界金融霸權秩序,宣告美國金融獨霸的時代正式終結,今後的世界秩序支配者將可能由中國與美國所共享。 然而,...
全球脈動
張智程
五月 02,2015
【京都想想】危機或是轉機?美日新同盟關係對台灣的意義
中國一連串在經濟與軍事大規模擴張、企圖取得亞洲霸權角色的行動,喚醒了美日同盟的焦慮,三月底中國在亞投行成立的外交戰場上成功拉攏美國最堅實的歐洲與亞太盟友對美國倒戈相向,使得感受邊緣化危機的美日關係加速進入「蜜月期」。 美日兩國近期內除了加速TPP的談判之外,睽違18年的「美日安保指針」---作為美日同盟軍事行動基礎的規範也修訂完成。本周安倍晉三首相訪美,...
全球脈動
張智程
6 月 05,2015
【京都想想】 小英訪美行的背景音樂──美中南海競逐與華府政策U型反轉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睽違四年的訪美之旅,在華府一站獲得重大斬獲,從國安會、國會、國務院到國防部所會晤的人士數量與層級,都是歷來台灣總統候選人之最。在訪美行程尾聲之際,是開始檢討成果究竟該如何評價的最好時點,而一切都需要從美中關係面臨轉換點的解讀去下手理解。 小英獲得怎樣的待遇並與什麼樣的層級人士會面當然是重點,因為美國太清楚自己的角色,...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