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
教育文化
黃寶玉
4 月 10,2019
台灣親子共讀率低讓教授很驚訝!然後呢?
兒童節剛剛過,一份第一次針對華人地區調查的報告告訴我們,在台灣「有三分一的家長不與親子共讀,每週共讀超過四次的只有三成,皆低於國外家長」,讓負責調查的師大教授很驚訝。只是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的是,社經地位偏低、偏鄉的家庭,共讀率更少。 這則新聞讓我想起不久前,筆者走進鄰近的關山鎮圖書館,正好碰上親子教育圖書巡迴展,面對一桌子好書,我開心地挑了起來,從最熱門的新課綱素質教育、翻轉教育、...
運動休閒
陳怡秀
4 月 10,2019
【日本想想】賞櫻最人氣景點「目黑川」:美麗之外的溫暖心意
日本的春天充滿著粉嫩色彩與浪漫氣氛,四處飄散的櫻花瓣如一場場優雅夢幻的雨,處處是風景,沒有人感到厭倦,其中,位於東京都的目黑川,更是超人氣的賞櫻名所,但除了風景美麗之外,目黑川受歡迎的原因並不只如此。 目黑川流經東京都的世田谷區、目黑區、品川區一帶,最後流入東京灣,周邊有寧靜的住宅區,也座落了許多特色小店與餐廳。追本溯源,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繪卷上並沒有記載「目黑川」,...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藍士博
4 月 09,2019
【桃籽:想想】涉入/攝入的姿態——從《街頭》談紀錄片與社會運動
影像是上個世紀才逐漸成熟的魔法,至今早已除魅、幾至氾濫。對於台灣人來說,不管是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美台團」的巡迴播放;或者是三十多年前綠色小組在警棍、水車當中穿梭,留下台灣民主化運動的珍貴影像資產,紀錄片不僅是社會運動的紀錄,本身就是社會運動的一環。 即使不是刻意為之,江偉華導演拍攝的《廣場》、《街頭》兩部紀錄片,似乎還是延續接續了這個「傳統」。從野草莓到318,...
歷史書寫
Will Lu
4 月 09,2019
【戰地眺望】二戰末期的台灣全島要塞化
「……雖然戰局已經接近第三期(1945年),陸軍還計畫將偌大公用地築構成為陣地,透過保甲組織強迫日、臺一般民眾每戶都得派人從事公差……最莫名其妙的是叫做「波行」的工程,計畫由桃園地區穿過丘陵地帶,挖一條直達臺北東南外廓之蜿蜒長大的地下隧道……。」 ...
音樂藝術
Join
4 月 08,2019
【聽那些女孩唱歌】驚奇隊長與1990的女力搖滾──No Doubt 不要懷疑樂團與關史蒂芬妮Gwen Stephani
電影《驚奇隊長》(Captain Marvel)隨著《復仇者聯盟》系列熱潮不退,在全球各地都創造出驚人的票房,「最強超級英雄」是為女性的概念,顯然受到全人類的認同;而本片中大量引用1990年代的流行文化意象,且以多首油漬搖滾(Grunge)經典歌曲作為配樂,更呼應1990年代另類音樂崛起的社會背景下性意識都顯出更為多樣化、多采多姿面貌、不拘泥於傳統反抗型態以及爭取齊頭平權的女權運動,...
歷史書寫
根雨屋
4 月 08,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留頭髮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現在稀鬆平常的髮型,是不可能存在當年的中學校園;在有髮禁的年代,男學生只能留平頭,女學生必須是西瓜皮;雖然教育部到了1987年不再規定中學生髮型,交由各校自訂,髮禁仍普遍存在,直到2005年才由杜正勝下令全面解禁。 早年為了管理校園、...
文化研究
陳威臣
4 月 07,2019
【鐵份補給】日本海上武力的發源地——橫須賀軍港
每次搭乘橫須賀線前往橫須賀,經過沼間隧道後,就會看到左邊海側,出現好多軍艦,而美軍第七艦隊司令部,也是在橫須賀,可以說橫須賀就是個龐大的軍港,這個人口多達42萬的城市,是有名的軍都之一。 歷史的偶然,讓橫須賀成為日本與美國最重要的連結,這個故事就要從幕末開始講起。橫須賀位於東京南方的三浦半島,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東京灣的屏障,也因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代的北條氏,便在此地設立水軍,...
文化研究
邱振瑞
4 月 07,2019
【日晷之南】作家的還魂丹——截稿時間(上篇)
對於作家(包括廣義的寫作者)而言,無論他們接受委託抑或契約綁定撰寫文章(小說),無疑都是意義非凡的勞作。以往的經驗指出,透過這種有償的勞動付出,作家的寫作技巧得以日漸精進,經濟狀況得以改善,為個人和家庭帶來極大的貢獻。只不過,作家(作者)們要完成這樣的任務,並沒想像中來得容易。他們同樣要克服諸多的挑戰——緊張、焦慮、惶惑,失眠、胸悶、胃痛、自我厭惡、心律不整、妄想幻聽的折磨。有的作家情況更慘,...
文化研究
潘彥瑞
4 月 04,2019
大叔的震撼:什麼!嚕嚕米不是河馬?
「我以為她是一隻河馬。」「嗄!不是嗎?」我在臉書貼上嚕嚕米布偶抱日本小女孩的照片,八百年沒互動的臉友們差點暴動。「我一直以為她是!」「不然呢?」震驚的朋友裡有二十世代正妹、新婚人妻主播、兩個孩子的媽媽。有人受不了無知大叔我,留言幫大家解惑「她是啊~這隻是女生,是慕敏的妹妹~」。 香港臉友說「她是科妮」,只有一個男性友人冷靜回答「她是精靈」,但馬上又被歪樓「是河馬精靈」。因為太過訝異...
歷史書寫
馬非白
4 月 04,2019
【被遺忘的歷史】校園白色恐怖的濫觴——「四六事件」
一九四九年,就在中國國民黨蔣介石政權即將在中國內戰完全潰敗、逃來台灣之際,陳誠受命壓制學生運動,曾經炮製了一樁對學生進行大逮捕的「四六事件」。 這起事件不但是台灣學生運動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校園全面進入白色恐怖的濫觴,軍訓教官公然進入校園,情治人員滲透學校環境,師生言論受到官檢嵌陷,學生自主性活動沈寂。 「四六事件」發生在一九四九年的四月五日、六日兩天,涉及台大、省立師範學院兩個學校...
‹
…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