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
歷史書寫
馬非白
3 月 01,2020
【被遺忘的歷史】政工幹部學校的「台灣獨立運動」案
政工幹部學校是蔣介石指派蔣經國所創立的,主要是在訓練軍中政治作戰的幹部,進入部隊擔任輔導長、政戰官、心輔官等職務,早年被戲稱為部隊裡的「監軍」,並曾遭到美國及中國國民黨政權內開明派(如孫立人、吳國楨等人)的迭次質疑。 中國國民黨政權蔣家王朝在國共內戰敗逃後,提出「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利用「整軍建軍運動」期間建立政工制度,在國防部下設「總政治部」,由蔣經國擔任主任,...
司法人權
姚孟昌
3 月 01,2020
沒有承認罪責,何來回復名譽?
在二二八事件屆滿73週年的這天,蔡英文總統在「二二八事件中樞紀念儀式」上頒發潘木枝、蘇泰山、陳進興3名受難者回復名譽證書給其家屬代表。政府係依據《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第六條規定,經受難者家屬以書面向「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提出申請後,經基金會審理通過並陳報總統府及行政院,政府才頒發「回復名譽證書」。 這份證書並不是平反被害人冤屈的法律文件。從證書用語可知,...
社會安全
洪德仁
3 月 01,2020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 基層診所該怎麼做
從2019年年底,中國武漢傳出不明肺炎以來,歷經中國武漢及各地陸續封城,截至2020年3月1日為止,全球已確診破8萬例,死亡2968例,可以說疫情的嚴峻超乎SARS。同時,台灣防疫工作表現亮麗,我們做好防堵隔離,包括:邊境檢疫、病人隔離、疫病調查、民眾的衛教、口罩的管理、防疫戰備物資的調度等等,防疫的超前佈署,都是全世界防疫的亮點。 基層診所在這次防疫工作扮演重要的一環,...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沈秀華
2 月 28,2020
《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
「回來後龍以後,火車若嘟,阮心肝就微,想每一次這趟車若來,阮頭家就自八堵回來,現在有去無回來。」(王鄭阿妹) 「到現在,我昨天才看到報紙,寫講單親的母親需要社會的人來照顧。彼時伊被劫走去,我就變成單親的母親,只有一直想要顧囝仔,看囝仔能不能和其他人的囝仔一樣,我彼時不知道單親的母親這麼難做,自己又要賺一點錢給這些囝仔吃,又想看能不能教得有行。」(郭一琴) 「有時暗時睡不著,...
歷史書寫
江昺崙
2 月 27,2020
「祖國」、瘟疫與二二八事件
最近武漢肺炎大流行,政府防疫的工作做得很專業,讓台灣人感覺心安不少。 不過你知道嗎?在70年前,二戰剛結束的台灣,也發生過許多恐怖的傳染病,例如霍亂、鼠疫及天花等等。當時的政府,也就是陳儀的台灣行政長官公署,卻無法有效控制疫情的傳播,讓許多台灣人染病身亡。 布袋嘴的悲劇 1946年,台灣中南部的濱海漁港「布袋嘴」,自從戰爭結束後,因為有大量貨物從中國進出口,所以日漸繁忙起來。...
歷史書寫
林安狗
2 月 27,2020
《1947之後》:記得,那些我們(未)曾經歷的事
記得第一次在共生音樂節的攤位,看到主辦單位的活動T恤設計:三排順序數字唯獨少了「228」,我忍不住向同行的友人稱讚,這太有梗了吧!剛好藍士博學長在一旁,開心地表明這是他想出來的點子。那是2013年,共生音樂節的第一屆,318運動的前一年,舞台上壓軸的是還不必太費力氣就可以站到第一排聽的滅火器。 《1947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寄到時,我忽地想起那天,...
歷史書寫
,
媒體觀察
劉彥甫
2 月 27,2020
從新媒體介入-重新理解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
就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七十五週年(1/27)的前夕,波蘭前總理、法律與公正黨現任黨魁卡臣斯基(Jarosław Aleksander Kaczyński),重申二戰的爆發,蘇聯在與德國納粹具有相同責任,俄羅斯必須對二戰賠償負責。隨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ladimir Alexandrovich Zelensky)就在訪問波蘭時表明,歐洲和整個世界「今天不應該像1939年那樣保持沈默」,...
全球脈動
楊虔豪
2 月 27,2020
【首爾想想】武漢肺炎疫情擴散後…南韓亦陷「口罩大亂」
2月18日,因南韓基督教異端教派新天地一名住在大邱的中年教徒,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她發燒時,仍持續在大型公共場所與人流接觸,隨後,新天地教會有大量信徒也遭感染,也因不少信徒先前曾在各地移動,導致南韓疫情巨幅擴散。在社會不安的情況下,口罩成為眾人爭搶的物品。 「請問現在還有賣口罩嗎?」 「抱歉,都賣完了,現在都缺貨中呢!」 走訪各首爾街頭的便利超商、...
歷史書寫
陳泓名
2 月 27,2020
進入眼肌的角度:讀《1947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
1/ 進入的方式:柔軟的眼內 二二八研究至今,有許多不同的書籍、研究論文。 但非所有的人都能接觸到他們的故事。 而故事有趣、令人肅然起敬的時刻,也必然夾雜在散落的資料內。從他們的生平、遺族的口述,才能略而得知,原來此時此刻的台灣,也經歷過那樣的時期,也擁有過那些成就。 住在牆裡面的男人。 三個少年與他們不同的命運。 醫生的三代故事── 《...
歷史書寫
玖芎
2 月 27,2020
《1947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他們離去之後
《1947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是過去與現在的橋樑,使讀者在情感貼近、同理受難者,並在史料上提供歷史的紀錄,開頭從自囚的〈牆裡的青年〉開始,結尾是〈再婚的生存牌坊〉,此書記錄二二八後倖存者的重生之路。 至今許多人仍對二二八不瞭解,有些人以為二二八是外省人被殺得染紅淡水河,更多的人當二二八只是一個假日,許多人尚未理解二二八,便急著遺忘過去要求「和解」,二二八只有受害者紀錄,...
‹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