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
全球脈動
楊虔豪
9月 21,2018
【首爾想想】從神秘暴君到手指愛心 兩韓峰會背後:金正恩的形象轉化
秋意漸濃,南北韓關係則越趨熱絡。今年第3次兩韓峰會於北韓平壤登場,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北韓領袖金正恩,從過去兩次峰會的單日往返會面,進展到接連3天同行。在輿論反應中,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的形象,隨著公開的肉聲影像越來越多,眾人對他的印象,開始出現變化。 3天行程中,除去兩次元首會談(一次雙方皆偕同兩位官員、一次則為單獨會晤)外,其他幾乎是參訪、觀看表演等行程;而出乎意料地,...
書評書介
朱家安
9月 20,2018
【書評書介】《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脫離「無法討論政治」的困境
長久以來,「政治」在台灣被當作是不好的事,小時候學校讓你覺得政治太髒了,不能進校園。你第一次和政治接觸是選舉時的衛生紙贈品或在喜宴上跟議員敬酒。你對「談論政治」的典型印象,是政論節目上攻擊特定政黨的名嘴,你上次看到他,是他在隔壁節目信誓旦旦表示,如果女人墮胎,孩子會變成痛苦的嬰靈。 身為民主社會公民,我們有權參與政治,但通常要不興趣缺缺,要不義憤填膺、堅持己見、沒有改變意見的可能。...
文化研究
莊泰富
9月 20,2018
【男人想想】從「女權自助餐」看見男性對父權的控訴(上)
勵馨在男大生情感團體中學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傾聽男大生的情感,讓他們學習、慢慢地說出口而不加以評斷;太快的用性別平權、女性主義的概念加以論斷男大生的情感,不僅無法釐清男大生的真實樣貌,更甚者可能會造成錯誤的理解,導致男大生認為自己的生命故事被錯誤詮釋,進而選擇噤聲。 在男人想想的專欄中,我們曾談到當今男性遇到的難題,當男性要述說自己的性別困境時,很有可能會被攻擊反挫女權,...
書評書介
橋田壽賀子
9月 19,2018
《請讓我安詳、快樂的死》:「孤獨死」友人的警惕
現年93歲的橋田壽賀子,可以說是台灣人最熟知的日本電視劇編劇,執筆超過50年的她,曾寫出《阿信》、《鄰居的草坪》、《冷暖人間》等膾炙人口的名作,不過,這位大名鼎鼎的編劇卻在2013年宣布自己打算引退,積極展開她的「終活計畫」,2016年更寫作一文「我想安樂死」,引起日本對安樂死的熱議,2017年她出版《請讓我安詳、快樂的死》一書,以個人生命經驗、哲學思考、人權角度,...
媒體觀察
林青弘
9月 19,2018
抵禦假新聞 人民需要加強「數位免疫力」
「假新聞」(fake news)只是「資訊錯亂」(information disorder)之一,錯亂的型態與本質有程度上的差異;有時候只是查證不確實的「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有時候是扭曲事實、真假混合的「作假訊息」(dis-information)。上開兩種訊息的破壞力與禍害效果,遠遠不如「惡意訊息」(mal-information)對於社會秩序甚至國家安全的威脅與損害...
文化研究
陳怡秀
9月 19,2018
【日本想想】「偶像」與「佛像」的音樂交流:堂本剛的奉納演唱會
低沉而綿密的蟲鳴,揉合進奈良秋夜的徐徐晚風中,在閉上雙眼、雙手合十之際,襯托出份外的靜謐,面對著東大寺的大佛,心情又更沈澱了──但明明不該如此安靜的,畢竟這是一場演唱會。 合掌與東大寺的組合很合理,但再加上「演唱會」這個關鍵字,似乎就令人摸不太著頭緒了,這是9月15日於奈良東大寺舉行的「奉納LIVE」一景,台上演出者是KinKi Kids的成員堂本剛,舞台就架設在大佛殿前,...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尼特
9月 18,2018
不只要說完整,還要說好一個故事:從海島演劇《回憶的華爾滋》談歷史改編
張常美被捕的那一刻,一片枯黃的樹葉靜靜飄落在舞台前。 海島演劇於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演出《回憶的華爾滋》,改編自張常美、丁窈窕及施水環的受難經過,呈現白色恐怖時期女性受難者的樣態。戲劇開頭,四對白衣舞者優雅地跳著華爾滋,背景是悠揚且歡愉的英文老歌。舞蹈甫歇,其中兩個舞者——施水環與丁窈窕——開始討論臺北郵局的新工作,即將離開家鄉的兩人依依不捨地說:希望以後能再一起跳舞。 故事線一轉,...
邱陽
9月 18,2018
瑞典陸客事件與中國官式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Nationalism),亦稱國族主義或國民主義,是以主張本民族利益的意識形態為特徵的政治、經濟、社會體系。然而中國民族主義(Chinese nationalism),又稱中華民族主義、中華國族主義、大中國、大中華主義,是一種在近代中國出現的政治主張與意識型態,這種中國官方推崇的民族主義,特色是帶有濃重的悲情色彩和復仇心理。 由於中國的歷史教育反覆向民眾強調,...
文化研究
邱振瑞
9月 17,2018
【日晷之南】日本大眾作家的苦惱——菊池寬
我們不得不說,「文壇」這種作為作家發表作品的公共空間,後來因這舞台成名得利的祕辛,以及其形成過程的確充滿時代的意趣,它甚至可能搖身一變,成了藝文導覽員,把好奇者又帶回大眾生活的場域。例如,在明治時期,只要文人作家自成團體,創辦刊物發表文章,或者以作家書房交誼,廣義上就可稱為「文壇」。最早有尾崎紅葉的「硯友社」、夏目漱石的「漱石山房」等等,那裡可謂他們的文學沙龍,同伴相互鼓勵批評,...
李忠憲
9月 16,2018
當敵人用民主手段摧毀民主:假新聞充斥下的言論自由
假新聞已是民主最大威脅,在敵人用民主手段當成摧毁民主武器的時候,我們還能不做任何的改變嗎? 言論自由是所有自由的基礎,沒有言論自由就沒有任何自由的可能。假新聞充斥影響社會正常的運作,像以前的台灣或是現在的中國這樣極權的國家從來不會有這樣的問題,所有的言論都需要管控,因為這是維持一個專制獨裁政府所必要進行最重要的工作。 如何處理假新聞,在任何民主國家都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
…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