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政黨政治
,
主權兩岸
童振源
10 月 11,2012
謝長廷開啟民共互動大門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以出席國際調酒比賽大會的名義到中國訪問五天,與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及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進行深度餐敘,並且會晤兼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祕書長的國務委員戴秉國,已為民共互動開啟一扇大門。民共互動應持續與提升,台灣朝野也應建構共識,才能促進兩岸實質和平發展。 要到中國訪問的主動權在謝長廷,但是同意權與安排掌控在北京。因此,從謝長廷宣布要到中國參訪,...
教育文化
格瓦推
10 月 10,2012
儒禍——論四書成為高中必修
前言 教育部將四書列入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作為高中教育必修課程,在今年八月起實施。對台灣的下一代而言,可謂儒禍來襲。 何以言之為儒禍?線索就在馬政府作此決策的原因中。觀諸教育部的說帖:「重視中華文化精髓的承傳」、「培養道德倫理意識及淑世愛人精神」(註一),四書成為高中生必修,目的在於塑造文化認同與培養國民品格。前者是殖民之禍,後者是奴化之禍。 殖民之禍 所謂「...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賀陳旦
10 月 10,2012
想想教育(三)
看來常造訪論壇的朋友在「想想教育」上,比較關心高等教育。以結果或問題的角度,看到現在年輕人就業困難,難免會責怪教育系統沒幫社會成材。大專是學校教育體系最後一棒,跑得不漂亮,更容易成指責對象。不過用就業率來評量教育績效,來指導教育方向?再怎麼講,恐怕也失之偏颇吧! 事實上今天畢業生謀職不易,也有人說就是幾十年來太強調明星產業,反而造成結構失衡,教育才是受害者。我們是不是回過頭從更基本、...
劉韋佐
10 月 08,2012
同志與政治──請勇敢表述對同志議題的看法
如果說臺灣在亞洲國家當中以「自由開放」、「民主人權」等價值自豪,但在面對同志議題時──尤其是政府官員、立委等政治人物──這些價值卻似乎是被忽略的。 就亞洲國家來看,同志在臺灣的能見度與接受度是比較高的,例如,台北的「晶晶書店」是亞洲第一間同志書店 ; 台北的同志大遊行也已是亞洲國家中參與人數最盛的同志年度盛會。但是臺灣畢竟是一個傳衍自儒教的華人/父權社會,...
林深靖
10 月 08,2012
臉書:賈伯斯與德瑞莎合體?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5月於那斯達克掛牌上市之後,原以為會在華爾街刮起一陣網路新貴旋風,詎料後市不如預期,6月以來跌幅逾30%。 根據路透與市調公司易普索(Ipsos)合作調查的結果,80%的人從來不因為臉書廣告而消費相關產品或服務,許多使用者花在臉書的時間也隨新鮮感消退而減少。「新世代網路基金會」執行長卡普蘭(Daniel Kaplan)甚至預言,臉書很可能在10年之內就會消失...
主權兩岸
楊憲勲
10 月 06,2012
從台灣原住民觀點思考釣魚台問題
歷史是沒有「假如」的,但是思考「假如」會很有趣。 自從2010年9月7日釣魚台列島中國漁船衝突事件發生以來,釣魚台問題再度被炒熱了。檢證過到目前為止台、日、中三方的政府與學者們關於釣魚台主權的主張,發現其中缺少了來自台灣原住民觀點的思考。 在1624年中國的明王朝與荷蘭之間擧行的澎湖島休戰協議裡,明王朝對荷蘭表明了台灣是無主之地的見解,勸荷蘭領有台灣。...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吳叡人
10 月 06,2012
書評:命運之書:《婆娑之島》
Sic ludit in humanis divina Potentia rebus (人間之事每為造物所玩弄) ...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吳國玄
10 月 06,2012
《姊妹》:室外廁所與基本工資
取材自同名暢銷書的電影《姊妹》(The Help),是一部涵蓋種族、女權、階級議題的電影,並透過輕鬆詼諧的方式來呈現這些沉重議題。主角配角表現皆精采到位。最近基本工資議題延燒,讓我想起片中反派角色:希莉。 希莉在片中壞事幹盡。她待人刻薄,連親生母親也不放過;她不願幫助窮人,聲稱不借錢給幫傭是對她好;她種族歧視,蓋室外廁所致力於落實完全的種族隔離;她謹守家庭價值,為鎮上少婦結婚生子的領頭羊。...
主權兩岸
徐子軒
10 月 06,2012
中國人願意學習台灣民主嗎?
自2008年馬政府上任之後,開始了一系列對中開放的政策。根據馬政府的邏輯是透過交往(engagement)經略中國,也有人批評ECFA是扈從(bandwagoning)之始。暫且先不論這些思維是否合理,或只是意識型態的產物,筆者發現,四年下來帶給台灣的,是一波新的中國熱。 這波中國熱之炒作,有別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聚焦於經濟利益,而是由內外交互作用產生,想要更了解中國的動機:...
全球脈動
佛國喬
10 月 06,2012
淺談法國報紙的新聞專業自主
我在法國平日所看的報紙,主要是《世界報》(Le Monde)、《解放報》(Libération)、與《Mediapart》這三份,目前還是其中二者的訂戶;這三份報紙都不是由大財團所操控,並因而有一定的「新聞專業自主」,對我而言這是信任其內容的基礎。 三份報紙的另一個共同點是:均有黨派色彩,在大選時一致傾向擁護左派候選人,三者發行量相較於法國人口數分別約是0.5%、0.2%、0....
‹
…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