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末末子
12 月 28,2014
【時事想想】看見加害者,等於看見受害者?
陳為廷在自由時報記者專訪坦承曾經兩次性騷擾後,短短72小時從社運明星變社運罪人,而這72小時的辯論大會顯然讓各方人馬在FB上陷入兩極的集體焦慮,你要嘛就是和受害者站在一起罵陳為廷的偽善色情狂,要嘛就是厚顏無恥為了陳為廷的政治目的護航,大家都說好似的認為這中間不需要層次。 表面上陳為廷退選的理由是基於自我揭露不足的政治誠信問題,而大家不敢說亦不說的是,打從心底對於性侵和性騷擾徹底的,...
文化研究
張紹中
12 月 21,2014
一些人的語言癌,另一些人的腦癌
聯合報最近炒了一系列語言癌的報導,大概就是說現在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有「語言癌」這種病症,其語言用法「不正確」,所以國文很需要「搶救」,過幾天教育部居然還搶著出來「開藥方」,不愧是老牌大媒體聯合報,老中青三代文青的最愛。 不過要證成某些語言規則「正確」與「不正確」的想法,到目前為止似乎都是失敗的,一般來說,語言的形式可以依照其數學性質分成四種,規則越嚴謹的越不自然。...
政黨政治
徐子軒
12 月 19,2014
「藍」天過後的台中關係
九合一大選剛結束,執政的國民黨面臨重挫。除了受馬英九政府的執政不利拖累外,大部份媒體與分析者都以其親中路線做為討論重點。但這畢竟是地方選舉,是否代表台灣人民已經否定國民黨的兩岸政策還需觀察,不過,在這次選舉後,台灣內部確實出現了一些對於中國因素的調整與反思,主要是在準執政黨的民進黨,以及本次素人參政大獲全勝的柯文哲,前者北京早有準備,可以說在風險可控的範圍,但後者的突然崛起,...
李彥賦
12 月 18,2014
黨產議題再臨-朱立倫的魔戒考驗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上周三(10日)審理政治獻金法修正草案,在野黨立委針對政黨捐贈黨籍候選人之來源以及額度是否應加限制,與主管機關進行激烈爭辯,內政部長陳威仁並因此脫口說出:「黨產還是要拿來做選舉之用啊」。這一句輕描淡寫所呈現的理所當然,可是在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的臉上刮了好大一個巴掌! 馬英九:選舉所需資金對外募款籌措...
教育文化
Debby
12 月 18,2014
台大導師簽核制:選課也要有標準答案?
日前台大提出「導師簽核制」,也就是說,未來學生選課,必須經過導師的簽署核可。這項提案已獲部分系所同意,然而也引起一陣正反意見的激辯。 就校方立場而言,其訂立導師簽核制的立場有以下幾點:學生專修「涼、甜」的課程或是修太多他系課程、研究生選的課和未來研究主題無關,而家長將結果怪罪校方等。而就學生的反應而言,支持者認為「導師簽核制」可以增進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政黨政治
張巍鐘
12 月 14,2014
民進黨如何獲得偏鄉的信任
一份心理師的工作就到了玉里,玉里因在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交通上有所限制保留了一些歷史,到了偏鄉才看見更完整的臺灣。玉里的族群是原住民、客家人、外省人,與本省人剛好都是四分之一,除了原住民在外觀上可以認出,不同族群之間的差異若不用心不一定可以認出,人的個別差異遠大於族群之間的差異,若要硬要區分族群差異,其差異都是「相對」的些微差異。在花蓮工作兩年多,在台東約四年,...
運動休閒
,
休閒育樂
林駿傑
12 月 07,2014
來自無間地獄的「直球」?台灣棒球的決戰時刻
近日棒壇紛擾,圍繞在一位台灣球迷熟悉的投手。我一再想起主播徐展元於五年前《大學生了沒》中的一番話: 「那些打放水球的球員,都應該下19層無間地獄去,而且在他們這輩子,停止呼吸前的那一刻,最後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棒球場上放水。」 想起那位逐漸被遺忘的投手,正用他僅存的棒球生命,在無間地獄裡投出震驚世界棒壇的直球,他對決的,不單是另外一片天空,更是棒壇禁忌的問題。 曹錦輝,...
雨霽
12 月 04,2014
【時事想想】特權很難反省:昔有馬英九今有陳以真
馬英九一手提拔的愛將陳以真,在嘉義市長選舉敗選後,隨即宣布再回到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稻江大學)任教,此新聞讓台北藝術大學講師名作家伊格言怒斥,這根本是羞辱教書這個職業。其實,第一個羞辱教書以及學術殿堂的人並不是陳以真,記憶所及,開山祖應該是馬英九吧。 話說1996年桃園縣長劉邦友命案、民進黨婦女部主任彭宛如命案震撼全台遲遲無法破案,1997年白曉燕命案發生,...
全球脈動
蘇穩中
11 月 30,2014
談英國職場的宗教自由困境
61歲的娜迪雅原任職英航在倫敦希斯洛機場的地勤櫃台人員,2006年上班期間她因拒絕公司要求遮住她的十字架項鍊,而後被迫離職。這位英國女子因為穿戴十字架項鍊,丟掉了工作,只因她被要求脫項鍊,但她不肯就喪失工作權。 娜迪雅提起司法訴訟,英航反駁說,她佩戴十字架項鍊違反了公司制服規定。英國法院認為,項鍊不足夠代表宗教信仰,既然項鍊只是一般裝飾品,如果有礙工作,是可以要求不能戴的。...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方潔
11 月 29,2014
與中國交手:挪威的外交骨氣
2010年,當挪威諾貝爾和平委員會宣布該年和平獎得主為學者劉曉波時,獲得幾乎全球的掌聲。但在委員會對中國言論自由表達堅定立場的同時,挪威同時接受與世界強權交鋒的考驗。 像是特意應對中國可預期的不滿,和平委員會主席亞格蘭無論在宣布辭,或頒獎典禮致詞時,都大力肯定中國政府讓中國人民脫離貧困的努力,並同時強調政治的開放,言論的自由和國家的發展應是並行不悖,期待看到自由而強大的中國...
‹
…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