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全球脈動
劉彥甫
4 月 02,2018
義大利民粹政黨大勝的主因:全民基本收入
觀光人口近八千萬、移民占總人口將近10%的義大利,今年三月大選,有過半數民眾選擇揮棄民主、投票給高舉「反移民」大旗的右翼民粹政黨,創下歐洲民粹政黨的得票新高;然而,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大選結果簡單解讀為義大利民眾「反移民」嗎?本文認為,民粹政黨提出「全民基本收入」的政見,更為貼近民意,才是義大利民粹政黨即將執政的真正原因。 第一,歐洲近年的大選,舉凡荷蘭、法國、捷克、德國、...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賴彥丞
4 月 01,2018
航空母艦、台版「#Me Too」、法官性騷:台灣離性別平權還有一段路要走
今年三月,性別平等議題在全台各領域發酵。月初,原本應該積極推動性平教育的教育部,竟然被揭露國語辭典收錄含有貶損女性的輕佻字詞解釋:「航空母艦」可解釋為「形容女人身軀龐大」,引發輿論譁然,連部長潘文忠都跳出來批評此類用語非常不適切。 這不只是性別歧視的問題,更涉及人身攻擊,也是針對他人性別特徵的語言暴力,說是性霸凌也不為過!教育部身為全國最高教育單位,還如此帶頭搞性別歧視、違反《...
全球脈動
Pao-Yi Yang
3 月 29,2018
【荷事生非】國家榮耀的紀念碑:荷蘭國家博物館成立簡史
位於阿姆斯特丹南區的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 in Amsterdam)擁有一段複雜的過往。其成立根植於十九世紀之間,三種不同政權的相互角力:巴達維亞共和國(Batavia Republic, 1795-1806)、法國佔領時期的荷蘭王國(Kingdom of Holland, 1806-1810)、以及荷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the...
歷史書寫
張肇烜
3 月 27,2018
【人心人術】法國來的花蓮人——潘世光:我要葬在我部落的土地裡
他從法國而來,但是對台灣的愛比我們還要還要多。潘世光神父用一輩子的生命陪伴著花蓮部落鄉親、變賣法國家產,幫助阿美族建設家鄉,更花費半世紀編寫阿美族語言字典。曾有人問他會不會想家,潘神父說:「我要葬在我部落的土地裡」,因為這裡才是家⋯⋯ 在花蓮縣玉里鎮東豐里有一位潘世光神父,1959年,年僅27歲的他,遠渡重洋從法國來到台灣這塊土地。...
3 月 21,2018
邱羽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學生,腦性麻痺患者 還在為自己在乎的事情努力著。
全球脈動
,
司法人權
劉彥甫
3 月 20,2018
土耳其女權的發展與衰頹
自美國好萊塢的「#MeToo」運動延燒至今,世界各國在今年國際婦女節的怒吼,同步蔓延至亞洲。整個東亞接續性別平權的聲討熱浪,讓更多女性受害人鼓起勇氣發聲串聯,震撼多國朝野社會。 然而就在各國檢調分案調查性犯罪的當下,向來扮演穆斯林世界要角的土耳其,不僅以安全考量為由,禁止土耳其全境參與國際婦女節遊行,事後更在伊斯坦堡逮捕超過百名遊行群眾。修憲延長總統任期在先,大開民主人權倒車在後,艾爾段(...
教育文化
李公元
3 月 20,2018
【春風化雨】「阿比野菜」去環島!把台灣的好,一口一口吃回來!
「廚師朋友們好,這裡是台灣! 3個月前,我問小馬老師,可以跟我帶著野菜去環島嗎?我只會講故事,不會做餐,但是我想讓台灣的孩子用氣味記得台灣。小馬老師說:「好,那我們出發吧。」 當我們研究著如何把鍋碗瓢盆塞在車上時,好福的小郭出現了,小郭說:「這些廚師可以幫上忙!」於是小郭聯絡了大家。 決定帶著野菜環島的那一天,我們不知道誰會跟我們一起出發?...
歷史書寫
李中志
3 月 19,2018
台灣的血浴Taiwan’s Blood Bath (下)
往前閱讀:台灣的血浴Taiwan’s Blood Bath (上) 20名學生被屠殺 在我從可靠的外籍目擊者那裡取得的故事中,最恐怖的目擊故事之一發生在台北基隆之間的一處村落,20位年輕人被屠殺。在他們被刺刀刺死前,先被閹割、去耳、削鼻,之後屍體被丟入溪流,棄置數日。幾乎每天都有更多屍體被發現,有些被潮水沖走,有些在河裡漂流,我個人晚至三月二十一日都還親看三具屍體浮出水面。...
教育文化
,
書評書介
楊佳恬
3 月 14,2018
【書摘】《教育是,陪你找自己的路》奧地利教我的第1課:用自己的話說!
書名:教育是,陪你找自己的路:歐盟「文化融合親善大使」的奧地利教育大震撼 作者:楊佳恬 出版日期:2018年3月14日 出版社:小樹文化 一九九二年的秋天,我以旁聽生的身分進入奧地利中學。這是一所天主教學校,也是當時奧地利碩果僅存的女校。 這所學校由St. Ursula,中文叫做「聖吳甦樂女修會」的教會所辦,名字聽起來或許陌生,但是這個教會在台灣辦學歷史可悠久了,...
歷史書寫
Ko Tsì-jîn
3 月 11,2018
轉型正義:學校黨國天龍化簡史
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的三月大屠殺,以及後續的清鄉白色恐怖獵殺,打造台灣人集體的政治恐懼歷史記憶。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在接續大屠殺與白色恐怖之後,即是教育與宣傳來建構黨國意識形態,洗去台灣人的歷史與文化,而學校就是建構黨國意識形態最基礎的單元。 身為建中、師大附中兩大「天龍高中」在學生家長,透過對兩校歷史的觀察,大致可認識國民黨建構黨國意識形態的方法與手段。...
‹
…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