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全球脈動熱門
全球脈動
,
休閒育樂
KARMA
9月 04,2016
想想東南亞:從玖壹壹爭議MV,看馬來西亞種族矛盾
「不存在沒有歷史脈絡的人」 前言 最近一首還沒上市的音樂MV「OH MY GOD」引起輿情激烈討論。這首歌是由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與台灣音樂團體「玖壹壹」合作製成。歌手於MV中身著具有各大宗教文化特色的服裝獻唱,最大爭議在,其中一身穆斯林打扮者,在影片中有大量持槍畫面。由於該畫面有可能把特定負面形象,強加給伊斯蘭教信仰,於是便有輿論以「不尊重他人文化」批評這首歌,...
全球脈動
余杰
8 月 09,2016
拜上帝,還是拜撒旦?
路透社的一篇報導揭露,近期中梵關係有了重大突破,雙方將就主教任命權問題達成一份協議。報導更稱,教宗方濟各可能會赦免八名由中國政府任命主教的罪名,以向中國示好。甚至有教廷的官員揚言,一旦雙方達成某種妥協,教廷可以在一夜之間將使館從台北遷到北京。 如果今天的教宗是秉持天主教2000年傳統、堅守宗教信仰自由原則以及由信仰中生發出的正義和人權觀念的約翰.保羅二世,教廷不會做出這種荒腔走板的決定...
全球脈動
梅格
7 月 24,2016
【荷事生非】殺出血路──東尼先生的寂寞巧克力
說到巧克力,你會聯想到什麼?奢侈的?甜膩的?情人節主打?旅遊伴手禮?也許你會想起一些特定品牌,或者又立刻閃過什麼知名店家,但基本上所有巧克力的行銷,就如同鑽飾,都可以用「愛」來總括,巧克力儼然承接所有那些關於愛的論述,以愛之名我們購買巧克力,寵愛自己、情人、家人、朋友。但就一如電影《血鑽石》裡頭那樣怵目驚心的荒謬真實,巧克力一直到商品製成之前的那段血淚,你知道嗎?如果知道,你會在乎嗎...
全球脈動
吳秉霖
7 月 10,2016
【印度想想】沒有標準解答,沒有正規手法
和許多人的既定印象剛好相反,印度人其實是非常真誠的民族,只是我們得學會用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審視這種「真誠」才行。 熾熱的午後,走在街上的同事與我被一輛想要拉客的嘟嘟車司機從右側貼近,開始複雜漫長的講價過程: 「Auto auto!」司機喊著,主動邀約著在陽光下揮汗如雨的我們。知道我們的目的後,他臉上抿著緊緊的笑,瞇著眼,右手伸出兩根手指,左手向後揮動,要把我們趕上車似地喊著一口價:「...
全球脈動
楊虔豪
7 月 06,2016
【首爾想想】世越號船難當下⋯⋯青瓦台官員打給KBS的兩通電話
這幾天,南韓政界又有震撼彈被引爆,在社會上掀起狂瀾。南韓的全國媒體工會與媒改團體,6月30日公開兩則電話錄音:這是兩年前,世越號船難發生當下,總統府青瓦台去電公營的KBS電視台,施壓新聞主管「減少」與「抽掉」批判海警應對不力的通話內容。 事件主角,是當時青瓦台宣傳首席事務官,現在已選上執政黨國會議員的李貞鉉,還有時任KBS報道局長金時坤。第一次通話日期是4月21日,...
全球脈動
Demon
6 月 12,2016
【荷事生非】框架越少發揮越多的兒童遊戲場設計
2015年底,台北市為市內各公園水泥溜滑梯的去留傷透了腦筋。站在公共安全的角度,不符合安全使用規範的遊戲設備確實需要汰舊換新;然而,較今日到處可見無限量複製的彩色塑膠滑梯,早期的磨石子或水泥溜滑梯又別有一番風情,並兼具時代意義。先放下安全議題不談,本文要帶大家來回顧荷蘭國寶建築師Aldo van Eyck作為空間規劃者,在二戰之後如何成為阿姆斯特丹七百多座兒童遊戲場的設計者,...
全球脈動
石井望
五月 10,2016
新總統不得不考慮的因素:百越字音、藩部禮部、長崎唐人
島嶼之爭愈演愈烈,頗為棘手。目前綠營想聯合日美,藍營想聯合彼岸。如保持中立,往往兩面不討好,信譽掃地,韓國可以借鑑。安倍既想聯合台灣,又不敢認定為國,也犯此病。除中立外,誰強就聯合誰,俊傑時務,人之常情。可世事不盡取決於強弱,還有價值觀及文化親疏等因素。 彼岸極權思惟,日美普世價值,多數台灣人認同後者。可文化親疏呢?深綠人士強調原住民文化及平埔族血統等,過於片面。台灣文化中的最大勢力,...
全球脈動
陳怡秀
4 月 29,2016
【日本想想】 台灣人穿和服「歹看」? 美學教育就在體驗之間
知名作家兼政論家楊照日前在臉書上貼了一篇感嘆文,提到他這陣子去京都的經驗不太美好,原因之一就出在許多台灣人想穿著和服體驗文化卻缺乏美學教育,成為賞花畫面中最糟的破壞,引起熱議。我同意楊照老師在文中提到的一些關於日本的花見傳統之美學講究,也感慨於景點中為了防堵、提醒觀光客設下的柵欄成為景色中的突兀存在,但對觀光客的文化體驗以如此嚴苛的標準看待,倒覺得有些矯枉過正。 和服,「和」之「服...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陳怡秀
3 月 31,2016
【日本想想】 阿宅等於潛在犯罪者?──犯罪事件的媒體「標籤化」歧視
一個小女孩來不及長大,就離開這個世界,如此令人不捨的事件,以我們難以想像的方式發生了。我們想尋找原因、理出頭緒,於是鉅細靡遺檢視加害人的身家、個性、狀態、生活習慣,試圖歸結出原因,卻沒意識到在「歸結」的過程中,又造成了另一個族群的傷害。這次的事件,引起關於精神病患的汙名化論戰,令我想起了日本主流媒體對於「動漫」、「阿宅」的不友善態度。 最近日本熱烈討論著一個誘拐事件。2014年3月,...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陳怡秀
3 月 16,2016
【日本想想】 沒人理的寒暑假作業 小阿宅作出驚人成果
正在就讀國中的西川君舉辦了一場博物館展覽,小學六年級的山本君出了第一本書,書的內容從168件文具開始談起,而這些,竟然都「只是」他們的寒暑假作業。這項可自由訂定題目的「自由研究」,讓他們名正言順深入「玩」興趣,爸媽也跟著一起作陪動腦筋,誰說熱中喜好就是不務「正業」呢? 先從西川君的故事開始說起吧。西川充希在日本三重縣就讀國一,最喜歡昆蟲,觀察、採集、製作昆蟲標本是他的最大嗜好。...
‹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