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家暴
社會安全
郭柏妤
11 月 26,2020
【勵馨想想】愛自己、做自己,然後呢?
女性意識抬頭,我們常被鼓勵愛自己、做自己、掌握人生的自主權,現代社會相較友善地邀請女人們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於是我們放開那些傳統成見,穿上我們想穿的衣服;我們拒絕那些刻板印象,爭取我們想挑戰的機會以及想追求的成就。 我們不斷進行自我培力,努力擺脫那些被壓抑、被告誡好好待在家庭裡的日子,想要告訴社會大眾,女孩也可以活得精采。然而,當女性意識或女力培養被簡單地化約成「愛自己、做自己」時,...
社會安全
王心茹
4 月 25,2019
【女人想想】誰來聽我聲 看不見的傷痕
如果,可以逃跑,我要去聽不到爸爸媽媽吵架的地方 如果,可以阻擋,我不想再看見爸爸媽媽手臂的瘀傷 當開始接觸一群有傷卻說不出口的孩子…….才知道原來傷痕並不是只是表面看到的才是傷……有一種傷痕是藏在心底的。 小柔是一個幼稚園的小女生,剛開始跟她玩遊戲時,她臉上總是帶著滿滿的笑容,展現很熱情活潑的樣子,時常會在玩遊戲時說要煮飯給我吃,並表現懂事乖巧的樣子。...
黃寶玉
1 月 27,2019
三招有效防虐兒:借鏡加拿大的主動防禦網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趨嚴峻,虐兒事件卻又頻傳,身為人母的我都不忍細讀相關新聞,台灣歷代政府政策不夠到位,難辭其咎。想到在加拿大生產過程中,初為人母的自己得到相當大的幫助,可以提供台灣社會參考,儘快幫助需要的家庭。 台灣全民健保的醫療體制和加拿大有共通性,人口也差不多,地方衛生單位的建制可以說相當成熟,但為何做不到更細緻的主動防護網來保護幼兒?筆者認為「全民共識」有待加強,...
教育文化
東京新生
1 月 21,2019
以暴制暴來解決家暴?從教育做起才是解方
近來台灣家暴事件頻傳,引起國人熱烈關注,但在大家關注家暴事件的同時,也產生很荒謬的現象。不論是「肉圓爸」因為叫小孩協助買肉圓忘了加辣,而毆打妻小,或是台南未成年媽媽虐死一歲女嬰的事件,憤怒的民眾要解決問題的做法,不是好好討論如何防範,而且糾眾要去「教訓施暴的大人」,這不但不會幫助解決問題,甚至與施暴者無異。 台灣在從小教育養成的過程中,過度崇拜升學主義,在情感教育、...
社會安全
黃珉蓉
10 月 26,2017
【女人想想】受暴婦女需要多元庇護
個性積極、體貼的小喬,婚後努力認真工作以分擔家計,但她的收入長期以來都被先生管控與揮霍,先生也長期對她拳腳相向。在一次嚴重受暴後,小喬覺得忍無可忍,鼓起勇氣通報113,家暴中心社工很快地將她和三個年幼孩子安置到庇護所。 這次,小喬下定決心要離開先生了,但是政府主責社工卻跟她說:庇護所不能讓你一直住下去。而帶著三個孩子,娘家也沒辦法幫忙,小喬該怎麼辦呢?...
社會安全
林香如
10 月 12,2017
【女人想想】「噓!這是秘密!」目睹家庭暴力與世代複製
壓抑、不輕易和身邊人深談家事和內心感受,是許多暴力家庭中的現象。筆者長年在實務工作中發現,許多家長認為家暴事件是家醜不應外揚,家暴當下,兒少雖目睹一切,但只能束手以對。雖然民眾近年來對於接受社福服務,心態已較過去開放,但仍有很多家庭視家暴為家內秘密,不許目睹家暴的兒童向他人提及內心感受,更遑論接受社福服務。 這是其中一個受到家庭暴力傷害的案例,5歲大的Tom與睡隔壁房的姊姊Gina,...
社會安全
葉秀娟
9月 29,2017
【女人想想】什麼時候我可以跟孩子好好的過日子? ──花蓮地區受暴婦女的經濟困境
「小玉今天又打電話來請假了,因為她接到學校老師電話,說老二與同學推擠受傷了。她昨天才因為老二感冒發燒要帶去看醫生而請假而已,看來明天可能又要請假在家照顧孩子了。其實小玉的手藝很好,工作很認真,跟同事相處也很愉快,只是帶著三個小孩離開施暴的丈夫,常常臨時找不到人可以協助看顧,於是工作薪資因為常請假而變少了。」 「阿如為了擺脫丈夫的暴力對待,帶著兩個女兒遠走他鄉,她只想和孩子們可以安全、...
社會安全
陳宛彤
五月 11,2017
【女人想想】愛,是重新來過的起點
一個雷陣雨的午後,天氣沒有因此變的涼爽,反而讓空氣中有股難以呼吸的悶熱感。我接到小萍的電話,氣息微弱地說,她逃出了丈夫的家,在不知道是哪裡的超商門口,希望我去找她。 我們第一次的認識,她的口罩沒有離開過臉,像是臉上的一部份,對於我們談話總是有一句沒一句地應答著,對我而言,她沒有表示出眾人印象中的受暴婦女的樣貌,哭泣、憤怒、恐懼,反而比較像是個長期受傷後已不再相信愛的女孩,...
社會安全
楊華美
4 月 13,2017
【女人想想】崖邊花朵 新住民女性的受暴處境
小花下班返家後沒多久,先生帶著酒意回家,一看見她便大聲辱罵:「妳這個大陸妹怎麼沒去討客兄?」小花不予理會,先生再罵:「妳給我滾回去大陸,以後不准妳待在這個家」,小花回嘴:「我不要,除非離婚我才出去!」 接著小花的手機響起,先生伸手搶走,要把手機摔壞,小花奮力想要拿回手機,但先生抓住她的頭髮瘋狂撞牆,致使小花額頭瘀血腫脹,先生不顧其傷勢,仍然咆哮著要她滾出去。小花的女兒目睹爸爸施暴過程,...
社會安全
曾翌捷
3 月 23,2017
「禁日」過後,對於兒童虐待我們還能做更多
由韓國漫畫家裴真秀所繪製的作品「禁日-訊息篇」,近期在網路上引起了熱烈討論,原本只是看似平凡無奇的小學生圖畫日記,將隱藏訊息層層抽絲剝繭後才發現,埋藏在童言童語的圖畫下其實是件令人毛骨悚然的兒童虐待事件。然而,在社群媒體瘋傳的同時,漫畫裡所敘述的世界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兒童虐待定義 根據美國在1974 年所通過的「全國兒童虐待防治法案」,兒童虐待的定義係指父母、法定監護人、...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