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廢除死刑
全球脈動
劉威良
7 月 05,2018
【借鏡德國】當精神病患殺人⋯⋯德國的安全管束
殺死小燈泡的兇手被判無期徒刑,且刑後須接受強制監護五年。強制監護的用意,是擔心他刑期服滿以後,病情仍沒有好轉,有再犯危險性,因此需要強制監護。德國早已廢除死刑,但對於案情重大,且因精神疾病,可能出獄再危害大家的罪犯,德國社會也曾劇烈討論過;數年前德國改了法律,讓慣犯或精神疾患者的重大案件罪犯在服完刑期後,還必須做安全管束(Sicherheitsverwahrung),且依病患的病情,...
司法人權
許又方
五月 21,2017
為何我反對廢死的態度改變
最近幾件駭人聽聞的兇殺案主嫌都在法院逃過一死,引發台灣輿論強烈的質疑。原本面對殘酷的殺人者可以免於「償命」,筆者與多數反對「廢除死刑」的民眾觀感一致,總覺這些「劊子手」應該以命抵命,豈能容他們僥倖苟活,並且耗費人民的納稅錢供其坐監吃住?這樣所謂的公理正義何在?但自從筆者在幾個月前讀完曾經擔任美國法院助理、律師,現任教於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法律系的亞當‧班福拉多(Adam...
司法人權
彭敏軒
4 月 04,2016
廢除死刑到底是要維護誰的人權?
廢除死刑這個議題,看似在討論加害人的人權,私以為其實是在討論當事人(加害人與被害人)之外的所有人的人權。 當命案發生後,殺人犯之罪大惡極,無庸置疑獲得全社會的唾棄與譴責;被害人與其家屬之無辜與不幸,應得大家的憐憫與關懷。我們看到家屬含著淚光無論是嘶吼力竭地痛哭,或是強忍悲痛、大智慧的希望能不再撕裂社會的傷口,我們也應聲落淚,倍感唏噓,由衷的希望被害人能安息,家屬能早日走出悲痛,...
寇謐將(J Michael Cole)
3 月 30,2016
內湖殺童案重啟死刑辯論(以及對死刑的渴求)
在一名男子本週一於台北市內湖區將一位四歲女童斬首殺害之後,社會大眾又一次呼喊著血債血還。隨機發動且難以理解的暴力行為,再度刺激了支持死刑的多數人民,並且有可能成為執政在即,較無意願維持死刑的蔡英文政府的一大挑戰。雖說憤怒在這樣的局面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臺灣社會卻實在承擔不起讓激動情緒支配應變之道的代價;在如此煎熬的時刻,必須由冷靜分析的心智勝出。 事實的真相是,死刑並沒有用處,...
社會安全
黃岳
3 月 29,2016
人權論述於死刑存廢論戰的困境
近年,台灣發生諸多強烈挑動公眾情感的社會治安事件,例如:台北士林隨機殺人案(2009/3/9)、台南湯姆熊殺童案(2012/12/1)、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2014/5/21)及近日的台北四歲女童割喉案(2016/3/28)。死刑制度的存廢爭論,經常成為各大媒體及社群網絡的主要討論議題。論述型態紛雜,涵蓋法律、倫理及刑事政策等。約略而言,主要議題包含「罪行與刑罰間的關係」、「死刑,或刑罰本身,...
司法人權
楊宗澧
10 月 10,2015
在世界反死刑日看台灣選舉年的死刑政治學
英國的犯罪學者羅吉爾‧胡德(Roger Hood)教授是研究死刑制度的知名專家,他曾對全球的死刑制度進行全面考察,他的研究也認為,死刑制度的廢除,政治人物的政治意願是一項重要關鍵。面對只剩不到100天的2016年台灣大選,各個政黨候選人已逐漸進入白熱化的肉搏戰階段,就選舉戰略來看,我們雖可預期選戰過程中的政見將逐漸趨於一致化、保守化,然而一旦面對對手或選民在死刑存廢這項議題的挑戰時,...
司法人權
李中志
10 月 09,2015
尋找廢死的哲學基礎
世界廢死聯盟於2003年將十月十日定為「世界反對死刑日」,今年為第13年。與其慶祝一個與台灣人民無關的辛亥雙十,不如利用這天來思考一下我國對廢死的論述該何去何從,畢竟有死刑的國家已是少數,而我國去年的死刑執行數量竟還排在15名,除了美國我們可以大聲說「人家民主大國也持行死刑」外,和我們比的就剩中國、北韓、伊朗、蘇丹、葉門,這種人權水準的國家了。 然而選舉逼近,為了迎合我國偏向保守的民情,...
Mattel
8 月 02,2015
【島嶼邊緣】國民黨政府殺人事件簿
自從2008年馬英九上任以來,國民黨重掌政權,雖然民生政策無能屢屢跳票,但是討好中國、向財團靠攏、對既得利益者傾斜、訴諸意識形態的諸多政策,卻展現雷厲風行的執行力。國民黨政府倒行逆施不但毀壞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基礎,也擴大社會對立,更造成許多市井小民身家財產損失。倘若列出國民黨政府7年多來,或直接、或間接造成的政府殺人事件簿,可說是擢髮難數,高中生死諫黑箱課綱就是最新一例。...
賴天恆
7 月 23,2015
面對死刑爭議的三種態度
面對接二連三的隨機殺人事件,或許我們馬上就想到死刑:就是因為我們國家走向廢死,最近殺一兩個人也不會被判死刑,就算判了死刑也不會執行,沒有任何嚇阻效力,那些「跟我們不一樣的人」根本就不會害怕,才會沒事走在路上亂砍人。 如果這是我們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那麼或許第二想到的,就是那些該死的廢死團體(而不是提倡廢死的馬總統)。就是這些人勾結了一些歐洲所謂的人權團體,高舉人權保護兇手,...
社會安全
陳鄭為
6 月 01,2015
殺人償命的社會基礎何在
近年來,只要一有重大社會新聞躍升版面,台灣內部對於廢除死刑與否的討論便沸騰一回;個案的亡者越無辜、越弱勢,輿論的激憤程度就越高,兇嫌的個人特質與差異相對而言則不是左右輿情的關鍵,因為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結論是:都該死。 對於你我,殺人償命是一組毫不陌生的字句,十分簡潔也毫無贅字。但殺人償命的觀念從何而來?又為何能為台灣為數眾多的人所接受?答案可能與社會如何看待生命本身的價值有關,...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