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農民
書評書介
綠妖
6 月 29,2017
【書摘】《如果可以這樣做農民》──看不見的農會
書名:如果可以這樣做農民:耕地的人,另一種生活想像 作者:綠妖 出版社:圓神 出版日期:2017/06/01 看不見的農會 幾乎所有剛接觸台灣農會的人都會被它複雜精巧的結構迷住。 的確,農會輔導的產銷班,除了方便推廣技術,更形成血緣之外的情感連接。我親眼目睹果樹產銷班開會時其樂融融的氛圍;家政班除了與時俱進地教披薩、蛋糕的製作方法,...
全球脈動
楊虔豪
9月 28,2016
【首爾想想】被水柱擊中而死的示威者
轉眼間,時間過了快一年。去年11月,首爾都心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青年、勞工、農民,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政府撤回導向資方的勞動改革、改善青年失業率、停止強行推動國編歷史教科書,同時挽救米價、保障農民生活權益。 民眾對政府的不滿,在那天爆發並蔓延開來,超過10萬人走上街頭,這是繼2008年,李明博前總統剛上任不久爆發的美牛示威燭光集會後,最大規模的抗議集會。 去年11月這場集會,...
環境經濟
林宏燦
五月 10,2016
先別提農村再生,你有聽過「農藥代噴」嗎?
今年的農民節如同往年一樣,各地縣市政府和農會都會舉辦農民的表揚活動,在站台上往下看去,台下滿滿的都是髮色鬢白,臉上全是歲月痕跡的老人家。大家都知道農村的凋零,大家都對此發出各種警訊,但是,官員們要嘛沒有實務經驗,要嘛就是離農業太遠,台灣的農業政策總像是鬼畫符,令人百思不解。 農產業要振興,農村要留住人,最根本的就是工作環境的改善。唯有讓第一線人員獲得更好的資源與裝備,讓現場的從業人員更安全...
全球脈動
劉世忠
9月 25,2015
【台灣與世界】 所羅門群島的嘉南平原
屬於我兒時記憶裡,最美麗的那畝田,就是每年暑假回到雲林斗六鄉下外婆家的農村,釣青蛙、摘芒果、紮草人、玩泥土。還有,享受赤腳在田埂上吶喊、嬉戲、奔跑的那股自由。 嘉南平原是上帝恩賜給台灣的生命泉源,也是孕育供給美麗福爾摩莎子民溫飽與成長的聖地。每一株播種在綠色平原上的稻苗,都是生命的延伸。農村風光的樸實寧靜,田埂上笑得燦爛純真的孩子容顏,都像是每一口呼吸,吐出台灣這塊土地上蓬勃有力、...
郭篤為
3 月 05,2014
【拉美想想】中美洲咖啡的生與死
走進巴拿馬咖啡世家開設兼賣簡餐糕點的「Deli-Gourmet」,原本擺滿精品咖啡的貨架上,竟然和缺了門牙般的出現極不相稱的空隙。咖啡歉收導致期貨爆漲,巴拿馬精品咖啡價格甚至出現惜售由貨架上悄悄消失。喝著中美洲咖啡的台灣人,可願意承受氣候變化和病蟲害肆虐下帶來的額外費用? 特別跑了一趟高檔超市「Riba Smith」,好不容易買到口碑極佳的「Bajareque山嵐」〈...
李拓梓
1 月 11,2014
【週日想想】國會怪談系列四:幫老農津貼的「反改革者」講兩句話
人們在政治上有不同立場,各自為信念辯護,是政治的常態。但我平生最討厭一種人,就是為了要為某些特定立場辯護,是非黑白都顛倒說的人。像是任性的政論節目主持人就算再沒知識,應該也知道臉書是一種「偏誤的動員」,如果用「偏誤的動員」投票,可以測出真實的結果,那麼以我的臉書來講,現在台北市長應該是蘇貞昌、總統應該是蔡英文,核四廠早被夷為平地,而多元成家也早就實現了。是以,敢拿著「偏誤的動員」測試結果,...
陳廷豪
12 月 22,2013
反WTO的印尼之旅 〈三〉我們在峇里島團結
結束了在雅加達的會議後,我們一行人便一同前往峇里島,與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農友、人民團體會合,並且展開一連串的會議和論壇,彼此相互分享抗爭的經驗,以及交換對農糧議題的想法。 以下我就列出幾項最值得書寫的議程與反思,來與各位分享: 圓桌論譠的分組會議 圓桌論壇的分組會議是為了要共同增修整理出一篇針對「在地球的經濟生活」(Economy for life in our...
環境經濟
黃育徵
11 月 22,2013
台灣新農業:新詮釋、新態度
新的詮釋:農業 ──「土地文化」 ! 農業 AgriCulture 是 Agri 和 Culture 兩個字的結合;Agri 是拉丁文的「土地」,Culture 是「文化」。因此推廣「土地文化」才是發展農業的核心價值。尊重「土地文化」代表全民對農友和這塊土地的尊重,她傳達的是我們獨有的生活方式、態度和價值觀,她是一種人和環境的彼此尊重;農業是萬年「產業」,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