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LGBT
書評書介
提姆.馬歇爾(Tim Marshall)
1 月 21,2020
《國旗的世界史》旗幟就是宣示力量:同志彩虹旗
「我們是一個民族,要說一個部落也行。旗幟就是宣示力量。」 ——同志彩虹旗設計人吉伯特 貝克(Gilbert Baker ) 雖然旗幟仍被當做民族國家的專用品,但這是旗幟當道的時代。現在似乎有各式各樣的旗幟,從地方運動隊伍到全球性的運動與組織——如同志彩虹旗和藍色的聯合國會旗——無不飛舞著旗幟。 沒錯,你不會在伊斯蘭國負隅頑抗、仍據守的少數地點看到這兩面旗幟,...
陳佩儀
11 月 28,2019
【男人想想】一位女跨男的自敘:我的「pass」之路
2019年10月25日,同志遊行的前夕,一場夜間的遊行點亮了台北街道──一群跨性別朋友、支持跨性別的朋友們走上街頭。跨性別者渴望被「看見」,不再隱身於LGBT的歸類中,而是將自己顯現出來,讓粉藍旗飄揚的夜晚,越夜越美麗。 台灣第一屆跨性別遊行:你認識他們了嗎?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於今年舉辦第一屆跨性別遊行,期待社會能夠理解跨性別者不平凡的生命;同性戀者、...
電影戲劇
陳怡秀
6 月 06,2018
【日本想想】太可愛!存在就是罪過!笑完繼續溫柔去愛的「BL」日劇《大叔之愛》
「太可愛!存在就是罪過!(可愛すぎる!存在が罪!)」 「是我啊(俺やん)」 「你這個破壞神!!(この破壊神!!)」 「春田搞錯了!?(春田勘違い!?)」 在LINE對話框裡,用日劇《大叔之愛》角色們說出經典台詞的貼圖歡樂洗版,成為朋友間最近最流行的排解寂寞法,這是《大叔之愛》播畢後劇迷的失落症候群之一,買貼圖互丟,癡癡等待公式寫真書與DVD快發行,...
文化研究
萊拉/伊斯坦堡情旅日記
4 月 20,2017
被稱為最開放的穆斯林國度─土耳其,如何看待LGBT文化?
土耳其人絕大多數信仰和猶太教、基督教同源的伊斯蘭教,在伊斯蘭教中同性戀者是不被接受並認定為有罪的,因此至今許多伊斯蘭國家會對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以法律制裁,極端一些的如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和阿富汗,會在同性戀者公開承認、或有公正的穆斯林對其行為指認四次後,對該名同性戀者處以死刑。 土耳其被稱為最開放的穆斯林國家(註一),他們在西元1858年的鄂圖曼帝國時代便將同性性行為除罪化,...
社會安全
白色奇異果
1 月 05,2017
婚姻平權,妝點幸福的最後禮服
紅地毯,在普羅大眾價值觀之中,這是相愛的詮釋。喜宴桌一隅,凝視著新郎新娘攜手相伴,以掌聲祝福的同時,不禁垂下了頭,緩緩闔上雙眼,惆悵感不斷湧上心頭。白頭偕老的這份禮物,無疑低是送給了男女伴侶,隱約中成了異性戀專屬的幸福霸權。紅地毯,未來是否能讓不同性傾向的族群享有? 在台灣,存在著以暗櫃為名的一群人,奮力走出那令人窒息的櫃子,不畏艱辛,於各個街角挺身而出,高舉著「支持修改民法972...
全球脈動
,
司法人權
Jack Huang
12 月 05,2016
【聯合國想想】同志平權的角力
同志平權議題再掀爭議,不只台灣吵得不可開交,其實在國際場合裡,相關議案也往往成為國與國之間的角力場。不同國家可能基於宗教、文化、習俗等不同,而對於LGBTI+議題抱持不同看法,但也有更多,是礙於特定政治立場、某些利益與少數掌權團體的壓力,而不得不作出表態。曾有機會與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外交官S聊過此事,S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大學在倫敦唸國際關係,後回到自己的家鄉取得碩士與外交官資格。他無奈的表示,...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吳馨恩
2 月 20,2016
反歧視,那性歧視呢?
最近《大尾鱸鰻2》涉及對原住民族、同志的歧視的緣故,制定《反歧視法》的討論再度掀起。但同一時間聯合國基於女性權利,提議要求日本禁止「性暴力漫畫遊戲作品」(不是平等且尊重女性的情色漫畫遊戲作品),則被眾多男性網友撻伐保守、管太多、虛擬人物也要管等等。這讓我相當納悶,為何「反歧視」被認為是「進步的」,「反性歧視」卻被認為是「保守的」呢?就像社會主義者在經濟上反對放任自由,是基於保障階級弱勢,...
新一
11 月 13,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一頁荷蘭「寬容」史:話說「多元成家」引起的「包容」爭議
含括同性婚姻、伴侶制度與多人家屬制度的「多元成家」法案,在網路引起各種正反兩造的連署對壘。持異見者的藝人,受到支持多元成家的網友鄉民攻訐,於是便有人以自詡多元與包容性大的台灣,不該圍剿持異見的藝人云云。 記得,末法時代,魔王波旬發大願,要求徒子徒孫披上袈裟毀壞魔法,本師聞之淚下。於是,披上袈裟,口頌阿彌陀佛者,可能是魔不是佛。同樣的,要求寬容或反歧視者,...
社會安全
江昺崙
10 月 25,2013
回應〈誰在歧視「性難民」?〉
本屆(第十一屆)同志大遊行的主題為:「看見同性戀2.0:正視性難民,鬥陣來相挺」。大標題沒有爭議,就是呼應第一屆大遊行「看見同性戀」的2.0升級版。但副標題「性難民」卻造成不小話題。 再加上10/13日主辦單位的座談「娛樂性用藥、BDSM(透過繩索綑綁來達到身體歡愉)及性工作者」(苦勞新聞報導〈追討情慾正義 性難民拒被看「賤」 〉),引發了同志之間的爭議,...
張童恩
10 月 24,2013
誰在歧視「性難民」?
本週六即將上場的第11屆台灣同志遊行掀起了「性難民」爭議。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網站所述,1951年的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將難民定義為:「一個不在自己原生國家的人,因為身份或信仰,導致人權遭受嚴重的迫害。因為他的政府無法或不願意保護他,使他無法或不願意回國」。 時過境遷,聯合國對難民的涵蓋範圍也更廣了。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祕書邱伊翎於想想論壇《620 世界難民日─難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