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1985
文化研究
吳學展
8 月 02,2014
年輕人,該做什麼?
「年輕人,好好找份工作吧!」 這句話是許多參與社會運動的年輕人經常從保守人士得到的「建議」,在運動現場時,波麗士大人更經常以此作為柔性勸離的台詞。 圖說:平日上班、假日加班的過勞公民。圖片來源:割闌尾計畫臉書 七月廿八日公民1985行動聯盟(以下簡稱1985)召開記者會,...
雲暮
6 月 01,2014
何必害怕運動分裂?
《蘋果日報》一篇報導「理念不合 太陽花分裂成5派」,引發議論,首先撰文者似乎相當不瞭解這幾年的台灣公民運動發展,根據網友zaizen的說法,太陽花從來不是一個統合性的組織,而是由20─30個團體組成,早在318以前的各種社會議題(大埔、媒體壟斷、樂生…),就促使這些團體的成立了,而他們不過是在318那天共同佔領立法院。 但不管是318前就存在的NGO或學生組織(黑島青、公投盟、1985...
洛書
10 月 19,2013
以市民為邊界的再政治化:1985聯盟的觀察分析 (三之三)
1985的重要貢獻與自身危機 簡單來說,我對1985聯盟的判斷是:它是近年來動員市民最成功的團體,在這個基礎之上,也是對社會議題的關注立場最不反動,對社運的友善程度最高的團體。而且會去1985聯盟場子的人,多半都不會去當前的既有社運現場;但是去過1985聯盟漸漸開始理解與思考社會議題的人,未來卻更有可能被社運團體組織。 因此在客觀效果上,1985聯盟的貢獻其實在於啟蒙。...
洛書
10 月 18,2013
以市民為邊界的再政治化:1985聯盟的觀察分析 (三之二)
能夠停留在原始路線的1985 既然1985在做的是一個「再政治化」的工作,那麼另一個問題也就隨之而出:它的路線在哪裡? 雖說1985與其他近年出現的運動有著種種不同,但是路線取徑其實沒有相差太大。我認為近年來青年社運的系譜,大多是以反父權/反威權為起始。比方說個人感受到學校、社會的壓迫,或是體驗到國家對人民的壓迫,而體會到自己與同儕缺乏反抗的能力與手段,進而踏進這條路(...
政黨政治
洛書
10 月 16,2013
以市民為邊界的再政治化:1985聯盟的觀察分析 (三之一)
前言:脫離事件化與社運的理解責任 在1985聯盟的「十月十日天下為公」行動中,濟南路大會的人數大約是四千至五千人,最多絕對不會超過六千。 我一向有在運動現場用自己的方式計算「實際人數」的習慣,但是用這樣的描述方式作為開頭,當然有其原因。720與803的白衫軍行動雖然人數極多,但我們基本上還是可以把其看做是「事件化的運動」,這類運動的模式大致上便是起因於政府/當權者的顢頇,...
洪紹恩
8 月 09,2013
看洪仲丘案有感-當黨意與民意脫鉤
從洪仲丘案爆發到現在將近一個月,我其實沒有太深入去了解細節,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諸如此類的個案,在媒體上不會停留太久,很快就會消聲匿跡,然後不會再有人提起;而我會以這樣的態度來面對洪案,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民眾不管是從文林苑或是到最近的大埔強拆,參與度有限,更遑論在核四公投前夕參與抗爭的人數大幅降低;在我的認知上,近來多數議題之重要性與洪案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阿田
8 月 09,2013
給1985的一封信
親愛的1985您們好: 今日有幾則新聞已經在報導有關當天遊行資金之相關募集,我有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 我是某區兩台遊覽車的召集人,而且我堅持要求每人酌收260元的費用(含點心飲用水)。儘管號召期間,不少人都說要贊助,但這些朋友的心意都被我擋下。為何?我對他們說:無論是0元或260元,都不會阻撓大家為正義與公理發聲的決心,但我們要讓願意站出來的公民們自己出錢出力,這樣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