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黃春明
電影戲劇
李政亮
11 月 30,2021
【影像內外】1960年代台語電影熱之下的明星路
86歲的故事大師黃春明,數十年來筆耕不輟,他最新的小說作品是《秀琴,這個愛笑的女孩》。多年累積的功力,在後輩作家大量冒出的年代裡,依舊寶刀未老,這部作品獲得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 小說的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正盛的年代裡,羅東太和料理店生意興隆,老闆亭亭玉立的女兒秀琴,是公認的三八型愛笑美女。不過,小鎮裡的殷實平靜歲月,就從台北來的導演到店內用餐開始。導演看中秀琴,...
文化研究
江昺崙
11 月 19,2018
【半線想想】百年小鎮的故事(中)
往前閱讀:【半線想想】百年小鎮的故事(上) 二林還有另外一個國家級寶藏,就是以書寫「農民與農村」著名的作家——洪醒夫。 大部分的人聽到洪醒夫的名字,可能會想起學校課本裡面選錄的〈懷念那聲鑼〉或〈散戲〉等文章。不過,洪醒夫並不是一個只走懷舊風格的作家,國文課本選擇的文章總是比較溫和平實,看不太出來洪醒夫本人思想的成份。 洪醒夫是一個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筆耕者,...
Ko Tsì-jîn
11 月 08,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台灣次文化「台客」風(上)
「侯孝賢的電影裡曾經有過一種台灣的節奏感,但是那已經過去了。在侯孝賢之後,台灣特有的節奏感會是什麼?莽撞也好,優雅也好,我一定要找到。」 這段話來自現已停刊的《誠品好讀》2005年7月號歌手伍佰採訪文,標題是〈伍佰:我是台客盟主,不要把招牌搞砸!〉,全文以第一人稱呈現,高舉「認識自己」、「承認自己」、「相信自己」大原則,誓言「創造自己的味道」,「不要停止向自己挖掘」,...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10 月 25,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有台灣文藝復興嗎?
上世紀末以來台灣的民主化和本土化運動,形成一股浪潮,台灣意識抬頭,台灣人認同持續上揚,促成了文化氣氛與教育內容的一些變化,於是有人迫不急待宣示「台灣文藝復興」的來臨。 所謂的「台灣文藝復興」,日治時期台灣文壇領導者張文環(1909-1978)曾以此形容盛行於1950、60年代的台語片,此時期台語歌承續1930年代創作高峰、開展日治時期之後復甦的在地創作意識,也多有表現。...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6 月 14,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混搭台語搭錯車?
即將於8月上映的《總舖師》,號稱「台式史詩喜劇」,有報導謂其代表台灣社會與影視作品「國台語混搭」風潮,代表新世紀台灣電影復甦主幹的新台語片,看來要再添力作。 主流華語之外的在地語言「混搭」,是1980年代興起的台灣新電影的主要特徵之一,對照的是之前的純華語片,以及1950、60年代純講台語的老台語片。 以1983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6部入圍影片為例,得獎作品陳坤厚導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