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音樂
教育文化
許又方
10 月 16,2016
文學走向人群
Bob Dylan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殊榮,不少人第一直覺是感到錯愕,此間多數媒體也紛紛用「爆冷」、「跌破眼鏡」來表達不可思議之情。這樣的反應可以理解,因為長久以來,人們對「文學」的印象,幾乎都是建立在「文字表達」的基礎上,而且通常是「寫」在紙張上的東西,如今卻由一位「唱歌」的「歌手」獲得,當然意外。 文學應該以「文字」為基本表達工具,相信沒有任何專家會反對這個看法。然而,以「文字」...
音樂藝術
,
休閒育樂
林士清
4 月 06,2016
台灣流行音樂:沒有政策資源大力支持 卻有支持創作的社會資本
台灣流行音樂歷經百年的發展,期間因日本殖民與中國移民活動帶來的次文化交融,使得流行音樂的商業模式也推陳出新,音樂的聆聽方式與傳播型態亦產生改變改變,流行音樂成為台灣大眾文化的重要元素。台灣匯聚多元族群接觸的時代背景,讓台灣大眾文化無形中學習接受各種文化的語言、習俗、風尚,乃奠定台灣流行音樂雄厚資產的基礎。 台灣和香港從70年代末,以青春偶像唱著情愛歌曲的包裝模式,在華語世界攻城掠地,...
音樂藝術
胡蕙寧
五月 27,2015
一位忙著拓展台灣音樂的法國音樂人
阿裡薩德(Ali Alizadeh)是一位法國音樂專家。他在1981年進入法國媒體後曾陸續擔任音樂製作、節目策劃、藝術管理、諮詢、電台主持人及培訓新秀音樂人的工作,目前是法國尼斯JazzActions電台的記者,也是法國坎城MIDEM國際唱片展的常客。我國駐外單位中有人認為,這位法國佬開啟了台灣音樂在法國市場上的銷售之路,因而成為幫助台灣音樂輸向法國的貴人。 阿裡薩德在2009年在「...
文化研究
,
音樂藝術
,
休閒育樂
陳子瑜
10 月 01,2013
政治,社會與音樂的三位一體
政治冷漠是台灣社會長期以來的特色之一,早年在威權體制的白色恐怖壓迫下,使得人民心中住著一個小警總,時時自我審查,並希望離政治越遠越好以明哲保身。解嚴與政黨輪替後,過去的既得利益政商階層便轉而藉由資本主義體制與大眾媒體的雙管齊下,讓新一代的台灣人民接受政治潔癖的邏輯,生活不僅以小確幸為核心,更將社會上所有事物都自動與政治分割,造就出「政治歸政治,XX歸XX」的經典修辭。 然而,...
歷史書寫
,
音樂藝術
陳維寧
7 月 22,2013
讓「芝苑路」敗部復活
相較於媒體對於「人民藝術(劇作)家」李國修辭世的大量報導,四月份驟逝的92歲苗栗縣苑裡鎮國寶級音樂大師郭芝苑的新聞相對冷清許多。李國修堅信『Local is Global』(本土化即國際化),每個作品均傳達對台灣土地的愛,這也正是台灣史上作曲領域最寬廣的音樂家郭芝苑畢生的理念!雖然在文化淺碟的台灣,郭老作品並不廣為人知,然而音樂界對於這位「台灣現代民族音樂之父」卻是崇敬備至,近期先後在北藝大、...
音樂藝術
林慈音
五月 01,2013
【時事想想】郭芝苑 最沉默的在野作曲家
2013 年 4 月 12 日,高齡 92 歲的台灣作曲家郭芝苑闔上雙眼,告別人世,他的辭世就如同他的人,如同一粒種子無聲無息地落入土裡,用自己的生命開展出枝葉花朵。 郭芝苑形容自己走音樂的這條路就『好像是穿著紅鞋的人生一直放不開,才一直作這件事情。』這裡說的,正是安徒生童話裡,那個穿上紅鞋就受其驅使,止不住跳舞,一路跳到生命終結的女孩的故事,對照郭芝苑的人生經歷,的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