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民主自由
歷史書寫
王昭文
4 月 05,2015
蔣神年代
1975年4月某一天,前一天的春雨讓空氣顯得清新,可是春假已經快結束,身為小學生,不免陷入憂鬱。突然,聽到大人壓低聲音說話,氣氛有點詭異。 「總統死了?」 「噓!不能說死,要說逝世。」 「誰死了?」我好奇問。 「蔣總統啊!」 蔣總統?他是民族救星、偉大領袖,我們不是每年都為他擺出高高的壽桃塔,恭祝他萬壽無疆?他和神差不多,竟然也會死?當年天真的小學生,...
劉威良
3 月 26,2015
德國的第二次的轉型正義─解聘獨裁時期的所有司法人員,重新招聘
最近因為法務部提名大法官林輝煌而有爭議。很多人也討論到德國的轉型正義為例。德國在二戰後的轉型正義,確實做得不夠,有些法官在二戰前是希特勒幫凶, 在二戰後仍繼續當法官。這在德國社會也多有討論,但是沒有法制規定,政府也無法處置。另外,戰後的德國,仍需要有專業的司法人員,無法完全徹底解除納粹司法幫凶的司法人員,確實是德國社會最大的痛。但在當德國接受東德獨裁政權後,他們痛定斯痛,...
環境經濟
mlkj
3 月 25,2015
經濟發展跟民主自由,從來就不需取捨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在前兩天逝世了,他幾乎是以個人意志,讓新加坡以一城邦國家之姿,得以躍升國際舞台。國際社會一般認為,新加坡擁有經濟高度發展、社會秩序嚴明、政府效率高等令人稱羨的優點,但這背後對個人自由的箝制,但往往被高度經濟發展的迷霧給掩蓋。究竟新加坡的「民主」、「自由」是怎麼一回事? 新加坡獨立初期,利用打壓共產黨的理由,箝制人民的自由。隨著經濟成長,演變為一種微妙的模式,...
文化研究
,
司法人權
李芃萱
3 月 07,2015
這一站臺灣、下一站西藏?
「我爸爸在印度,姊姊和弟弟在尼泊爾,還有一個最大的哥哥在西藏。」貢卻一個個細數家人落腳的地點,卻好像在流離的過程中,把他們一個個遺落在路途上了;而他自己,則停留在臺灣,希望有一天能成為一個臺灣人。這也是大多數居住於臺灣、乃至於世界各地流亡藏人最典型的寫照。 在去年(2014)年底,貢卻終於得償宿願,與其他97名朋友一起拿到此生從未有機會擁有的護照。他出生於圖博(西藏),...
文化研究
曾明財
2 月 14,2015
【眷村想想】國民黨鐵票區:回憶慘烈的眷村票守衛戰
國民黨在台灣統治半世紀,每次選舉,眷村都是所謂鐵票區,到了李登輝時代,主流、非主流之爭,鐵票才開始鬆動生銹。2000年總統大選,為了連戰和宋楚瑜相鬥更一分為二,2004年連宋合又大一統,竹籬笆世界後來則企盼馬英九的天命。 我唸小學時,第一次見識台中市議員選舉,村內在投票前夕熱鬧滾滾,軍方支持的某候選人站在吉普車上,進入巷子接受家家戶戶歡呼,沿途鞭炮聲不斷。 每到選舉期間,...
文化研究
林育立
12 月 12,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四】體驗撕裂最具臨場感的所在:伯瑙爾街的柏林圍牆紀念園區
圍牆將柏林分成東西,也將西柏林團團圍住,豎立近30年不僅成了威權象徵,其生冷醜陋也被兩側居民所痛恨,欲除之而後快。倒下的短短一年內,大多被拆個精光,目前僅剩下少數零星的路段。其中,綿延一公里的東岸畫廊是最長的遺跡,各國藝術家以衝破鐵幕等主題,在混凝土的牆上彩繪上百幅壁畫;而見證美蘇坦克對峙、戰火一觸即發的查理檢查哨,也是觀光客到柏林必訪的景點。 不過,圍牆傾倒四分之一世紀以來,...
林育立
12 月 11,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三】底層工人寫革命史:民主文物館靈魂人物賽羅(下)
官方賦予策展大任 柏林市中心的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平日是商場林立的行人徒步區,也是東德首都東柏林的交通樞紐,更是1989年秋末東德最後一次大示威的現場。彼時早已失去統治正當性的共黨高層,輪番上台暢談改革,卻被台下的噓聲一再打斷。50萬群眾焦灼又憤怒呼喊下台的口號,改朝換代的民主洪流已難以逆轉,五天後,柏林圍牆應聲而倒。 2009年是圍牆倒塌20週年。...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余杰
2 月 16,2014
莫將納粹當天使──駁彭明輝《兩岸之間只有一個問題》
在台灣《蘋果日報》讀到彭明輝教授的大作《兩岸之間只有一個問題》,大跌眼鏡。這位有相當學養和影響力的學者,對兩岸問題──尤其是中國現狀,瞭解程度居然如此淺薄和荒謬,其論點與國際主流輿論的立場以及中國普通民眾的感受格格不入。彭教授雖然是劍橋畢業的博士,但他的專業是工程技術,遠離社會人文,一旦脫離其專業領域,其議論便有可能違背常識、甚至還不如一名普通大學生高明。 作為台灣知識分子,...
洪瑞璞
1 月 02,2013
一場場不平等的戰役─反媒體壟斷
1894年清國與日本因朝鮮問題而起中日戰爭,清國戰敗並擅自將臺灣主權交給日本。為了能夠拿回臺灣主權,當時的臺灣住民成立臺灣民主國。雖然臺灣民主國在歷史上只存在過148天,有學者認為,這只是一個希望能引起西方勢力來干預的外交手段,但我認為它的曾經出現,就是當時的臺灣即使弱小到被迫成為帝國強權的賭注,仍是奮力維護臺灣島主體性的掙扎與證明。 日本殖民時期,...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