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博物館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王升含
8 月 31,2022
【荷事生非】荷蘭博物館的轉型正義(上):東印度公司——償還掠奪而來的藝術品
你曾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裡,盯著古埃及的木乃伊、羅馬帝國的波特蘭花瓶(Portland vase)、或明永樂的藍白瓷抱月瓶,隱約聽見這些古文物發出「我是誰?我在哪裡?……」的吶喊嗎?又或,你是否曾在散落於歐美的多家博物館中,瞥見貝寧王朝(現奈及利亞)世代珍傳的貝寧銅器(Benin bronzes)的蹤跡?荷蘭也有一系列建於十九世紀的文化機構――例如握有 139 件貝寧銅器的萊登民族學博物館...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王升含
1 月 19,2021
【荷事生非】疫情下的荷蘭美術館:從萬頭攢動到冷冷清清
荷事生非編輯部: 為因應SARS-CoV-2疫情,荷蘭從2020年三月起,數度軟性封城。最嚴格的期間,只允許販賣食品與醫藥的商家照常營業;其他如學校、餐廳、健身房、酒吧、賣大麻的「咖啡店」(coffee shop)、音樂廳、博物館等公共場所一律關閉,家中接待訪客的人數亦受限制。在零星的解封時期,博物館全面採預約制有限度開放,以控管每個時段的參觀人數,...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Pao-Yi Yang
7 月 07,2020
【荷事生非】1930年代荷蘭國家博物館的歷史展示改革:從沙龍式展示邁向編年架構的國史敘事
荷蘭的藝術愛好者總知道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國家博物館也經常成為荷蘭(自2020年起已正名為尼德蘭)在國際上知名的文化地標(筆者先前也曾撰文分享過該博物館的成立過程:國家榮耀的紀念碑:荷蘭國家博物館成立簡史)。 但是,國家博物館的展示敘事,是如何幫助荷蘭國家認同的確立、並進而使該博物館成為令荷蘭人驕傲的國族標的之一呢?...
全球脈動
趙崇任
五月 17,2018
客觀與理性:德國的馬克思兩百年誕辰紀念
2018年5月5日是卡爾.馬克思(Karl Marx)兩百年誕辰紀念日,德國特里爾,也就是馬克思的出生地,舉辦了盛大的慶祝活動。市中心到處都看得見馬克思的身影,不僅到處都有宣傳活動的旗幟,連書店中、公車車身上,甚至不相關的眼鏡行門口,都可看到馬克思。然而,馬克思的名氣固然響亮,爭議性卻也不少。 德國許多大學名稱都會冠上當地代表性的人物名稱,如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柏林「洪堡」大學、耶拿「...
全球脈動
Pao-Yi Yang
3 月 29,2018
【荷事生非】國家榮耀的紀念碑:荷蘭國家博物館成立簡史
位於阿姆斯特丹南區的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 in Amsterdam)擁有一段複雜的過往。其成立根植於十九世紀之間,三種不同政權的相互角力:巴達維亞共和國(Batavia Republic, 1795-1806)、法國佔領時期的荷蘭王國(Kingdom of Holland, 1806-1810)、以及荷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the...
歷史書寫
Pao-Yi Yang
12 月 26,2017
【荷事生非】因陀羅網上的東方:「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世界」特展(The World of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成立於十九世紀初、坐落於海牙的荷蘭國家檔案館可謂國家歷史記憶的寶庫,裡面保存的歷史文獻、地圖與照片數量之豐,可相接綿延百餘公里。其中有關荷蘭黃金時代的重要推手–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 1602-1799)的史料是其重點收藏。除了荷蘭國家檔案館,有關VOC的歷史文獻與該公司曾經星羅棋布於亞非海域間的船隻一樣,...
休閒育樂
林大溢
10 月 26,2016
從安全角度看前故宮院長「不知道故宮有什麼機密」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世界知名的博物館,深受國人及國際訪台觀光客喜愛,而故宮院長一職是政務官,更可見國家重視之程度與政策執行之重要性。馮明珠女士身為一位在故宮工作超過30年的資深員工,又擔任過故宮處長、副院長及最高政務首長故宮院長一職,居然不知道故宮有許多機密?令人瞠目結舌與嚴重質疑她的尸位素餐及不適任。我們來告訴她有多少機密。 故宮的六十多萬件館藏,我先把它主觀分類為「陳列於公開展示區」及「...
陳怡秀
9月 09,2015
【日本想想】 別怕畫破洞 膽大心細走進藝術
一位小男孩去參觀展覽,不慎跌倒把畫弄破的新聞,似乎已經被波卡事件淹沒,彷彿大家都瞬間忘記了這件事。在事件發生之初,引來多方討論,有網友超認真,抽絲剝繭提出諸多疑點──畫是不是真跡?策展人到底是不是真如宣傳所說是國際級人物?賣點成了疑點。但這篇文章中,我想回歸探討的重點,是展覽本身。 身為小時候曾經是柯南迷,蒐集了從13集到54集單行本的我,同樣也會被循線追蹤蛛絲馬跡的偵探故事吸引,...
曾柏文
3 月 05,2014
【時事想想】「迷途舢舨」萬里來台
我是MG3-44187 來自日本宮城氣仙沼 三年前遭海嘯挾持 隨洋流飄行萬里 看過風雨豔陽,仰望蒼天繁星 歷經南北寒暑,遇過鯨豚飛魚 一千多個日子過去 來到台東達仁,終於登上陸地 可我都還來不及喘一口氣 說說身上的故事記憶 等著我的,就只是銷燬滅跡? (311大地震後,飄洋過海的舢舨來到了台灣。圖:聯合報) 昨天父親問我,有沒有看到...
文化研究
,
音樂藝術
CHIU MEi
12 月 14,2012
一座與自然光影、古往今昔安靜對話的博物館
《博物館》 「這裡有餐盤, 卻無食慾。 有結婚戒指,然愛情至少已三百年 未獲回報。 這裡有一把扇子 — 粉紅的臉蛋哪裡去了? 這裡有幾把劍 — 憤怒哪裡去了? 黃昏時分,魯特琴的弦音不再響起。 因為永恆缺貨 一萬件古物在此聚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