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財政金融
蔡明芳
11 月 05,2018
【滬尾經濟學】城市經濟與人口的共伴效應
一個國家經濟的好壞與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成功與否,一直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也是選舉期間最容易被在野黨拿來批評執政黨的議題。本專欄過去也曾撰文指出「從生活經驗看人民為何對經濟成長無感」,由於經濟成長與分配所牽涉的層面相當廣泛,因此,不管任何政黨執政,面對經濟問題,很容易受到對手的批評,即使對手沒有做太多功課。就如同選民批評政府往往都是根據自身感受一樣,照著自己的感覺走,這樣的情況是國內外皆然,...
社會安全
董東尼
11 月 01,2018
【女人想想】One Billion Rising:十億人站出來終止性別暴力
美國劇作家、「陰道獨白」的劇作者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在2015年訪問台灣時, 談論了她發想出 「十億人站出來」(OBR- One Billion Rising)運動的過程。當時,她正在前往剛果民主共和國「喜樂城」的旅途中,腦中一直盤旋著令人震驚的聯合國統計數據:全球每3位女性,就有1位曾被毆打或性侵。隨著世界人口達到70億,表示超過10億婦女和女孩受過暴力對待。 她思考著:...
司法人權
賴彥丞
10 月 30,2018
認識自己 尊重他人:性平教育不該放棄
2018年同志大遊行人數經主辦單位預估達近十四萬人,再次創下同運集會之歷史新高,本次的重點除了期許能修改已被司法院大法官第748號解釋文宣告違憲的《民法》,納入同婚保障條文,還有捍衛因保守勢力反撲而面臨危機的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 即便大法官已釋憲確立未來同婚合法化,然部分保守團體仍不死心,持續操作相關議題並散播歧視、保守的性別觀念給大眾,並推動所謂「『愛家』三公投」——第十案「婚姻定義」:...
環境經濟
林若曇
10 月 30,2018
「拚經濟」不是打壓多元議題的藉口
近幾年在台灣討論多元議題,舉凡性別平等、環境保護、教育改革、能源發展到台灣獨立等多元議題時,總會有人跳出來說:「別搞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拚經濟才是最重要!」我都想知道說這話的人到底是不懂政治還是不懂經濟,是做了多少年的井底之蛙才說得出這種話。 以性別平等的議題來說,我相信若有參加過台灣各地的彩虹大遊行,就會發現參予者中有不少外國遊客,甚至有日本人組團特別來參加台灣的彩虹大遊行;...
政黨政治
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10 月 28,2018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10周年精選:共善政治
如果公正的社會涉及共同推理美好人生,我們也必須再問何種政治論述會將我們帶往這個方向。我沒有能夠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我可以提供幾項具有例示效果的建議。首先是一項觀察:當今大多數的政治爭論都是圍繞著福利與自由,也就是增加經濟輸出和尊重人權。對於許多人而言,在政治中談論德行不禁讓人聯想教人如何過生活的宗教保守分子。不過,這並非是德行與共善的概念形塑政治的唯一方式。...
司法人權
陳碧娥、李儒林
10 月 25,2018
21通電話:阿兵哥的深夜求救
二十三年來,陳碧娥(黃媽媽)接過無數通電話,協助處理了上百件軍中人權事件,這二十個個案是她無法忘記,也最希望大家知道的故事。《21通電話:阿兵哥的深夜求救》全書取材自黃媽媽多年處理軍中人權案件的珍貴紀錄,加上資深記者李儒林的冷靜筆鋒,每個案件的記述都讓人沉思不已。 透過這些案件,可以看到二十三年來軍隊與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軍中人權事件也有了不同的樣貌。老一輩的人常說:「...
社會安全
陳威臣
10 月 24,2018
【鐵份補給】省思台鐵普悠瑪事故 勿忘「海恩法則」
2018年10月21日午後,一列編號2007+2008車組共8輛編成的台鐵普悠瑪號,執行6432次任務,自樹林出發後滿載366名旅客,準備開往終點台東,卻在行經宜蘭縣新馬站時,發生列車出軌翻覆,最後造成18人死亡,215人輕重傷的事故。 這個台灣進入21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鐵道事故,發生原因仍在調查中,因此各種臆測只會徒增困擾,不過已有初步的供詞與影像顯示,這次的事故,...
政黨政治
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10 月 23,2018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10周年精選:宗教該在政治中扮演何種角色?
一九六○年九月十二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甘迺迪在德州休士頓發表了一場演說,論述宗教在政治中扮演的角色。他在選戰中一直擺脫不了「宗教議題」的糾纏,甘迺迪是天主教徒,以前從來不曾有天主教徒當選過總統。有些選民雖然嘴上不說,心中卻懷著偏見;另外有些人則是明白表達了擔憂,指稱他們擔心甘迺迪在執行總統職務之時,會以梵蒂岡馬首是瞻,或可能把天主教信條強加在公共政策上。甘迺迪希望消弭這些恐懼,...
財政金融
蔡明芳
10 月 18,2018
【滬尾經濟學】影響股市榮枯不會只有單一因素
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在10月10日 (三) 大跌831.83點,隔日全球股市也出現巨幅跌勢,其中,台股也重挫660.72點,結束345個交易日的萬點榮景。在美國股市下跌後,川普總統直接將美國股市重挫的原因歸因於美國聯邦準備委員會 (Federal Reserve Board,聯準會) 的升息決策。聯準會的升息決策雖會提高資金的借貸成本,提高投資人使用資金的機會成本,但是,...
社會安全
詹宇
10 月 16,2018
「翻轉羞恥心」 看見規矩友善的馬路風光
插隊爭道、逆向行駛、不絕於耳的喇叭聲,這是我在越南看到的另類觀光。今年夏天,我遊覽越南下龍灣、陸龍灣與河內,優美的風景之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堆馬路亂象,不禁感到台灣的交通秩序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 然而,台灣也是力拼觀光,這「比下有餘的馬路風光」,可能讓先進國家遊客也留下負面印象。年底選舉逼近,又是政見支票滿天飛,拓寬或增建道路仍是常有的政策牛肉,也似乎廣受選民買單;...
‹
…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