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社會安全
詹宇
10 月 16,2018
「翻轉羞恥心」 看見規矩友善的馬路風光
插隊爭道、逆向行駛、不絕於耳的喇叭聲,這是我在越南看到的另類觀光。今年夏天,我遊覽越南下龍灣、陸龍灣與河內,優美的風景之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堆馬路亂象,不禁感到台灣的交通秩序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 然而,台灣也是力拼觀光,這「比下有餘的馬路風光」,可能讓先進國家遊客也留下負面印象。年底選舉逼近,又是政見支票滿天飛,拓寬或增建道路仍是常有的政策牛肉,也似乎廣受選民買單;...
教育文化
張肇烜
10 月 09,2018
【人心人術】用書愛台灣!三輪車夫催生新潮文庫 開啟台灣新潮的一代
從三輪車夫,到創辦出版社,張清吉先生日前辭世,享壽91歲。他催生新潮文庫,譯介國外經典文學和各專業領域西方思潮,開啟台灣人的知識視野,也開啟台灣新潮的一代...... 「為台灣打開面向世界的那一扇窗!」是張清吉先生這一輩子的寫照。 張清吉出生於日本時代的苗栗竹南,那時環境不比現在,他曾說,當時自己非常討厭上學,因為到學校的路途相當遙遠,老是在上課鐘敲響後才趕到教室,...
教育文化
李坤融
10 月 04,2018
特教宣導不該「由下而上」
每學期初期,各教育階段(國小至大學)的資源教室老師,都需因應特殊教育法,定期召開IEP或ISP會議,除了認識轉銜(國小至國中、國中至高中、高中至大學)特殊生的特教需求之外,也要去追蹤已經入學的學生這段時間的學習計畫及學習進度如何。 除此之外,特教老師還被賦予相當重要的任務,則是對於轉銜之學生,進行入班對普通生進行特教宣導,依循轉銜學生於IEP或者ISP會議中提出之狀況,...
教育文化
陳佩儀
10 月 04,2018
【女人想想】陰道有話要說
陰道有話要說,說的不只是女性的故事,而是人類的故事。 2002年,我的陰道的一次說話,那是在菲律賓參加的一個「女性做神學」(Women doing theology)工作坊。當地菲律賓的女性神學家提到女性應該好好的看著自己的陰部,甚至畫出自己陰部的樣貌。這樣的邀請對我來說,簡直是震撼的不得了,「那裡」是身體的一部分,卻從沒想過跟她碰面,跟她說說話。...
全球脈動
王輝生
9月 30,2018
後安倍時代的三強鼎立及雙雄爭鋒
2017年3月5日,日本自民黨召開黨大會,修改黨章,將黨總裁任期由「連續二屆六年」改為「連續三屆九年」,為安倍晉三的三連任打下了基礎。9月20日安倍的總裁保衛戰,成功勝選。根據黨章,安倍已無四連任的可能,所以三連任成功就意味著,安倍政權終結的開始,為了避免成為跛腳鴨首相,所以,選前設定得票率70%的目標,期能以壓倒性的佳績,大勝其對手石破茂衆議員,但是石破先生始終奮戰不懈,最後,安倍以553票(...
全球脈動
楊虔豪
9月 21,2018
【首爾想想】從神秘暴君到手指愛心 兩韓峰會背後:金正恩的形象轉化
秋意漸濃,南北韓關係則越趨熱絡。今年第3次兩韓峰會於北韓平壤登場,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北韓領袖金正恩,從過去兩次峰會的單日往返會面,進展到接連3天同行。在輿論反應中,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的形象,隨著公開的肉聲影像越來越多,眾人對他的印象,開始出現變化。 3天行程中,除去兩次元首會談(一次雙方皆偕同兩位官員、一次則為單獨會晤)外,其他幾乎是參訪、觀看表演等行程;而出乎意料地,...
教育文化
吳冠薇
9月 12,2018
【春風化雨】孩子,我想讓你看得更遠
「老師,我最近回家肚子餓的時候,已經能夠自己煮東西來吃了!」 「下次我想學到更多野外求生的技巧,真正遇到狀況時,我們身邊可能不會剛好有那麼多裝備,我想學怎麼運用周圍的環境讓自己增加被救援的時間。」 「老師,你什麼時候要再帶我們去爬山?」 筆者帶著這個班兩年,看著孩子們的成長,心中升起當老師的成就感與核心價值的肯定。...
社會安全
陳貞樺、歐芊妤
9月 06,2018
【女人想想】誰聽到了我的故事——穿梭在大街小巷裡的家庭暴力
「我曾被劈腿、與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但沒想到家暴會發生在我身上」 「他是關心我的行蹤、要我注意安全,他會擔心我,不是報備行蹤…」 「怒罵三字經、掐頸、拳頭毆打等等,原來,這就是家庭暴力啊!!!」 傍晚,窗外天色漸漸轉暗,街燈與車燈亮了起來,而空氣凝結緊張氛圍,「家」是溫暖、有愛的地方,伴隨著小雨回「家」的卻是恐懼、戰戰兢兢的心… 結婚後不知從何開始,...
教育文化
李公元
9月 03,2018
【春風化雨】孩子,你有勇氣到國外教中文嗎?
台灣暑假剛結束,卻讓我懷念起一群美國亞裔孩子,他們總共有8位,年紀最大15歲,最小卻只有6歲,在今年暑假,跟著葉台美老師,從美國舊金山坐飛機來到台灣。整整一個半月,他們先後在台灣四所學校,分別是高雄茂林國中、屏東新豐國小、宜蘭岳明國小、台北平等國小,每所學校都進行一週免費的「美語夏令營」教學活動,這是怎麼樣的一群大人跟小孩呢?為什麼他們願意做這樣的事情呢? 帶隊的葉台美老師,...
教育文化
李知非
9月 02,2018
大學退場怎麼退?市場機制不是唯一解
近日大學入學相關新聞陸續見諸報端,這些報導看似年復一年,但如果關心教育議題,會發現「招生缺口」、「高教105大限」、「大學退場」等等的新聞越來越多。即便對大學是菁英教育或普及教育仍有爭議,但生源大幅減少,大學面臨嚴峻的退場壓力卻是普遍的共識。然而該怎麼退卻沒有被認真地討論過,一種尊重市場機制的說法隱約成為不證自明的道理,但這樣決定哪些學校退場真的好嗎? 台灣的高等教育歷經了「...
‹
…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