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全球脈動
林彥瑜
五月 19,2015
大阪市民公投否決了「大阪都」
2015年5月17日,大阪市進行了「大阪都構想」的公投,是否贊成廢除「大阪市」、改成與現在的「大阪府」合併為「大版都」,讓大阪能像第二個「東京都」一樣,將現有的行政區劃改為「大阪都」,原本的「大阪市」改設置五個特別區。 截至5月17日晚上八點的結果是,贊成者69萬4844票,佔49.6%;反對者70萬5585票,佔50.4%,投票率高達66%。本次公投以一萬票左右的極小差距,...
教育文化
許家瑋
五月 07,2015
莫讓技職部落消失
在台灣,有一個體制曾經帶動了經濟的成長,曾經轟動一時,如今卻黯然失光彩。有一群人,整天看到政府官員、企業家甚至是一般民眾,高喊著要大刀闊斧的改革、改善他們不對等的現況,卻未見政府積極、有效的作為。他們隸屬於技職體系,名叫高職生或技職生。 以考大學為例,高職的大學考試全名為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又被稱之為統測。分了電機、資電、家政、商管、餐旅……等共二十大群。...
財政金融
王思捷
五月 07,2015
【政策想想】 讓台商、外資重返台灣的產業政策 ──專訪王震華(下)
前文回顧: 【政策想想】 台灣經濟轉型來自創新,創新來自教育大革命 ──專訪王震華(上) (台灣要有什麼樣的產業政策,才能使「悶經濟」再度復甦?國家又需要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想想論壇近日專訪前廣達電腦總經理,現任美商杰納絲科技董事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王震華,以下為專訪摘要。) 屬於台灣的30年IT榮景已過,台灣經濟急需轉型,卻苦於投資外移、內需不振,...
教育文化
朱宥勳
五月 06,2015
高中國文可以這樣教
近日,隨著高中歷史與公民課綱「微調」的白熱化,也開始陸續有人注意到高中國文課綱的問題。(比較詳細的討論,可見拙作〈除了歷史和公民,你知道國文課綱也被調了嗎?〉,此處不贅。)事實上,國文科一直有著非常嚴重的問題,就算解決了這次的課綱爭議,這個科目都還是應該進行一番徹底的改革。目前我們所爭議的文白比例問題、意識形態問題,其實都沒有深入此一科目真正的沈痾。對於現行的高中國文科,各種批判的意見已有許多,...
媒體觀察
萬宗綸
五月 02,2015
台灣人的英語自我殖民:從媒體嘲諷李全教談起
這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絲毫看不出好笑的部分。台南市議會的議長李全教召開所謂的「國際記者會」後,被部分媒體揶揄嘲諷,針對國際記者會沒有國外記者提出質疑是在合理範疇,但最令人難過的是那些被認為本土派的媒體,包括《自由時報》、《壹電視》和《三立新聞》在內,分別用「像韓國人在講英文」、「台式英文」和「口音很重的東南亞腔」來對李全教進行人身攻擊。這玩全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新聞操作。 我先說明,...
全球脈動
許仁碩
4 月 29,2015
美軍基地與教科書:「親中沖繩」背後的真實與教訓
近來由於美軍基地問題,沖繩縣翁長知事與中央政府的連番交鋒,使得邊陲小島成為日本政治的焦點,對此,台灣不少媒體表達了對沖繩走向「親中」的憂慮。有趣的是,在去年一場318運動參與者在沖繩的座談中,由於與會者表態支持反基地運動,而讓在場原本期待「反中同盟」的日本右翼,翻臉怒批台灣運動者是「中國共產黨」。事實上在「反美親中/親美反中」的二分法之外,同為強權夾縫中的小島,沖繩其實提供了許多可供借鏡、...
環境經濟
林駿傑
4 月 29,2015
找回一座森林 ──一場體育到公民的對決
2015年4月25日,護樹團體以「找回一座森林」,宣示對巨蛋的不滿,是臺灣體育運動與公民運動的關鍵對決!走上街頭,看著光復南路碩大的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宣傳海報。心想,曾有多少盼望台灣躍上國際舞台的光榮時刻的公民,對比今日走在街頭的這群運動者,不禁唏噓。沒想過巨蛋還未開幕,便能聚集三、四千人一同表達對政府、財團的憤怒。請問,您們有看見公民這顆的直球嗎?沒有!一好球!...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林琮盛
4 月 23,2015
【中東想想】 徵兵制的以色列,凝聚獨立建國的堅定意志
每年4月下旬,以色列總沈浸在一股莊嚴又哀戚的氣氛中。每年此時,「大屠殺紀念日」及「陣亡將士紀念日」這兩大國定紀念日總讓以色列人不斷深化以色列不再讓猶太人悲劇重現的堅強意志。 這兩大節日的上午8點,以色列全國會響起警報聲。所有民眾都會起身肅立;行進的車輛無論在高速公路或一般道路,全都停駛。乘客和司機集體下車默哀。畫面和生活瞬間凍結在那一刻,停頓在警報聲的那兩分鐘。...
環境經濟
王行篤
4 月 22,2015
【政策想想】 台灣為何亟需結構改革
回顧台灣經濟發展60年歷程,大體而言前30年經濟力爭上游,社會充滿發奮的風氣;後30年則經濟成長減緩,人們有一些失落的感覺。我們不禁想問,如此趨勢的演變是因為台灣人不夠打拚?還是國際政經情勢變化使然?其實可歸納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事實是:台灣既有發展模式已經頹落,亟需進行整體結構的改革。 從歷史看經濟成長的歷程,台灣經濟在度過1950、60美援協助的年代之後,...
司法人權
黃丞儀
4 月 19,2015
憲改: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任何一個在這次修憲提議中,主張採用內閣制或是增加閣揆同意權的政黨,都必須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不回歸中華民國憲法本文就好? 1991年第一次修憲,為了回應野百合學運終止「萬年國會」的訴求,首次以增修條文的方式,把當時的三個國會(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改成在台灣進行選舉。隔年進行的第二次修憲,明定1996年開始進行總統直選。自此而後,歷次修憲都是圍繞著總統直選後的政治結構進行調整...
‹
…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