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環境經濟
Luke
五月 11,2015
台灣的綠能政策還要原地踏步嗎?
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在4/18的新能源工作坊,提出於10後每年用再生能源發出500億度電以及節電300億度的主張,這是民進黨繼「非核家園」、「省下一座核電廠」後,邁出更具體的一步。在完整參與整場能源工作坊,深入研究到民進黨的具體政策主張後,我們可以知道為何蔡主席願意冒政治風險提出這麼確切的數字。對比馬政府七年只發展1GW裝置容量、先慢後快的再生能源政策,總算有政治人物願意承擔責任,...
主權兩岸
賴怡忠
五月 09,2015
朱習會:朱立倫的聽訓之旅(下)
提到面對兩岸關係形勢的複雜,國共論壇「越要堅定發出鞏固政治基礎,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大呼聲…凝聚強大民意和輿論支援」,這就是對國共論壇下任務,要其積極在一中原則為前提的九二共識與反台獨等議題上積極努力,主動發聲與操作,並配合輿論戰的支援,以鞏固這個政治基礎。 俞正聲也將國共論壇位階提升,認為包括海峽論壇、雙百論壇、紫金山峰會、和平論壇、以及「城市論壇」等,...
全球脈動
Yuming
五月 09,2015
2015英國大選中蘇格蘭因素的側面觀察
多數評論家相信,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的成功,除了可以歸因於保守黨黨魁卡麥隆(David Cameron)不停的以「拚經濟」或「起厝起一半,師傅不能換」等選戰口號批評最大在野黨工黨(Labour Party)相對較為偏向社會福利的左翼路線與較為開放的移民政策外,英格蘭地區的選票之所以大批流向保守黨甚至英國獨立黨(UKIP)的原因,正是因為英格蘭選民心中深層的「蘇格蘭恐懼...
教育文化
許又方
五月 08,2015
古文應佔課綱比例多少?
日昨有十多名作家、學者赴立法院抗議新版國文課綱的古文比例太高,恐有阻礙台灣文學發展,降低青年自我認同感之虞,詩人鴻鴻甚至痛批將古文比例調得太高,是「很不健康的行為」。抗議的學者專家呼籲教材應增加較高比例的台灣文學與現當代文學,以深化台灣文化。 然則古文、今文應佔課綱多少比例才算合理?或者依提出抗議的學者訴求,「台灣文學」及「當代文學」應該佔有多少分量?一旦涉及其人所謂的「文化」、「認同」...
主權兩岸
賴怡忠
五月 08,2015
朱習會:朱立倫的聽訓之旅(上)
朱立倫擔任國民黨主席後首度訪中參加國共論壇與朱習會,但結果慘不忍睹。不論朱立倫在習近平面前是怎麼提中華民國,或是其承認「兩岸同屬一中」是否就是同意統一,亦或台商董娘的國共合作包凍蒜的經典名言,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對此會見的細心鋪陳,更可發現習近平對朱習會的期待更甚於朱立倫,但懼中成性的國民黨不僅沒有利用這個機會,反讓習近平、俞正聲等人長驅直入對朱立倫與國民黨反覆訓斥,...
教育文化
許家瑋
五月 07,2015
莫讓技職部落消失
在台灣,有一個體制曾經帶動了經濟的成長,曾經轟動一時,如今卻黯然失光彩。有一群人,整天看到政府官員、企業家甚至是一般民眾,高喊著要大刀闊斧的改革、改善他們不對等的現況,卻未見政府積極、有效的作為。他們隸屬於技職體系,名叫高職生或技職生。 以考大學為例,高職的大學考試全名為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又被稱之為統測。分了電機、資電、家政、商管、餐旅……等共二十大群。...
教育文化
怪叟
五月 07,2015
【政策想想】 台清交校門好窄 ──正視高教反重分配問題
教育一直以為被當成階級流動的工具,給了弱勢家庭子女階級流動的機會。陳前總統出身三級貧戶而能就讀台大法律系進而成為總統,更是為人所稱道。然而今天在台灣,弱勢家庭子弟真能透過高等教育翻身嗎? 由於缺乏實證的研究,很難指出有多少比例的弱勢家庭子女真的因高等教育得以進階翻身,但家庭背景影響接受高等教育明星學校的機會卻早從各項研究獲得證實。 2002年駱明慶的一篇〈誰是台大學生?〉...
財政金融
王思捷
五月 07,2015
【政策想想】 讓台商、外資重返台灣的產業政策 ──專訪王震華(下)
前文回顧: 【政策想想】 台灣經濟轉型來自創新,創新來自教育大革命 ──專訪王震華(上) (台灣要有什麼樣的產業政策,才能使「悶經濟」再度復甦?國家又需要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想想論壇近日專訪前廣達電腦總經理,現任美商杰納絲科技董事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王震華,以下為專訪摘要。) 屬於台灣的30年IT榮景已過,台灣經濟急需轉型,卻苦於投資外移、內需不振,...
社會安全
吳傳立
五月 06,2015
全民公敵答客問
關於「以監視器抓違規停車」這件事情,柯文哲市長主張「法令沒有說不行的事情為何不能做」,引起軒然大波。反對者如錢建榮法官雖投書媒體,依法理、援法令說明為何期期以為不可,仍有許多民眾認為「以監視器取締非法究竟錯在哪裡」。柯文哲市長人氣之高,敢攖其鋒者漠不淪為全民公敵。筆者不知死活、不揣淺陋,試圖用更白話的方式說明整件事情的癥結點究竟在何處──答案是「隱私權」與「法治精神」。 問:...
財政金融
王思捷
五月 06,2015
【政策想想】 台灣經濟轉型來自創新,創新來自教育大革命 ──專訪王震華(上)
(台灣經濟如何振衰起弊?年輕人如何創造未來?國家又需要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想想論壇近日專訪前廣達電腦總經理,現任美商傑納絲科技董事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王震華,以下為專訪摘要。) 台灣經濟面臨全球化挑戰,勢必要揮別勞力密集、代工的舊模式,推動「三創」創意、創新和創業,創造新經濟模式,才能打破「悶經濟」,但是在鼓勵與促成創業的同時,人們必須了解「所有的創業者,都不是政府培養出來的」。...
‹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