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教育文化
許家瑋
五月 07,2015
莫讓技職部落消失
在台灣,有一個體制曾經帶動了經濟的成長,曾經轟動一時,如今卻黯然失光彩。有一群人,整天看到政府官員、企業家甚至是一般民眾,高喊著要大刀闊斧的改革、改善他們不對等的現況,卻未見政府積極、有效的作為。他們隸屬於技職體系,名叫高職生或技職生。 以考大學為例,高職的大學考試全名為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又被稱之為統測。分了電機、資電、家政、商管、餐旅……等共二十大群。...
教育文化
怪叟
五月 07,2015
【政策想想】 台清交校門好窄 ──正視高教反重分配問題
教育一直以為被當成階級流動的工具,給了弱勢家庭子女階級流動的機會。陳前總統出身三級貧戶而能就讀台大法律系進而成為總統,更是為人所稱道。然而今天在台灣,弱勢家庭子弟真能透過高等教育翻身嗎? 由於缺乏實證的研究,很難指出有多少比例的弱勢家庭子女真的因高等教育得以進階翻身,但家庭背景影響接受高等教育明星學校的機會卻早從各項研究獲得證實。 2002年駱明慶的一篇〈誰是台大學生?〉...
財政金融
王思捷
五月 07,2015
【政策想想】 讓台商、外資重返台灣的產業政策 ──專訪王震華(下)
前文回顧: 【政策想想】 台灣經濟轉型來自創新,創新來自教育大革命 ──專訪王震華(上) (台灣要有什麼樣的產業政策,才能使「悶經濟」再度復甦?國家又需要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想想論壇近日專訪前廣達電腦總經理,現任美商杰納絲科技董事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王震華,以下為專訪摘要。) 屬於台灣的30年IT榮景已過,台灣經濟急需轉型,卻苦於投資外移、內需不振,...
社會安全
吳傳立
五月 06,2015
全民公敵答客問
關於「以監視器抓違規停車」這件事情,柯文哲市長主張「法令沒有說不行的事情為何不能做」,引起軒然大波。反對者如錢建榮法官雖投書媒體,依法理、援法令說明為何期期以為不可,仍有許多民眾認為「以監視器取締非法究竟錯在哪裡」。柯文哲市長人氣之高,敢攖其鋒者漠不淪為全民公敵。筆者不知死活、不揣淺陋,試圖用更白話的方式說明整件事情的癥結點究竟在何處──答案是「隱私權」與「法治精神」。 問:...
財政金融
王思捷
五月 06,2015
【政策想想】 台灣經濟轉型來自創新,創新來自教育大革命 ──專訪王震華(上)
(台灣經濟如何振衰起弊?年輕人如何創造未來?國家又需要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想想論壇近日專訪前廣達電腦總經理,現任美商傑納絲科技董事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王震華,以下為專訪摘要。) 台灣經濟面臨全球化挑戰,勢必要揮別勞力密集、代工的舊模式,推動「三創」創意、創新和創業,創造新經濟模式,才能打破「悶經濟」,但是在鼓勵與促成創業的同時,人們必須了解「所有的創業者,都不是政府培養出來的」。...
國防外交
吳秉聲
五月 05,2015
想想在友邦建構維護文化遺產互助合作的「一帶一路」
近來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掀起舉世注目與討論,尤其是台灣是否應該參與「亞投行」也帶來諸多的辯論。事實上,作為世界前三十大經濟體的台灣,若非國際政治因素我國理應能夠客觀思考是否需要參與其中,發揮應有的角色而不致淪落至連國家稱謂都飄忽不定的尷尬處境。 只是在國際外交處境處處受制於中國的現狀之下,我們常常忘了轉頭望向當前邦交國分布數目最多的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環境經濟
王行篤
五月 04,2015
【政策想想】 新觀念「循環經濟」:今日產品就是明日的資源
工業革命歷經近250年,歐美國家「循環經濟」的概念正在形成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聯手轉變其傳統製造,走向「循環經濟」的新模式。 循環經濟的概念是透過區域系統性的合作,優化配置資源,儘可能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使生產過程中減少投入,減少排放,達成利潤的創造。「循環經濟」雖然看來不是個新有的名詞,但其中帶有更新的作為,與傳統經濟有實際的區隔。在歐洲,循環經濟超越了環保道德上的永續概念,...
媒體觀察
萬宗綸
五月 02,2015
台灣人的英語自我殖民:從媒體嘲諷李全教談起
這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絲毫看不出好笑的部分。台南市議會的議長李全教召開所謂的「國際記者會」後,被部分媒體揶揄嘲諷,針對國際記者會沒有國外記者提出質疑是在合理範疇,但最令人難過的是那些被認為本土派的媒體,包括《自由時報》、《壹電視》和《三立新聞》在內,分別用「像韓國人在講英文」、「台式英文」和「口音很重的東南亞腔」來對李全教進行人身攻擊。這玩全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新聞操作。 我先說明,...
全球脈動
張智程
五月 02,2015
【京都想想】危機或是轉機?美日新同盟關係對台灣的意義
中國一連串在經濟與軍事大規模擴張、企圖取得亞洲霸權角色的行動,喚醒了美日同盟的焦慮,三月底中國在亞投行成立的外交戰場上成功拉攏美國最堅實的歐洲與亞太盟友對美國倒戈相向,使得感受邊緣化危機的美日關係加速進入「蜜月期」。 美日兩國近期內除了加速TPP的談判之外,睽違18年的「美日安保指針」---作為美日同盟軍事行動基礎的規範也修訂完成。本周安倍晉三首相訪美,...
全球脈動
330法蘭克福行動組全體成員
五月 01,2015
前輩們,我們不怕政治 ──「330法蘭克福行動組」初衷、道歉與感謝
兩個月前,《太陽,不遠》德國特映會順利落幕。身為主辦單位的我們日前得知,「德國台灣協會總會」(以下簡稱台協)劉威良會長投書「想想論壇」〈年輕人你怕什麼? ──從舉辦太陽花紀錄片德國巡演的聲明說起〉,因此在此回覆。 感謝劉會長開啟了這個契機,讓分處於台灣及德國各城市的夥伴們多日來不斷討論,並藉由此文重新向大家闡述我們的理念,避免誤會繼續擴大;同時誠實地檢視我們的疏失之處,誠摯道歉,...
‹
…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