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政策想想
全球脈動
陳瑋璇
4 月 28,2021
加拿大春天,正飄著台灣鳳梨香
加拿大夏天,草原上放眼望去一片片金黃色的芥花,不只美不勝收,更是加國主要經濟作物。然而中國於2019年以含有危險生物為由,禁止加拿大芥花籽入口,作為對孟晚舟事件的報復,所幸出口商另闢途徑,令外銷仍增加,價格甚至飆升。在全球化的現狀下,只要避免經濟上的絕對的依賴,被制裁國找到替代市場就能擺脫困境。而加拿大今年的春天,則飄起了一陣陣鳳梨香。 由於中共禁台灣鳳梨造成的反作用力,...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吳尚書
4 月 25,2021
【南洋想想】從失蹤的印尼潛艦看東南亞的潛艦救難能力
最近印尼潛艦的沈沒事故,不止凸顯潛艦運作的危險性,立即對印尼派出水下救難艦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也顯示東南亞國家逐漸建立的相關能力。 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最早具備水下救難能力的國家。在1990年代後期建立潛艦單位之後,星國開始考慮到可能的操作風險,因而在2007年在地建造救難艦Swift Rescue,於隔年成軍 。該救難艦有配備深海救難(deep-submergence rescue...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林宜慧
4 月 12,2021
【勵馨想想】爭奪監護權之外的事——家事法院中的實務經驗
每個法院都設有「家事服務中心」,這是在法院中一處具有溫度的地方,小小的會談室裡,乘載了家庭裡大大小小的秘密,以及無數的眼淚心事。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感到焦慮、無助和徬徨時,社工陪伴著家事訴訟的當事人討論問題、規劃未來、維護兒少權益、促進親子關係……,因為在輸贏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 阿偉的故事 去年家事中心透過法院收到阿偉的監護權案件,希望社工在訴訟期間,安排阿偉與芽芽父女倆見面,...
全球脈動
陳琳惠
4 月 09,2021
【荷事生非】以畫換食:荷蘭藝術家支持在地餐飲業的藝術計畫
2020年2月27日,荷蘭出現了第一個官方承認的新冠病毒感染例(註一),在筆者撰寫本文時,新冠疫情已在荷蘭延燒屆滿一年。在過去一年中,疫情帶給每個產業不同程度的衝擊。其中文化創意產業,可說是受創最深的領域之一:美術館、藝廊、劇院、音樂廳等各式展演場所數度關閉,許多展演被迫取消、延期,或是嚴格限縮觀眾人數。在這段時間,許多藝文工作者為了維持生計,面臨選擇轉行,...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林琮盛
3 月 26,2021
【中東想想】新疆棉風暴凸顯中西方市場體制的根本矛盾
中國被各國指控迫害新疆維吾爾族、強迫勞動。H&M聲明拒絕使用新疆棉反遭中國民眾抵制,目前戰場持續擴大;中國官方也以舉國之力,大加炒作,再次展現「戰狼」風格。 英國媒體BBC指稱,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一方面要符合所在國家的人權、道義標凖和要求並受國際輿論的監督;另一方面要面對中國政府和網民的審視,冒著踩上中國政治雷區的風險。 但本質上,...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吳尚書
3 月 22,2021
【南洋想想】Drishyam:小成本的大奇蹟
常看印度電影的讀者大概可以體會當地賣座電影的元素,像是主要的語言市場(例如印地(Hindi)或是泰米爾(Tamil))、俊男美女的主角、華麗且陣容浩大的舞蹈、大場面的動作場景、以及眾多的海外場景。若是一部沒有舞蹈、也沒有打鬥,然後場景只是印度南部的山區鄉村,主人公只是中年父親跟他的家庭,而語言是主要限於西南部克拉拉Kerala)州馬拉雅拉姆(Malayāḷaṁ)語的電影恐怕很難跟賣座有任何聯想。...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江佩耘
3 月 16,2021
【勵馨想想】「孩子,其實我們都一樣受傷了」——談面對孩子未成年性議題,家長的掙扎
家長的傷被聽見,孩子的傷才有機會被涵容 呂嘉惠 (2021) 回想起幾年前陪同叡叡和其爸爸來到少年法庭,庭上正針對第227條準強制性交罪進行審理,也就是未滿十四歲之男女為性交者所必須承擔的責任。 少年法庭的調解桌上,只剩筆尖碰觸著悔過書 「唰唰唰」,此刻在一旁的爸爸再也按耐不住壓抑許久的情緒,一股腦地脫口而出:「我再也不會相信你了!你就是個騙子!我要說幾次你才會聽...
全球脈動
南哲純美
2 月 28,2021
從「清代活佛文物大展」思考流亡中文物保存的困境
去年十一月開始,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的「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從藏傳佛教裡特殊的「轉世制度」出發,透過文物展示,討論近代以來與宗教相關的歷史。借展單位包含了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國家圖書館…等公、私機構與藏家,從入口處的轉經輪模型開始,對於章嘉呼圖克圖的傳承多有著墨,在相關文物外,另外展示了遷居台灣的第七世章嘉呼圖克圖在世時與友人如嘉樂頓珠(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家族成員)、于斌樞機主教的書信...
社會安全
林香如
2 月 25,2021
【勵馨想想】少女家園日常:面對創傷和學習獨立
在安置機構生活久了的少女,有時讓人看不出來,過往的幼年生活經驗還牽絆著她們。某天,少女安安外出去打工,才出門沒多久,不但折返回家園,還帶著一隻看起來只有一個月大的小流浪貓。在家園裡的少女小樂見狀,馬上跑到安安和小貓面前,一邊發出疼惜的聲音,一邊撫摸被大雨淋濕到發抖不己的小奶貓。臺北近來又雨又冷,我看著安安全身濕透樣,心想:她大概是為了搶救這隻貓咪而不畏冷雨吧? 安安:「...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Nam Quốc Văn
2 月 18,2021
【越南想想】越南春聯竟然這樣寫!?
台灣和越南都有過農曆年的習俗。越南的農曆年在越南語裡稱為Tết Nguyên Đán,或簡稱為Tết。傳統上,越南人有過年前上街請「翁徒」(Ông Đồ)寫春聯的習俗。 所謂的「翁徒」,係類似台灣早期私塾教育的「漢學仔仙」(Hàn-o̍h-á sian )。台語諺語說,「漢字beh讀會捌,喙鬚就打死結(Hàn-jī beh tha̍k ē bat , chhùi-...
‹
…
3
4
5
6
7
8
9
10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