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
書評書介
,
政黨政治
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群
4 月 13,2022
【新書推薦】菜市場政治學
書名:菜市場政治學:民主方舟 作者: 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群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2/03/03 誰該承擔風險?論國家與風險重分配 作者:顏維婷 (美國賓州富蘭克林與馬歇爾學院政府系助理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 學政治學博士。研究興趣為比較政治經濟學與福利國家) 「台鐵太魯閣號事件釀51 死;普悠瑪翻覆事件18 死...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陳宥樺
3 月 28,2022
澳洲與台灣逐漸聚合的安全利益
俄烏衝突升溫,台灣安全成為輿論的焦點,然而除了烏克蘭的戰況,與台灣安全息息相關的還有澳洲的國家身分轉向。幾個月前澳洲國防部部長Peter Dutton表示:「如果美國採取行動的話(在中台軍事衝突中防衛台灣)澳洲不支持美國是無法想像的。」 此一發言打破了澳洲長期以來對台灣的戰略模糊,甚至可以說扭轉了幾年前的親中傾向,莫忘記澳洲的外交部部長Alexander...
音樂藝術
,
全球脈動
Join
3 月 09,2022
【聽那些女孩唱歌】花兒哪裡去了?──反戰女歌
遠方傳來砲火聲響。建築物正在倒塌,有生靈正在塗炭,春天遲遲不來,一切都是因為戰爭,今年的冬天特別漫長,也特別寒酷。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事件,註定要在人類歷史上留下又一抹陰影;經歷了無數次戰爭,人類卻始終無法擺脫貪婪、野心、瘋狂、權力等慾望,當權者一聲令下,無數生命與夢想便在戰場上折損、犧牲。 歌曲,在民族情感的傳承、在社會運動發生、甚至是戰爭的當下,都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歌以明志,...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陳力綺
3 月 01,2022
【波蘭想想】從烏、俄戰爭想想台灣
根據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2月27日的一則推特,從烏、俄戰爭爆發至當日,已有超過20萬名烏克蘭人順利逃到波蘭避難。[1]波、烏兩國的歷史、地理、文化相近,就連國歌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波蘭國歌的第一句是「波蘭沒有滅亡」(Jeszcze Polska nie zginęła),而烏克蘭2003年改版前的國歌第一句則是「烏克蘭尚未毀滅」(Ще не...
教育文化
江昺崙
2 月 28,2022
【台文想想】府城的愛戀與哀愁——文學家葉石濤的故事
台文想想專欄,之後會逐一介紹每個縣市值得推薦的台灣文學家。我們這次從台南出現,未來希望可以環島一圈,帶大家認識各地的文學,結合地方人文特色,提供給大家閱讀旅行時的參考。 「這是個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這是台南出生的文學家葉石濤先生的名言,出自於他的文章〈台南的古街名〉。或許台南人已經對這句話朗朗上口,成為一種驕傲的在地生活宣言。...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林郁瑄
2 月 17,2022
【勵馨想想】數位時代下的親子教育解方
數位時代來臨,我們的社會在三十年的時間經歷了大幅度的變革。原本的家用電話變成了手機,厚殼的螢幕變成了薄型液晶,過往的低解析度變成了高畫質,智慧型手機更是在短短十年內崛起,成了人們不可或缺的物件。手機搭配網路幾乎是所向無敵,它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就學就業環境及工作模式,更是影響我們溝通、結交朋友的方式。 美國教育家馬克·普倫斯基(Dr. Marc Prensky)以1980年作為分野,...
環境經濟
林欣曄
2 月 07,2022
【數位想想】超商治安事件頻傳 「無人商店」行得通嗎?
疫情期間發生數起超商店員因勸導顧客戴口罩而遭到暴力攻擊的不幸事件,因此曾有提議大夜班加派人手或配發店員辣椒水等解方;然而現實上超商大夜班久已面臨人力不足、招募困難等處境,但若逆向思考,或許此時也值得探究如何運用數位科技的力量,為可能就在不久的未來,無人化商機時代的來臨作準備。 根據2020年IMF、OECD等國際機構的研究報告指出,在疫情導致實體交易通路相對封閉的情況下,...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林依虹
1 月 24,2022
【勵馨想想】人生必修的一堂情感課——親密關係民主化
親密關係暴力事件層出不窮 每當親密暴力事件出現在電視新聞、報章雜誌頭版時,往往讓人感到恐懼,深怕一個不留意,自己就成了新聞上的頭條,看著這些怵目驚心的標題,不禁想起前幾年台大宅王張彥文當街砍殺情人後吻屍的畫面,當時許多人疑惑,到底是什麼樣的扭曲情感能使一個人由愛生恨,喪心病狂的對心愛之人痛下殺手? 因為這起重大案件,許多人開始對暴力事件有更多的關注,當時《家暴法》也因此修法,將「...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吳薇妮
1 月 10,2022
【勵馨想想】從《當男人戀愛時》看陪伴青少年練習愛
《當男人戀愛時》這部電影在上映時座無虛席,隨後Netflix上播出時,再度躍升為排行榜第一名。雖是翻拍自2014年的韓國電影《不標準情人》,在場景及情節經過在地化後,也被認為是接地氣又吸引人的「台式浪漫愛情劇本」;但在「性別意識」逐漸提升的現在,也有人提出劇情中對「恐怖情人」和「性別刻板印象」的過度美化。 當看完這部評價兩極的電影時,哭到眼睛紅腫的我,...
社會安全
黃義筌
12 月 27,2021
【勵馨想想】男孩的性教育與情感教育
迥異的四位男孩 阿明最近跟學妹交往了36天,對他來說,這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他總是說自己很愛學妹女友。 阿亮長期在網路上認識比他稍長的女生,他說他現在有五個同時在「曖昧」的對象,都上過床,但都不算交往、不算女朋友。 阿青沒有交往過伴侶,有喜歡的女孩,喜歡好多年了,朋友同學都知道,女孩也知道,但沒有進一步的認識或發展,只是一直持續的喜歡。 阿傑是這群男孩中年紀比較長一點的,...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