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政策想想
環境經濟
奉君山
1 月 12,2016
台灣經濟為什麼沒有起色?因為我們還在讓孩子穿制服呀!
從一個故事說起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裡住了十個人。他們每天採集打獵、築房製衣,努力經營自己的生活。有一天,他們在空地遇上了,覺得有個同伴彼此照應也好,於是相約聚在一起生活。原本他們維持著過去的習慣,每個人打理自己的生活,食衣住一手包辦。但很快地他們就發現,有的人熟悉山林、有的人手巧、有的人力氣大、有的人腦袋靈光、有的人天生一副好歌喉。 於是他們開始分工,熟悉山林的人負責打獵、...
政黨政治
囁
1 月 12,2016
選舉真的重要嗎?──致318的青年行動者們
對許多人來說,這次的選舉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不只是單純的滅黨行動,更重要的是,讓第三勢力政黨得以抬頭,如綠黨、社民黨或時代力量,讓更多元的政治聲音在政治上得以嶄露,這是屬於體制內的鬥爭;但是,要小心選舉,台灣的代議民主是介於封建王權政治與民主政治之間的模糊地帶,為何與王權政治有關?因為通常在大多人投完票之後,你根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投票投給的那個人實際上到底在做什麼,...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 月 12,2016
【學與業壯遊】 跳脫行政的僵化和枷鎖,大學突圍可以和餐飲事業學什麼?── 《大學的藝術》之十七
在過去的許多文章中,我從各種角度提出大學應該如何改善教學方法,把「人才培育品質」放在第一順位。我能想像大學經營者們要大吐苦水──我們何嘗不想好好經營人才培育?但大學的人事制度就是僵化,既缺少資源作為誘因,也缺少權限可以指揮引導,身為校長,也沒什麼方法可以影響一線的教學實務啊! 其實,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定要體制提供的資源和權力才能做事。體制之外大有門道可以造成改變;甚至,有許多極為重要的事,...
環境經濟
,
政黨政治
葉立錡
1 月 11,2016
中國國民黨有誠信嗎?──由基本薪資與美豬議題談起
選戰前夕,基本薪資與瘦肉精美豬成為中國國民黨打擊民主進步黨候選人蔡英文的議題,並且在選前黃金周造勢遊行中,中國國民黨帶著豬隻加入,並在遊行後演講中攻擊民進黨反對其提高基本工資的立場,以及刊登報紙廣告,質疑若蔡英文當選總統後,人民無法安心吃滷肉飯。選民在思考這些議題時,除了表面上,基本薪資與經濟發展的關連,以及瘦肉精美豬對於食品安全的衝擊外,更需要思考的是:政黨與候選人在這些議題上的誠信問題...
政黨政治
全面真軍
1 月 11,2016
選後民進黨提前組閣?──這著棋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自前年年底國民黨1129大敗選後,國民黨對於2016大選的總統之爭,早已不抱持希望,這也反映在黨內天王無人敢承擔責任,批袍參選總統,直到搞出了柱柱姐以及窮極難看的換柱戲碼後,才確定由黨主席朱立倫「承擔」。而正因國民黨自身亦評估這次的總統選舉顯然是沒戲唱了,因此國民黨一開始的選戰策略很早就定調在國會席次保衛戰。 國民黨原先評估,在這對國民黨極度有利的選制與選區劃分下,...
政黨政治
藍士博
1 月 10,2016
非關真偽的辯證 ——致民族主義、《想像的共同體》與台灣民族主義者們
關於這本不厚的著作,其實已經有太多討論,但也可能永遠討論不完。 九○年代以降的台灣,表面是政權更迭所導致的不安,實際上卻是島嶼身世、身份認同與歷史詮釋權的爭奪。「中國」與「台灣」的情結,兩種對於未來的不同想像。民族主義理論的引進,沈澱了喧嘩沸揚的硝煙,也使模糊混沌的論戰得以梳理——《想像的共同體》無疑扮演這樣的功能——民族的誕生不再神秘,民族主義者也不再只是理盲的政治狂熱者...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張桂禎
1 月 10,2016
炒作基本工資,「朱立倫經濟學」偷換概念?
近日,無論是在總統辯論會,抑或是連日來媒體上的交鋒,甚至到了副總統政見會的場子,國民黨一而再、再而三地強打要調漲基本工資,還喊出四年內要到三萬,更反諷民進黨和蔡英文不敢跟進,是站在勞工的對立面。 先看看國內的情況好了,國民黨口口聲聲說要調漲基本工資,根本是兩面手法。早前才被執政當局以各種理由推託,立法院的表決紀錄都還在,反對提高基本工資的,清一色全都是國民黨籍的立法委員,...
政黨政治
陳俊光
1 月 09,2016
沉悶的非終結戰──《自由幻夢》與2016大選
因為很喜歡《飢餓遊戲》的原著小說和前幾集電影,就去看了最後一集,頗感失望,也有許多網友批評它沉悶,正如許多人對大選的評論。但兩者相似的地方不僅如此,還有:兩者都被誤會為「終結」、誤會中都潛藏危機、預防危害都需要細緻操作。筆者將以「為何沉悶卻危險」、「自由幻夢與小英柯茵」、「非終結戰後的台灣國會」為題,討論其中的異同。 為何沉悶、沉悶表象下有何危險 許多觀眾指責這部電影沉悶,...
全球脈動
,
政黨政治
劉威良
1 月 08,2016
台灣政黨票與德國大不同
台灣的立委選舉是兩票制,每每說到政黨門檻常提到德國。最近大愛憲改聯盟的不分區提名立委洪美珍女士在年代政論節目談到,德國的國會門檻只有0.5 %的奇低國會門檻。這種說法,毫無根據也是大錯特錯。 德國的國會門檻與台灣一樣是5%,這是從1953實施以來就沒有改變的制度。德國過去在威瑪憲法時代,因為沒有這項限制,導致小黨林立,在政黨最多的時期多達17個政黨在國會。因為小政黨林立,也讓意見完全分歧,...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詹慕實
1 月 08,2016
美豬爭議不能棄科學於一邊
台灣國際協定簽得其實不少,然而簽歸簽,大小官員們興致一來,發言全視協定內容為無物,百無禁忌,一張嘴就被人瞧進腸子裡。便宜了外國來點油作記號,實在叫人捏把冷汗。 美豬議題一拋出,農委會率先表示為了食品安全與養豬產業發展,堅決不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食品安全聽起來頗有幾分道理,還能貼合國際協定的規範,但是誠實地表示就是為了保護養豬產業,等於坦白昭告天下,台灣就是在搞軟性貿易壁壘。...
‹
…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