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承寬

醫師、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

李登輝

1988年至2000年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以及中國國民黨主席。早期為臺灣的農業經濟學者,歷任農復會薦任官員、行政院政務委員、臺北市長、臺灣省主席、副總統等職。他是中華民國第一位出身臺灣的國家元首、首位由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卸任時完成和平政黨輪替的總統,被普遍視為落實臺灣全面民主化的最重要領袖,因任內力行民主改革而被《時代》雜誌讚譽為「民主先生」。

【京都想想】罷工該怎麼罷?──寫給華航空勤勞動者的一點建議

華航再度爆發打壓勞工的勞資爭議,雖然身為海外留學生但早就拒搭華航很久了,但能夠為華航空服員帶來一些實質上的支持與幫助的,大概就只能以一個集體勞動法研究者的身份寫點法律意見,或提供一些法律戰術上的建議,希望能對願意站出來捍衛自身勞動權益的空勤勞動者有些幫助。

首先,大家要認知台灣的勞動法就法律規範而言幾乎是全世界最反罷工的,也就是說台灣勞工要成功罷工,大概就跟要罷免闌尾差不多,得先跨過一大堆難如登天的法律障礙才行: 

【日本想想】IS人質事件:瞥見日本冷漠的「自己責任論」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綁架了湯川遙菜、後藤健二兩名日本人,人質事件已經邁入第二周,湯川的喪命,讓後藤的安危更加深了不確定性,在日本政府極度緊繃,但社會卻普遍對這項議題疲軟,與其說對於人命存亡的關注,持「自己責任論」者似乎更佔多數。

日本人稱的「自己責任論」,指的是因為自我過失或自我選擇,做出罔顧危險的行為,其後果應由自己承擔。

「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て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為您帶來困擾,真的很抱歉),大概是日本人常用語前三名。「買東西還要求分裝,帶來困擾了真的很抱歉」、「今天生病了所以得請假無法去上班,為各位帶來困擾了真的很抱歉」、「麻煩你幫我查公車時刻表,帶來困擾了真的很抱歉」,可說是適用各種場域狀況的萬用語。

【眷村想想】村裡村外:蒙古烤肉香、白雪舞廳和風化區

我1959年在光大一村出生,從童年到小學時代,附近還看得到稻田、溪流、牛車,走十幾分鐘到中華路則有夜市小吃。一晃眼40多年,眷村已改建高樓國宅,週遭更車水馬龍、熱鬧滾滾,幾乎找不到任何往日蹤跡。

當年走出眷村大門口,就是市區最寬敞的五權路,穿過還舖碎石子的馬路對面,是兩三家很有規模的木工廠,廠外廣場經常堆著許多大原木待切割。我小時候多次和二姊進去廣場,撿拾薄薄的廢棄木材,帶回家讓老媽烘爐起火用。

沿著木工廠旁小徑進入,則是一片片稻田,中間有河流穿過,有如農村景色。家裏養一隻貓專抓老鼠,有一天,貓突然死了,我跟著大哥和二哥,依民間習俗把貓吊在河邊一棵大樹枝上,再一起走回家。

往村子後面方向走去,出口兩旁設有水井和公廁,因多數家庭沒衛浴設備,住村頭的要上廁所都得走100公尺,深夜若內急前往的話很恐怖。

【時事想想】美日印「制中同盟」隱然成形 台灣宜掌握契機

隨著美國歐巴馬總統結束三天訪印度行程,一個新的東亞地緣戰略地貌隱然成形,美日印同盟與中國的競爭關係,會是決定東亞政治與經濟戰略布局的重要結構。以美中關係為思考主軸的台灣戰略設計也需要反應這個現實,才能利用新的機會面對問題。

歐巴馬此次訪問印度充滿了政治象徵意義,但具體成果卻相對有限。歐巴馬在氣候變遷上沒有取得具體承諾,歐巴馬承諾的對印度投資之數量也不過就40億美金。重啟美印防衛合作10年計劃,是在去年9月就已經達成的共識。只有民用核協議的新共識,對於美印民用核子設施的合作較有實質效益,但這個效益的受益者也侷限在美國的核電廠之製造與承包商。這也難怪中國的新華社會譏諷這個美印合作是個「淺薄」的合作。

【東南亞想想】緬甸:謎樣的改革(下)

「如果這些政治改革成功,美國將會獲得一個新夥伴。」歐巴馬在去年11月二度訪緬前接受《The Irrawaddy》獨家專訪時表示。他一再強調美國會緊密觀察、介入協助2015年的大選是「普及、透明和可信」。

但軍隊隱身在背後的登盛政府也清楚,民主轉型是國內外壓力下不得不走的道路,一旦轉型成功,執政黨有失去政權後被清算的風險。

2012年國會補選,NLD(全國民主聯盟)在45議席中贏得44席,使得我的緬甸朋友都確信,軍政府早已失去民心,若2015年有場真正公平的選舉,必定政黨輪替。而軍方要如何讓改革可控,來確保政治生命的延續?另一方面我們都記得,這個軍政府的不良紀錄是,1990年的大選,在翁山蘇姬帶領下NLD(全國民主聯盟)大勝,軍政府不承認選舉結果,並軟禁了這位民主領袖長達21年。

【東南亞想想】緬甸:謎樣的改革(上)

上個月中,我的緬甸朋友,《The Irrawaddy》出版集團(伊洛瓦底江,緬甸最重要的河流,象徵孕育土地的母親河)的創辦人暨總編輯Aung Zaw,寄了份聲明給我。

【華山論劍】徐欣瑩震撼和柯P現象:為什麼DPP大勝之二

國民黨中常委全國最高票的形象牌立委徐欣瑩宣佈退黨,還傳聞徐欣瑩效應將在黨內引爆其他立委退黨。這給還沒有從敗選中喘過氣來的國民黨丟了一個巨大的震撼彈。

她說「兩黨政治在台灣2、30年,台灣有進步嗎?能不能有更好的出路?」這不等於是在呼應柯P的「超越藍綠」嗎?將來她從政就要依流行的說法,要以柯P為典範,複製柯P模式了嗎?

《蘋果日報》報導,陳振盛籌組新政黨「民國黨」,已邀請徐欣瑩和她弟台北市議員徐世勳加入。假使她加入新政黨,那就很清楚的,他就是超越藍綠,但不超越政黨,就明確地和柯P超越任何政黨維持無黨身份截然不同了。

我們還不知道她最後的決定是什麼,但是我們可以先下個結論:柯P模式愈是地方政治愈適用,但是不可能成為全國中央性質的典範。

柯P在去年初強調在日本無黨人士擔任東京都知事很正常。其實,在政黨上「無所屬」人士主政在日本地方政治根本是全國性的主流,豈止是東京都現象。但是在中央政治,日本則完全是政黨政治的天下,無所屬人士的空間小之又小。例如去年底眾議院選舉,當選的議員475人其中無所屬人士竟只有8席,佔總額的1.68%而已。

【政策想想】全球肥咖條款啟動,台灣反避稅不能再拖

由於國際經貿的日益頻繁,各國對資金進出日益開放,使得各種資金在全球快速流通。各國政府若對其國人的各種資產缺乏掌握,並給予合理的稅賦,那不但是主動放棄對此的課稅權利,也將加速國內資本流失。因此目前各國政府越來越積極展開租稅合作來對抗跨國避稅,台灣政府的作為相對消極被動。這不但對誠實在國內納稅人不公平,日後政府與各國進行雙邊或多邊租稅談判時,也將缺乏談判籌碼。

國際組織合作抓跨國避稅

為了解決此跨國問題,OECD與歐洲議會在1988年制定了「租稅相互行政支援公約,Convention on Mutual Administrative Assistance in Tax Matters」,共同合作對抗海外避稅。目前已經有超過60個國家以及10個自治區簽屬此公約,包括G20所有會員國、金磚四國以及許多開發中國家。此公約也加速了各國制定國內租稅法,來進行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