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政黨政治
賴天恆
1 月 22,2016
中國國民黨,學當個稱職的在野黨吧
從未在立法院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在116大選全面崩盤,立法院席次腰斬。中國國民黨除了必須徹底反省之外,更必須學習當個稱職的在野黨。在一片檢討聲浪當中,以奉行黨意以及人獸交論聞名的立委呂學樟先生所提出的主張,要「像民進黨這八年來霸占主席台、杯葛議事的動作,就是必要手段」,或許值得進一步關注。 過去民進黨多次霸佔主席台、癱瘓意識,中國國民黨千篇一律的回應是「民進黨不尊重民主」。...
歷史書寫
張肇烜
1 月 21,2016
KMT怎能消費「陳澄波」?
2016總統大選,國民黨空前慘敗,總統候選人朱立倫請辭國民黨主席;代理國民黨主席的前嘉義市長黃敏惠首次主持中常會,不只呼籲台灣人民再給國民黨一次機會,還引用已故畫家陳澄波的名言:「有熱情才有溫柔、有勇氣才能自由」,鼓勵黨員同志一起努力。 筆者前年和去年曾在【想想論壇】年分別寫了〈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和〈為何課本沒有「陳澄波」?〉二文。兩篇文章都是嚴肅又沉重的歷史故事,...
政黨政治
洪榮一
1 月 21,2016
「政權交接」:人性與品格的反射!
政權遞嬗是項嚴肅又殘酷的過程;既將交出權位的一方不捨不甘、擔心害怕,既將接收權位的一方勃勃壯志、捨我其誰。「政權交接」真的是一場考驗人性與試煉品格的政治儀軌。 上行下效、風行草偃 2008年3月22日馬英九以58.45%的得票率、大勝對手2,214,065票,贏得台灣第四次的總統直選,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屆總統。 當時的扁政府,為使政務順利交接、維持政局穩定與社會安定,...
史努比
1 月 18,2016
【開往台灣的慢船】我所認識的蔡英文
她不是個第一眼就會讓人喜歡上的人,平心而論,可能看了十眼也不會喜歡,我甚至不喜歡她的貓(史努比是狗,怎麼會喜歡貓...)。她絕對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讓大家荷包滿滿,她有很多堅持簡直會讓人氣死。但如果蔡英文能夠讓台灣找回對政治人物那分失落已久的信任,對這個挑戰重重的國家來說,那或許已很足夠。 曾有一段時間以記者的身份來看蔡英文。基本上,她和90%的台灣人一樣不喜歡記者,因為你知道,...
政黨政治
朱宥勳
1 月 17,2016
台灣人選擇了自己的勵志故事
2016年台灣大選結束,整個局面大致上是泛綠支持者希望看到的局面:在台灣主體意識日漸凝聚的背景下,蔡英文以三百萬票的巨大差距擊敗朱立倫,並且帶領民進黨首度完成了「國會的政黨輪替」。考慮到本次不及七成的低投票率(如果沒有「子瑜」事件,也許更低……),這場勝利不可不謂巨大。雖然這個結果,對某些政治取向的社群來說猶有不能滿意之處,比如進步知識份子圈支持的綠社盟、比如獨派支持的台聯,都沒能跨過5%...
司法人權
,
政黨政治
許有爲、郝培芝
1 月 17,2016
當交接成為事實:建立政權輪替的民主憲政典範
台灣總統與國會大選結果已經揭曉,民主進步黨蔡英文主席一如預期,不負眾望以極高的票數與勝差,贏得總統大選。而民主進步黨與泛綠政黨時代力量,在全國各界殷殷期盼與高度支持之下,達成台灣史無前例的國會政黨輪替成就。其中,民主進步黨更是取代數十年來國會老牌多數黨-中國國民黨,獨力一黨擁有立法院過半席次。面對這個國民黨史無前例的挫敗,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主席立即宣布請辭黨主席,閣揆毛治國也宣布辭去行政院長一職...
教育文化
林易瑩
1 月 15,2016
成大學生會長選舉中的比基尼照妖鏡——談學生自治與校園政治參與困境
去年底,成功大學現任學生會長因學生議會彈劾通過,出現空缺,成功大學須辦理學生會長補選。然而,由於原本的學生會長任期僅剩下五個月不到,補選的會長縱使有任何政見規劃,也很難順利推行,甚而還有要替上任會長收拾爛攤子的困境。因此,這場尷尬的學生會長補選不僅候選人難產,校園關注度也普遍不高,直到我和運動夥伴吳馨如的投入。 我的夥伴一直以來,長期在校園性別政策以及黑箱校長遴選程序問題耕耘。對我們而言,...
教育文化
陳德愉
1 月 14,2016
【內地想想】 忘不了蔡英文老師的那堂英文課
電視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站在吉普車上,笑瞇瞇地揮手,熱情的民眾夾道歡迎,一陣陣鞭炮聲中,幾個頭上夾滿髮捲的歐巴桑,披著毛巾從美容院裡衝出來大喊:「蔡英文凍蒜啊!」 在中央山脈美麗的小盆地裡,這是埔里鎮安靜的午後,馬路空空蕩蕩,偶有一台轎車慢吞吞駛過。冬日陽光暖暖曬進客廳,阿嬤在藤椅上瞌睡沈沈,幾個孩子圍著電視,一個大學生模樣的女孩指著電視上的蔡英文,轉頭跟另一個女孩說:「她來這裡教過我英文...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余思賢
1 月 13,2016
布丁三姊弟事件的反思:階級翻轉的高牆
最近布丁三姊弟的事情在網路上罵聲連連,兩年多前跟現在的輿論風向形成強烈對比。網友憤怒的主因之一,是三姊弟依靠愛心脫貧之後,一面用奢侈品,一面仍然靠民眾愛心賺錢,於是說謊、濫用愛心成了理所當然的道德罪名。我想先排除個人道德爭議的部份,討論這件事情背後的階級翻轉問題。 讓我們思考兩個問題: 1. 這種輿論壓力會不會讓更多弱勢者只敢縮在「可憐」的形象中?...
環境經濟
奉君山
1 月 12,2016
台灣經濟為什麼沒有起色?因為我們還在讓孩子穿制服呀!
從一個故事說起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裡住了十個人。他們每天採集打獵、築房製衣,努力經營自己的生活。有一天,他們在空地遇上了,覺得有個同伴彼此照應也好,於是相約聚在一起生活。原本他們維持著過去的習慣,每個人打理自己的生活,食衣住一手包辦。但很快地他們就發現,有的人熟悉山林、有的人手巧、有的人力氣大、有的人腦袋靈光、有的人天生一副好歌喉。 於是他們開始分工,熟悉山林的人負責打獵、...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