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街頭闖蕩,在廟堂拔劍砍柱。曾是刑期比短第一名政治犯。
現在:種菜,種花,還自以為是吟遊詩人。
民進黨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華山會議,全面檢討兩岸政策。第一次會議討論「台灣對中政策的核心價值與願景」。並不意外的,參加會議的人,多數認為維護主權獨立是最核心的價值。這樣的「結論」,引來了「邁向執政與台獨衝突,台獨和選舉不可能左右逢源」的批評。這批評並不新鮮,是非常老非常老的老梗。1991年民進黨通過台獨黨綱,接著1991國大選舉 民主進步黨得票率只有23.3%,比1989年增額立委選舉得票率28.29%少了將近5%,於是黨內便有了「台獨是票房毒藥」的聲音。
這比較當然有問題,因為民進黨國大得票率從來都是輸給立委的,就像市議員的選票一定比直轄市長的少一樣,但批評者不理會,仍然努力反台獨。
此後,2008年大選前夕,民進黨通過了激進立場的「正常國家決議文」,結果立委、總統選舉一併大敗,於是他們更加振振有詞地說,這驗證了「台獨是票房毒藥」的確是真理。
「只要台獨黨綱不廢,民進黨每選就必敗」這句話當然不是真理,2010年也沒動黨綱,但五都選舉,民主進步黨毫不客氣地拿了49.87%選票,贏過了國民黨的44.54%。不服氣的人說,地方選舉和統獨關係遠,所以不能拿五都選舉做例子。但是,那麼2004年呢?總統選舉民進黨豈不是也贏了嗎?
2004大選是最值得討論的一次選舉,因為它是一場民進黨靠「台獨化」反敗為勝的選舉。
2000當選時,陳水扁得票率才39.3%,連宋兩人合計卻有59.9%,藍綠差距20.6%。這20%當時被認為就是藍綠基本盤的落差。
陳水扁團隊上台後念茲在茲的就是怎麼解決藍綠基本盤落差的問題,他們的策略是施政上全力淡化台獨色彩,於是2000一上台馬上宣布四不一沒有:「不宣佈獨立;不更改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
四不一沒有,他自己稱呼做「新中間路線」。 2000直到2003,他守住新中間路線,只發生一次逸出軌道的小插曲:2002年透過視訊會議陳水扁對東京舉行的世界台灣同鄉會年會突然發言宣布一邊一國,但迅速的,整個施政又調回四不一沒有的基調。
陳水扁的「去台獨化」,努力了3年,但直到投票的前一年,2003整個一年中,他的民意支持度仍大幅落後。最慘時落後了超過20%還多。陳水扁執政3年,看來,藍綠基本盤的落差絲毫沒有被撼動。綠營士氣十分低迷。
2003的前一年,2002,激進化的泛綠陣營開始啟動台灣正名運動,辦了幾次群眾運動,2003他們邀民進黨參加,陳水扁核心認為正名群眾運動和新中間路線牴觸,無意支持,這令我不以為然,在一次會議中我說,台灣人認同己成主流,不應抵制,但應把調子拉低,正名不要一下子衝到台灣共和國的高度。民進黨最後就定在這一個調性的條件下參加。遊行結果士氣强度提升,秋天以後雙方差距開始拉近。
接著,蘇煥智建議學波羅地海小國百萬人牽手維護獨立主權的策略發動「228手䕶台灣」以喚起群眾熱情,但當時競選總部核心還是認為這活動違背「新中間路線」,不予採納,後來活動由李登輝陣營接手發動,陳水扁陣營無法阻擋,只好反過頭來支持,並同樣把調性設定為穩健不激烈,口號為「Say Yes to Taiwan」,再面向中國的方向,高喊「Say No to China」,口號不昇高到「台灣共和國」。
出乎意料地參與人數達到150~170萬之間,整個台灣都震動了起來。原先綠營一直落後藍營7~5個百分點,但在228之後,綠營只差藍營3個百分點,有的民調甚至顯示綠營有超過藍營的現象。
228手䕶台灣運動採取了符合「維護台灣主權」的獨派立場,成功地動員群眾而翻轉選情,終於反敗為勝。這說明了,選舉時民進黨舉激進台獨大旗衝鋒陷陣雖然不是好做法;但,穩健台獨立場卻是選舉有利的選擇,這民進黨立場使這次大選不再像2000那一次靠藍營分裂而得利;甚至也不是靠「政績而贏」-大家對發生幾十年來經濟第一次的負成長的感受還印象深刻;勝,靠的是民眾主權意識的覺醒。
最後,2012大選民進黨雖敗選了,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在過程中發現民進黨以穩健做法贏得統獨對決的段落。
例如,2012面對蔡英文「獨的」「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攻勢,馬英九以「不獨」的立場回應「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我們的家園」,但他發現反應不妙後,在總統電視辯論中不得不跟著「台獨化」地說「台灣也是我們的國家」,這很清楚地說明藍綠間的統獨,主權這一賽場是民進黨的主場。
既然是主場,民進黨當然沒有退卻的理由,但從經驗上看,縱使在立場,也不能衝過頭,其間的分寸的拿捏是戰略重點,勝負關鍵。我的建議是採取「穩健台獨」的路線,那麼什麼是「穩健台獨」?找到好答案,這應就是民進黨要耗時3個月,工程浩大地舉辦九場華山會議的目的。
去年,民進黨中央要我寫一份兩岸政策報告給大家參考,我洋洋灑灑地交了1萬7千字,題目是<從主權、分配、和諧、交流四象限盤點藍綠對中戰略>。
如今華山會議的規劃的九場會議,議題大半都可以和報告互相對照。
我向黨部建議,要釐定對中國的政策就要先確定「對中國的政策的核心價值和願景在那裡」,於是這就成了華山會議開宗明義第一場的題目。在這一場會議中,我作了引言,等於是<戰略報告>做基礎的簡報。今天這一篇就是由簡報中的一段改寫成的,此後我將把<戰略報告>進一步改寫成【華山論劍:民進黨兩戰戰略系列】,在《想想論壇》分篇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