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介】缺乏安全感的巨龍

友善列印版本

書名:尋求安全感的中國: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中國的對外關係

作者: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施道安(Andrew Scobell)

譯者:何大明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0日

從《尋求安全感的中國》這個書名,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和施道安(Andrew Scobell)兩位作者已開宗明義點出中國從內而外的整體安全戰略目標。當中國領導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喊得震天價響,黎安友和施道安兩位作者卻告訴你,其實中國從來不是個好戰而且尋求擴張的國家。中國以防禦為主的對外政策自從冷戰以來沒有變過。他們戰略的主要目的就是減少境外對中國帶來不穩定的影響力──尤其是領土的損失。這種出於防衛性的戰略觀,其實是對自己愈來愈深地參與外在世界缺乏安全感,認為外界的威脅無處不在。

兩位作者為這本書設定的主要讀者,其實是美國決策者。他們認為美國要正確因應中國,必須設身處地從中國的角度來瞭解中國的戰略需求。所以兩位作者從北京的觀點為中國畫出了四圈同心圓的安全環:

第一圈是中國政府宣稱擁有主權的區域,包括西藏、新疆和台灣。從一個多世紀前對帝國主義的不安感,到上個世紀末害怕境外勢力策畫「和平演變」,至今北京還是認為,中國政治穩定與領土完整受到境外勢力威脅。所以他們對外國官方、民間的建議與提案都會保持一份「停、看、聽」的警覺。

第二個安全環則是中國二十個鄰國加上台灣和美國這兩個行動者。依北京的主權定義,台灣屬於第一環,但實際上台灣又是個主權獨立的行動者。而美國則在中國周遭擁有許多軍事基地。作者們一再提醒讀者,中國邊境既長又複雜。全世界除俄羅斯,沒有任何國家比中國接壤更多鄰國。更重要的是這些鄰國中沒有一個認為自身的核心利益與北京一致。

再向外擴大一圈,第三個安全環包括六個圍繞中國的區域:東北亞、大洋洲、東南亞大陸、東南亞沿海、南亞及中亞。作者再一次提醒讀者:中國是唯一身處在如此眾多區域體系的國家,每個區域複雜的外交和安全問題,北京的決策者都要納入思考,以防止它們影響中國的穩定。

前三環已佔了全球面積四分之一,最後一環則是屬於沒有和中國相鄰的區域體系,如歐、非、美洲等。中國在這些遠方地區的安全目標,主要是尋求石油等原物料供應的保障,以及防止台灣以及西藏在這些地區取得外交支持。中國近年來在中東、非洲爭取原物料的積極作為,已讓西方國家警覺。甚至有人認為美國花大錢打伊拉克,結果中國默默地協助伊拉克重建石油開發,獲得最大且最實質利益。

地理位置上屬於最遠第四環的美國,其影響力卻貫穿四環無所不在。這也是中國最關切的對手。如何解析美國的意圖,成了北京戰略專家的主要工作:美國的利益最終與中國矛盾,所以一定會阻止中國崛起?美國與中國核心的安全關切與經濟利益其實並沒有衝突,雙方是可以取得妥協?還是像很多人從馬克思主義觀點出發,認為即使中國加入全球市場體系,同時也享有大筆貿易順差,但美國等西方帝國主義者還是在榨取中國的勞動力與資源?美國覺得中國像謎;中國決策者也忙著解美國這個惑。

書中花相當大的篇幅處理台灣問題,一方面台灣是中國第一、二環的重要行動者,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中國對美國行動與意圖的解析,是通過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作為來判斷。例如,明明中美建交,還要搞一個《台灣關係法》;明明《八一七公報》說美國要逐步減少對台軍售,小布希卻賣大量先進武器給台灣。這些問題都讓北京對華府產生不信任。

兩位作者認為,就華府的立場,只要中國繼續部署軍力準備攻台,美國就不會撤回防禦台灣的承諾,否則美國在亞洲盟友間的威信將受損。因此,「在未來一段很長的時間內,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安全政策和美中關係來說,台灣問題似乎還是佔據了一個中心位置。」

回到本文開頭所提,兩位作者設身處地思索中國的安全需求,其實是希望美國決策者正確判讀中國,並做出因應決策──有利於美國的決策。作者並沒有否定G2共治的可能性,也認為面對中國崛起需要一條符合美國需求、又不威脅中國政經軍事利益的路線。不過,兩位作者還是特別強調美國在兩個領域內不能退讓:

一、 必須保持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優勢,也因此必須持續優化軍事實力,維持區域盟友。華府要安撫北京,這些作為是為了創造均衡的共同利益,而非威懾中國。這個保證可以通過加強美中軍事互信機制完成。

二、 要持續抵制中國以不符西方利益方式重塑全球法律體制(legal regimes),尤其在人權方面。這是為確保美國長久支持的自由世界秩序得以持續。

本書最後強調,「中國的崛起,只有在美國允許下,才能威脅到美國和世界。」換言之,若採取正確的戰略,中國崛起是美國可以因應處理的議題。這些戰略包括:保持本國軍事創新,維持與盟國及合作,維持領先的高等教育,重新獲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只要美國牢牢堅守其價值觀,並解決其國內的問題,它將能夠對付中國的崛起。」

面對中國崛起,台灣雖然沒有軍事優勢,但上述作者那段話,把主詞換成台灣,其實也是適用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