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美國大聯盟球探,加州州立富大碩士(運動教學法),從事棒球相關行業,利用閒暇教球,喜歡當球場工人,熱愛分享棒球的點點滴滴。
最近在網路搜尋一些資料時,Youtube忽然跳出一首很熟悉的歌曲:阪神隊的隊歌〈六甲颪〉(六甲おろし),讓阿宏馬上回憶起40年前的往事。
(註):颪是日式漢字,意思是「山上吹下來的風」,日語讀作「Oroshi」,現代漢語讀作「ㄍㄨㄚ」。
40年第一次去日本,第一站就是大阪,初次到日本又愛棒球的人,對大阪這個地方超高濃度的棒球成分一定會又驚奇又喜歡,除了到處有電視在轉播或報導棒球(商店、餐廳、飯店、車站等場所)之外,幾乎每個書報攤上的報紙雜誌總會有醒目的棒球圖文、還有不時出現在各種商店棒球商品、路上不時看到的穿著球衣路過的球員、到處都有的一座座棒球場、密集矗立的各種職棒海報……太多太多了,讓人到現在還印象深刻,即使已經過了那麼多年,當年阪神隊最有名的掛布選手、岡田選手、真弓選手等名將,在大阪那幾天幾乎無孔不入地出現在各種資訊上,阿宏叔叔到現在都還印象深刻。
〈六甲颪〉這首歌曲,因為很久以前就聽過,最近再聽到的時候覺得很熟悉,它的復古進行曲式的曲調其實不很現代,點閱次數卻非常驚人的多,讓人不禁好奇地對它做一番功課,因為相關的資訊非常多,一研究就花掉了幾週,阿宏很驚訝地發現這首歌早就和阪神虎隊劃上等號,只要在虎迷出沒的地區演奏這首歌,馬上會引起眾人注目圍觀,眾人一聽到歌曲就會很自然地跟著節拍拍手,演奏完畢之後,總是會贏得熱烈的掌聲。
阪神虎隊正式創立於1935年底,1936年開始加入日本職棒,是日職歷史最悠久的球隊之一,他們的隊歌〈六甲颪〉(六甲おろし)發表於1936年,球隊剛創立的時候就有這首歌,可貴的是歌曲一直被沿用,到現在阪神迷還是幾乎人人都琅琅上口,並沒有隨著時代而淡出。
〈六甲颪〉很可能是各國職棒當極少數和球隊融為一體的隊歌,一提到這首歌,很多阪神球迷會略帶驕傲地說,這是所有日本職棒加油歌中一直不變的唯一一首,儘管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隊歌仍舊沒有改變。
每當說到洛杉磯天使隊,大家都會想到象徵天使的那圈光環,這道光環是不論球隊改過幾次名子、球隊的標誌怎麼改變都不能沒有的, A可以從大寫改成小寫又改回來,但光環不曾因為這些改變而消失。六甲颪這首歌曲雖然不是視覺的形象,但它就好比天使隊的光環,是阪神虎隊不可或缺的最重要成分。
〈六甲颪〉1936年最初的版本在網路上還找得到,在「森島はるか部長」的YouTube上提供的影片〈大阪タイガースの歌〉(大阪老虎隊之歌)中,播放的音樂是最原版的歌,影片的畫面是最原版的黑膠唱片,主唱人是最原始的演唱者中野忠晴先生(1909-1970),歌詞中的隊名是最原始的「大阪老虎」(大阪タイガース,後來隊改名為阪神虎之後,歌詞才跟著改為阪神虎)。
日職12球團的加油歌,只有這首從球團創立以來都沒有改變過,難怪能讓球迷們有這麼大的共鳴。也因此,這首歌的點閱次數多到有點誇張,前四多的版本點閱次數都超過50萬,最多的兩個版本點閱次數都超過150萬:
(最多人點閱的版本(157萬次以上),主唱人唐渡吉澤)
(2015年版,152萬次點閱,「関西虎党会」製作)
1980年由立川清登先生演唱的版本,也有超過百萬的點閱次數:
當我們很喜歡一樣東西,常常會對這個東西「變東變西」,例如很多飼主會幫自己的愛犬打扮,幫牠穿衣服、幫牠戴眼鏡等等,疫情期間還有飼主幫愛犬戴口罩(其實幫愛犬戴口罩是不對的,造成愛犬無法伸舌頭散熱),阪神迷們對〈六甲颪〉這首歌也是大搞創意,光看YouTube就讓人目不暇接,現在我們就來分享球迷們的創意:
阪神地區的ACTA西宮購物中心裡面有一台名為街上鋼琴(Street Piano)的鋼琴,平常開放給過往的行人自由彈奏,有一天,一位戴著阪神棒球帽、穿著阪神球迷衣的年輕人坐下來彈奏〈六甲颪〉時,不但引起眾人駐足聆聽,演奏一結束,聽眾們也給予熱烈的掌聲:
這段影片上傳不到一年已經有60多萬次點閱。
日本自衛隊的海軍樂隊在演奏時突然插播〈六甲颪〉,引來熱烈回響:
(1:56秒處,前面是廣島鯉魚隊的加油歌)
〈六甲颪〉的鋼琴演奏教學:
〈六甲颪〉的太鼓達人:
洋將版〈六甲颪〉,由洋將歐馬力(Tom O'Malley)演唱,第二段的歌詞由他改成英文,由於走音很嚴重,有球迷笑稱這是最強大的版本:
京都產業大學合唱團校友演唱六甲颪:
來台灣交流也一定要播放〈六甲颪〉:
外國人在日本的卡拉ok點唱六甲颪讓同行的日本友人笑開懷:
阪神虎隊80周年,日本皇宮警察樂隊演奏〈六甲颪〉表達慶賀:
世界著名的陶笛演奏家加利亞尼(Fabio Galliani)的演奏:
小朋友的表演:
太多太多的〈六甲颪〉,只要喜愛阪神虎隊,就一定會喜愛〈六甲颪〉,這個現象讓阿宏十分感動,也十分敬佩,放眼世界各大棒球國家,幾乎沒有別的歌曲能像六甲颪一樣,跟著球隊一起走過所有的歲月,讓球迷們引起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