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想想】告別零戰:菲律賓的戰鬥機掙扎

友善列印版本

「零戰」(Zero Fighter)原指日本傳奇的零式戰鬥機,但是這個詞也是菲律賓自2002年至2015年遭到揶揄的用詞。上個月菲律賓國防部公布研究結果,建議採購瑞典紳寶(Saab)公司的JAS-39獅鷲(Gripen),使得該國重建制空權的計畫又邁進一步。菲國空軍曾經是東南亞第一,卻一度淪落到沒有戰鬥機的田地。本文將回顧此曲折的歷程。

菲律賓空軍的起源可以追塑到美國殖民時期。在一次大戰之後,美國殖民政府下的菲律賓的民兵委員會(The Philippine Militia Commission)就有採購飛機與訓練菲律賓人飛行員。至1935年,菲律賓警務航空隊(The Philippine Constabulary Air Corps)成立,隔年旋即改名為菲律賓陸軍航空隊(Philippine Army Air Corps, PAAC),之後迅速地發展為具有戰機、轟炸機與教練機等機種的實質空軍。

受到美國殖民的影響,菲律賓空軍所有機種皆為美製,其中最具戰力的為P-26戰機與B-10B轟炸機。這兩種機型也同時被中國空軍採購,在中日戰爭的前期擔任可觀的角色。然而,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這些PAAC的機種,即使加上後續美國交付的P-35戰機,仍然難以匹敵日本海軍航空隊的零戰(A6M2)或是陸軍航空隊的隼式戰機(Ki-43)。1941年12月8日,就在珍珠灣奇襲數小時之後,日本海軍台南航空隊的零戰空襲呂宋島的克拉克(Clark)等基地,PAAC的P-26與P-35戰機升空攔截,唯質與量皆為不足而被殲滅。

戰後菲律賓獨立建國,但美援仍為該國空軍戰力的根基。戰後至1950年代中期,二戰剩餘物資的P-51D野馬(Mustang)成為第一代戰機,用於支援多場戡亂(Counter-Insurgency)作戰。同一時期,印尼也採用野馬式戰機,唯提供者為前殖民宗主荷蘭,泰國則自美國海軍與法屬印度支那引進二手的F-8F熊貓(Bearcat)戰機,緬甸則是前殖民宗主英國遺留的噴火 (Spitfire) 戰機。這些機種都是二戰末期登場的機種,仍採用活塞螺旋槳引擎。

1957年起,菲國空軍接收次音速的F-86F軍刀(Sabre)噴射機,成為東南亞最先進的機型。雖然同年泰國也有接收F-84G雷霆(Thunderjet)噴射機,其速度與空戰性能遜於軍刀。菲國空軍這批軍刀機不僅用於民達那額的戡亂任務,還曾經在1968年沙巴(Sabah)主權爭議時,飛過鄰近的蘇祿海(Sulu Sea)向還沒有戰機的馬來西亞示威。巧合的是,馬來西亞之後取得的首批戰機也是軍刀,只是澳洲組裝的CA-27,而且晚了十三年。由於F-86F的雷達僅供空戰測距而沒有夜間戰力,所以配備全天候搜索雷達的D型機於1960年引進。1965年,F-5A/B自由鬥士(Freedom Fighter)戰機菲國空軍進入超音速的時代。菲國的F-5A曾在電影「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中「扮演」投擲凝固汽油彈(Napalm)美軍戰機。

整體看來,菲國空軍戰機在冷戰前期的現代化與國府空軍相似,只是台海激烈的空戰促使美國對台的軍事援助更早且更多。惟在F-5A/B之後,菲國空軍走上不同的路徑。在引進F-5A/B不久後的1968年,民達那額的回教莫洛(Moro)族開始獨立叛亂,隔年成立的菲共新人民軍(New People’s Army)也組織大規模的游擊戰,使得馬尼拉對於國防的重心轉向戡亂,而正規作戰為主的戰機自然就被忽略。此外,由於美軍駐防使得菲國無須負責防空,更降低對於戰機的需要。即使如此,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政府仍在1978年從美國海軍購入二手的F-8H戰機,其較佳於F-5A/B的航電系統使得菲國空軍仍可以執行全天候的任務。在冷戰期間,菲國的兩種戰機仍多次攔截蘇聯的軍機,例如Tu-16與Tu-95海洋偵察機。

1986年的「人民力量」革命不僅推翻了馬可仕的戒嚴獨裁政權,也影響菲國空軍。由於馬可仕政權後期因大幅舉債且國際原物料上漲導致的通貨膨脹與預算緊縮,後繼的柯拉蓉(Corazon Aquino)政府減少軍事預算,使得F-8H戰機於1988年退役封存,再也沒有起飛,僅在電影「驚爆十三天」中擔任美國海軍RF-8偵察機的替身。

1991年底菲國停止續租基地給美國更產生重大的影響:在美軍基地存在期間,菲國國防預算主要由美援支撐,本國預算僅為人員薪資。當美援因基地關閉而消減,整體菲國國防預算僅有一成五至兩成為人事之外的支出,所以訓練與後勤大受影響,原本已經老邁的F-5A/B自然無法例外。雖然菲國參議院於1995年因應美濟礁(Mischief Reef)被中國佔領與國防預算不足而立法撥款,旋即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與繁雜的行政程序使得款項從未撥交。菲國空軍無法採購新機,仍向約旦、南韓與台灣採購退役的F-5A/B來延壽以。然而在這項計畫完成之前,2002年5月3日一架F-5A於與美軍的聯合訓練時,在邦板牙(Pampanga)省馬巴拉卡(Mabalacat)市的空中爆炸,導致至少地面上十六人受傷。因此,菲國空軍停飛剩下的六架戰機,最終在2005年退役。

2005年之後,菲國的空防僅剩下由S-211教練機搭載AIM-9B響尾蛇(Sidewider)飛彈來執行,但是S-211僅有次音速的能力且缺乏適當的航電系統,屬聊勝於無的效果。馬尼拉之後在2012年曾有機會從華府取得一個中隊的二手F-16戰機,但是估計無力負擔後勤成本後,改向採購南韓12架FA-50PH戰機,於2015年10月底開始交機,每次交機都會中停小港機場加油。這批戰機在去年馬拉威(Marawi)危機時發揮精確的對地攻擊能力,減少對友軍的誤擊。

由於滿意的表現與較低的價格,使得馬尼拉一度考慮採購更多FA-50,然而便宜不是沒有代價,FA-50PH缺乏視距外作戰能力與有限的酬載,最後使得性能較佳的獅鷲出線。在菲國之前,泰國已經於2011年採購12架獅鷲戰機,並傳聞在2015年與中國的模擬空戰中大勝殲11B。紳寶勝過其他競標者的原因不僅是接受分期付款,更一起販售以Saab-340客機為載具的空中預警機以及海空軍連線的作戰系統。假如菲國空軍採此模式,將更進一步擺脫無空防的慘澹過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