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那些女孩唱歌】乾涸情慾、炙烈女人──PJ Harvey

友善列印版本

夏日炎炎,驕陽灼炙,此時此刻,總是會讓人想起英國女歌手PJ Harvey那嘶喊著乾涸情慾、唱出生命渴望的歌聲。

本名Polly Jean Harvey的PJ Harvey,1969年生於英國西南方的多塞特郡(Dorset),由於父母都是熱心的搖滾樂迷,熱愛Captain Beefheart、Bob Dylan等美國歌手,因此鼓勵她從小修習各種樂器,也常在家裡開小型音樂會,連後來參與創立滾石合唱團的Ian Stewart都曾是他們的好友。在這樣的環境下,PJ Harvey無論吉他、鍵盤、薩克斯風、大提琴等,都有著相當優異的技巧,青少年時期開始便在當地樂團中參與演出。1988年她19歲時,加入由John Parish在1983年成立的布里斯托樂團Automatic Dlamini擔任伴唱,還兼彈吉他與吹薩克斯風,並和樂團巡迴至德國和波蘭等地演出,並參與樂團首張專輯《The D is for Drum》的製作,奠定了演出的基礎。

1991年PJ Harvey與前團員Rob Ellis與Ian Oliver離開前樂團,以「PJ Harvey」成立屬於她的三人組合,不過仍和John Parish保持長期友好關係;但這個三人團體首次在多塞特郡的演出,卻是一場災難,低抑貝斯主導的硬式龐克和Harvey嘶喊渴求的嗓音,讓進場的50名聽眾在第一首歌後,就紛紛走人,最後只剩兩人在場;唱到後來甚至有個婦女跑出來,對她們大叫說,「別唱了,我們可以付錢給你們,求你們別唱了!」

後來不知該不該以音樂為志業的Harvey前往倫敦,在聖馬丁學院的雕刻系註冊後,卻受到了獨立廠牌Too Pure的賞識,在1991年十二月幫他們發行了一張〈Dress〉的單曲,結果大獲樂評賞識,Melody Maker雜誌選為一週最佳單曲,也上了知名樂評人John Peel在BBC的節目,就此打開知名度。1992年的《Dry》更在國際間引起熱烈迴響。Nirvana的Kurt Cobain說那是他最愛的專輯第16名,滾石雜誌也封Harvey為年度創作家、最佳新人女歌手。

PJ Harvey最大的魅力,在於她在看似紊雜喧囂的叛客外表下,毫無掩飾、甚至有點張牙舞爪地嘶吼出彷彿情慾賁張的種種渴求、慾念、甚至妄想,卻讓人覺得淋漓真摯、大膽稱快;同時,鮮明的女性觀點卻又毫無做作地被渾然天成地突顯出來,強力宣告著這是一個女人的情感、女人的感受、女人的創作。

她的三人組在1993繼而發行了《Rid of Me》,專輯封面的黑白照片是由John Parish 1980年代的攝影師女友Maria Mochnacz在自家浴室拍攝,圖中PJ Harvey赤裸上半身、甩著濕髮、劃出一個神奇弧度的動作,堪稱是史上最棒的唱片封面之一;雖然當初唱片公司曾要求他們把角落牆上入鏡的植物、髮上的水珠等修掉,但她們決定還是保留真我,留下那粗厲、狂燥、卻又充滿魅力的一瞬間。但就在這張專輯大受歡迎的同時,她和團員也因種種原因導致拆夥,步上了個人單飛的生涯。

1995年的《To Bring You My Love》是PJ Harvey 交出的第一張個人成績單,製作陣容可是星光熠熠,除了她長久以來的「音樂靈魂伴侶」 John Parish,還有後叛客名團 Bad Seeds、音樂大師 Mick Harvey 、以及來自法國的鼓手Jean-Marc Butty。此時的PJ Harvey雖酷勁依舊,但卻塗上了鮮豔辣椒紅唇,換上一襲紅色露肩低胸洋裝,與她的黑髮黑瞳相映成趣,充滿哥德式的闇黑魅力;而她的歌,在看似紊雜喧囂的叛客外表下,毫無掩飾、甚至有點張牙舞爪地嘶吼出彷彿情慾賁張的種種渴求、慾念、甚至妄想,卻讓人覺得淋漓真摯、大膽稱快;同時,鮮明的女性觀點卻又毫無做作地被渾然天成地突顯出來,強力宣告著這是一個女人的情感、女人的感受、女人的創作。如果說女人是水做的,那,PJ Harvey的水,可能是巫婆的毒液、仙女的靈藥、也可能是沸騰的岩漿,或在極圈冰封萬年、一滴沉默的水滴。

《To Bring You My Love》獲得國際性的廣泛成功,在美國更大受歡迎,包括村聲、滾石、人物、今日美國、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知名媒體,都將這張作品選為1995年度最佳專輯入選作之一,Spin 雜誌也稱它為1990年代最偉大的專輯第三名。接下來,PJ Harvey帶給聽眾的,是1998年的《Is This Desire?》延續了對慾望的質疑和渴求,卻又流露出更深沈的思緒和詩意;這也預告了即將告別20世紀的PJ Harvey對自身情緒角色的重新省思。而她和來自澳洲、在英國組成Bad Seeds後大紅大紫的後叛客歌手Nick Cave在1996、1997年因音樂上的合作而譜出一段戀曲,也讓PJ Harvey的音樂風格更為寬廣;而分手後Nick Cave發行的專輯、充滿感傷情懷的《The Boatman’s Call》也被揣測是為PJ Harvey而作,例如”Into My Arms”、”West Country Girl”、”Black Hair”等歌曲,彷彿都在描述這位許多人的音樂繆思。

2000年的《Stories from the City, Stories from the Sea》,PJ Harvey褪去了粗礪、激烈、慾望化身般的濃豔色彩,以都會成熟女性的形象,開始娓娓訴說著她居住在紐約後,體會到現代都會男女更為深層的情感;這張專輯,她也和當紅的搖滾樂團Radiohead合作,與他們共同演出了三首歌曲。雖然少了離經叛道的爆發力量,仍大受好評,被滾石雜誌史上最重要的五百大專輯,選為第431名。

2004年發行的《Uh Huh Her》,則是一張由PJ Harvey演奏幾乎所有樂器、並單獨製作的專輯,也創下不錯的成績,接下來發行收錄多年記錄的《The Peel Sessions 1991–2004》 後,2007的《White Chalk》卻是一張相當驚世駭俗的作品──並非因為內容太大膽,而是PJ Harvey徹底捨棄了暴戾激昂的搖滾元素,以純粹的鋼琴伴奏,以略帶典雅靜謐的復古色彩、但又震撼力十足的聲音處理方式,完成所有作品。這張作品也是她年齡漸長之後的懷鄉之作,描繪總是風塵僕僕的多塞特郡小鎮,山頭上彷彿籠罩著一層白粉筆灰似的,揮之不去的記憶。

懷鄉之情更擴大到對英國歷史從古至今、乃至未來該走向何方的憂國憂民情緒;因此,2011年,她的下一張專輯,就叫做《Let England Shake》。再次展現的搖滾力道、繁複多樣化的音樂運用、以大江大海情懷檢視這個古老榮光帝國的種種,的確,是一張震撼了英國、也震撼了全世界的專輯。

2015年起,PJ Harvey根據美國HOPE VI這個整修老舊住宅或貧民窟屋舍、以免成為罪犯溫床的計畫,但到頭來卻反而使得原本居住當地的人無力負擔房租而被迫搬走的事件,發想了《The Hope Six Demolition Project》專輯;延續《Let England Shake》的政治氣息,Harvey的觸角更深入社會底層的問題,以鏗鏘有力的搖滾樂音,追問著這個社會種種的矛盾與不公不義。

2013年PJ Harvey以對音樂的貢獻獲頒大英帝國勳章MBE,而她對樂壇的貢獻,更是無可估量;她擁有音色範圍極度寬廣、非常多樣善變的嗓音,致使她的音樂風貌也是千變萬化,從吶喊嘶吼到溫柔低語,同樣蘊藏著深厚的情感和力量;而她本身對樂器的多方才華,也讓音樂形式極為豐富多彩,無論編曲、演奏,有時實驗、有時傳統,俯拾皆有令人讚嘆的新意。而她和1990年代美國興起的暴女搖滾運動(Riot Grrrls)更是相映成趣,嘲笑、顛覆著傳統女性主義者,且對情慾、慾望都毫不避諱,在把玩中也不斷反覆省思,展現出全新一代的女性力量。對世界如果失望,聽聽PJ Harvey,的確是很振奮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