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醫師
「做一名戰士,要死在戰場;做一名畫家,要倒在畫架旁。」──席德進
席德進,是台灣最具特色的畫家之一。他出生於中國四川的富裕之家,父親曾任鄉長。席德進5歲就入私塾念書及學習書畫,他在美術方面特別有天分,中學即獲校內美術比賽第一名。
而後席德進就讀成都技藝專科學校,他在這裡接觸到畢卡索和馬蒂斯等畫家的作品,決心走上美術這條路。他轉學就讀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成為繪畫大師林風眠的弟子。
連年的烽火沒有擊退他堅持走繪畫路的理想,艱辛學畫的歲月,他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台灣「光復」之後,1948年他來到台灣,此後他鄉成為他的故鄉,他的畫作常以台灣在地風土為元素,展現濃厚的台灣之美。
席德進隻身來到台灣,舉目無親的他先到嘉義高中任教,熱情的海島氣候和鄉野體驗,是過去他在中國從未感受過的。
席德進在嘉義高中教了三年半,堪稱天生藝術家的他,很快就無法再過如此平淡的教員生活。他在內心吶喊著:「我不想當教員,我只想當畫家!」
30歲而立的席德進,毅然而然辭去穩定的教職工作,他離開純樸的嘉義,北上到繁華的台北都會,成為大時代下的「台北人」。
來到台北的席德進,開啟「以畫為生」的嶄新生活,作品發展出濃厚的個人風格。
他畫人物畫,也畫台灣各地風景,還有台北的房舍街道。席德進用畫筆,紀錄著台灣的變遷與發展。
除了寫實的具象畫之外,席德進也開始畫抽象畫。他說:「畫寫實的對我是一種享受,畫抽象的對我是一種發洩。」席德進全然地陶醉在他的繪畫世界之中。
很快地,他在1957年舉辦個人第一次畫展,展出的作品幾乎全被收購,不只打響第一炮,更因此奠定他在台灣畫壇的重要地位,也使得他能夠不為五斗米折腰,當個全職的畫家。
從中國跨海來台,再從嘉義鄉村來到台北都會,席德進的眼界不止於此,他更放眼國際,由於他的出色表現,獲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訪問,他從台北飛向紐約。
赴美的前夕,他遇見一位還在念高中,濃眉大眼的年輕少年,讓席德進第一次見面就深深著迷,他想為他畫像。席德進甚至寫信給他:「我一見到你,你就使我發生興趣,想畫你......」他共花了五個早上的時間為少年畫像,這幅畫就是席德進的代表作--《紅衣少年》。
席德進非常滿意這幅畫,出國甚至還帶著這幅作品,從美國紐約到法國巴黎,他除了一面遊歷,也在當地作畫,甚至直接在巴黎街頭為人畫像。席德進在法國待了三年的時間,他雖然流連於巴黎動人的情調,但是卻深深懷念著台灣。
他希望能回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土地,畫下不朽的台灣。
回到台灣之後,席德進著迷於古建築,不僅用素描、水彩、油畫和水墨畫等大量素材作畫,更熱血沸騰地四處演講,捍衛台灣的古蹟!
在一次演講中,有位女學生好奇問他:「怎麼還不結婚?」席德進巧妙地回答:「有人聽說塞尚的兒子是誰嗎?塞尚身為現代繪畫之父已經足夠了,不一定要成為人父。」
其實從席德進創作的大量作品,特別喜好描繪男性青春的形象便可得知,他其實喜歡男性大於女性,他更曾在真實世界中勇敢去愛,勇敢追求《紅衣少年》畫裡的主角,雖然最後被拒絕了。
情感的受挫,使得席德進把熱情揮灑在畫布之上,他奮力揮舞著彩筆,努力用畫筆畫下台灣風光。
是天妒英才嗎?很遺憾的是,這位天才藝術家在1980年突然全身發黃,住院檢查發現竟是惡性度極高的胰臟癌。席德進勇敢接受手術,術後身上接了導管,引流膽汁到體外。
「做一名戰士,要死在戰場;做一名畫家,要倒在畫架旁。」席德進恍若「臥薪嘗膽」,他每天竟喝下自體引流出的苦澀膽汁,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出院之後就開著自己的小車,帶著引流管,縱情於台灣山林之間,他希望趁著自己還能畫時,多畫幾張圖。
席德進曾感嘆地說:「我活了這麼久,從來沒有人為我祝過壽。」於是朋友決定提前兩年幫他過60大壽,一個多月後,席德進因胰臟癌病逝。
這位生在中國的台灣畫家,終於結束了他的「台灣之旅」,席德進對生死看得很開,他很有自信地說:「只要藝術生命夠堅韌,有價值,一定會流傳歷史。」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身後他葬於台中大度山的席德進墓園,遺世的1864幅畫作,都捐給國立台灣美術館永久典藏。
才華縱橫的席德進,是天生的藝術家,他的生命即是藝術,為我們留下寶貴的藝術資產,豐富了台灣這塊土地;然而,生命不斷漂泊的他終其一生都「想要有個家」,他生前曾遺憾地表示:「這個世界很可惡!我們恨一個人時可以公開的罵他、打他,然而我們愛一個人時只能偷偷摸摸,不能光明正大的去愛。」
「愛應該讓人感到自由,感到平等,感到堅強。」席德進那時身處的台灣,愛一個人還是只能偷偷摸摸;跨越30多年後的台灣,傳統文化應該與時俱進,我們尊重每一個人的愛,讓大家都可以光明正大,自由的去愛,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找到屬於每一個人的希望、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