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想想】 給中南部年輕人的忠告:誰說台北才能練武功?

友善列印版本

上星期〈老農夫找徒弟〉文章登出後,我打電話問候老農夫歐輝雄,他很高興地告訴我,文章上線後兩天內,他接到超過200通電話和簡訊,都是想要來向他學習自然農法的年輕人。

有些年輕人告訴他,到中寮不方便,但是仍然非常想要學習,所以歐大哥決定要把他的許多經驗,都貼在他的臉書上。

在這兩天內,我的文章大概是2,000閱覽人次,在想想論壇,實在很普通,這裡多得是上萬甚至十幾萬閱覽次的文章。使人吃驚的是,每10位讀過這篇文章的讀者中,就有一個人,當然也可能是吃好逗相報──而且是年輕人,想要務農,學習對土地友善的有機農法,並且打電話來報名。
 
當然我可以設想到,對「老農夫找徒弟」這個標題會有興趣的人,應該是對「農夫」這個職業有好感的人,可是十分之一的高比例,也夠令人振奮的了。

就在聽到這個好消息的差不多同一時間,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名為〈給中南部年輕人的忠告:想回鄉?30歲以後再說吧〉的文章。這篇文章登在主流媒體,有近3,000個按讚數,是〈老農夫找徒弟〉這篇招生文的三倍,大家都是關心年輕人的出路,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這篇文章的作者有光鮮的學經歷:名校畢業,大媒體主管,還在人力銀行擔任過執行副總。她以她接受「各大企業」委託徵才的經驗,對中南部的孩子們諄諄善誘,大意是:她觀察到五年前,許多中南部的年輕人北上找工作,理由是中南部的工作機會少,但是這兩年,老家在中南部的年輕人卻紛紛辭職返鄉,理由是要照顧父母,但是她推測起來應該是台北的生活費驚人年輕人難以支撐云云。

她苦口婆心地呼籲這些想回鄉的孩子們,年輕人一定要留在競爭最激烈的台北,學一身好武功,再來考慮回鄉。

這位前輩的意見,其實反映了台灣這四十幾年來的發展策略,犧牲農村換取工業發展,重北輕南,所以中南部的年輕人大量離開家鄉到台北討生活,台北也成為唯一有能力提供年輕人訓練的地方。

我認同這位作者對年輕人的看法:千萬不要因為辛苦,放棄了你要追求的目標。我也認為年輕人要把青春年華投入在學習新技術與嘗試挫敗上,所以,在年輕的時候,要到產業最核心的第一線去歷練。

但是,我質疑的是,這個目標,一定要在台北嗎?這兩年開始出現的「年輕人返鄉」風潮,會不會正指出了台灣應該發展的方向?這些年輕人比他們的上司,甚至政府更敏銳?

某些產業,如媒體業、演藝業、時尚業、金融業等等,在台北才有機會一窺堂奧,學習最先進的技術。但是,並不是每個行業都以台北為核心。仔細想想,這些「非台北不可」的產業,其實都不是我們台灣可以倚賴的下一階段動力,那麼,值得年輕人投入的新產業在哪裡?

曾經,宏達電是六、七年級生最想要去工作的地方,宏達電的暴起暴落,就是最好的例子。宏達電是谷歌的安卓家族的一份子,對谷歌老大來說,他的最大利益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用安卓系統,越多人用安卓,谷歌的利潤越高,所以他開放所有廠商流血競爭,撐不下去不關他的事。於是我們眼睜睜看著宏達電,曾經是台灣之光,到如今股票已經跌破淨值。

替外國大廠加工東西是我們國家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我們賺的永遠是加工的一點點錢,吃的是大品牌邊邊的肉屑。大品牌要來比價格,砍你加工廠的利潤時,我們總是回頭自己人流血競爭,沒辦法,誰叫我們既無自有品牌,也沒有關鍵技術,只能仰人鼻息。

從70年代經濟起飛以來,台灣走了四十多年的加工路,從加工聖誕燈開始,到現在加工手機,從「客廳即工廠」,到工廠們紛紛搬進「X科園區」。加工的技術提昇,能源耗量也越來越大,在客廳裡加工,只需要一盞電燈,現在的科技大廠需要大量的水、電,以及高教育的作業員。我們傾全國之力追上世界的腳步,鼓勵所有優秀的年輕人投入,卻始終無法改變我們在全球食物鏈上的位置,這才是台灣人的最痛。

只要有好工頭,蘋果手機可以到世界各地生產。全球化的時代,大量量產之下,獨特、稀有、純淨,反而成為更高的價值。在新時代裡,農業有機會成為一個全新的產業,因為,只有自己的土地上長出來的東西是無法複製的,只有對自己的土地的掌握能力是他人無可取代的。

事實上,現在我們所說的「農業」,也和過去不一樣了。《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的研究指出,台灣現代農業已由原來的一級產業,擴展為「三生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包括:

●生產糧食。

●農產加工:從上游的肥料、農藥、農機具等的生產,到下游的食品加工、冷凍、運輸、倉儲、運銷、保險、餐飲。

●服務業:休閒觀光、文化體驗等。

這些正包括了目前最熱門的生物科技、食品安全、文創等等領域。

兩天接到200通來報名當農夫的電話,證明了年輕人比上一輩更清楚地看到了這個趨勢。所以,我要給年輕人的忠告是:

不但中南部年輕人可以考慮返鄉,事實上,家在北部的年輕人,對「三生農業」有興趣,也可以考慮到中南部來工作。

這一次中南部的年輕人可能佔點便宜,因為可以住家裡嘛!

當然,投入新興行業,絕對沒有那麼容易,也絕對充滿了挫折,之後我將再繼續在想想論壇,和各位朋友分享討論。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