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隨筆:一個台灣家族在曼谷的故事與參照

友善列印版本

「喔 我們多久沒見了?你沒甚麼變化啊」

「從大學之後,大概十三、四年。跟R就更久,大概有20年了吧」

簡短的開場,帶出了海外台灣人的悲歡離合。說話的是我和久違的W叔叔,以及他的長子R,地點在泰國曼谷。大約1/4個世紀前,為搭上南向政策的風潮,我老爸和朋友們,包括W叔叔,連人帶錢,抵達了曼谷成為台商前鋒之一。在那個台灣錢開始大量外流的年代,泰國和馬來西亞應該是第一批投資對象,跟著是菲律賓、印尼,到現在吸收最多投資的越南,台灣可說和ASEAN諸國存在緊密的共生關係。不過,ASEAN的投資條件並非安全無虞,僅管馬泰越均是台灣前十大投資國,但失敗的例子亦是所在多有,我老爸就是。或許是資金匱乏、技術太低等原因,老爸的公司在數年後匆匆結束,股東均作鳥獸散,但W叔叔卻決意隻身留下。

歷經幾番風波後,他重振了旗鼓,其資本額已達台灣上櫃公司資格,在其領域也是泰國的第一把交椅,現在已經半退休,將公司交給R處理,享受含飴弄孫的高球人生。再問到是否感受到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W輕鬆以待,R卻擔心中國貨品將通過貿易協定與鐵路運輸,進行低價傾銷戰。他們以泰國人的身分(雖然尚未入籍,如R在曼谷已旅居近20年,仍未取得國籍),對於泰國政府的短視近利有所批評,但他們對自己的技術仍具信心,更表示十多年的人脈基礎,很難在短期內反轉。

閒聊時,R介紹了他的泰籍妻子和剛出生的孩子,台泰混血的孩子如媽媽有著白皙的膚色與渾圓的雙眼。R說他出生後已經辦了台灣護照,畢竟台灣護照比較好用,至於未來要不要入籍,讓孩子自己決定,或者,看未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我提醒他,嚴格來說除了健保外,台灣身分其實對孩子沒有太大的助益,甚至還有些困擾。他笑了,幾年前他特別返台當兵,完成人生的「義務」,但對一個畢生幾乎都在泰國渡過的人來說,似乎沒有甚麼意義,更何況對孩子。從W到R,無論事業與家庭,他們已經和泰國無法分開。相較於ASEAN其他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泰國的本土化最為成功,許多華裔第三代已經都不會說母語。當然這也是互為因果,華裔和泰族能夠互相尊重並交流通婚,藉此凝聚出整體的國家認同。

這祖孫三代在泰國的故事仍在繼續。值得一提的是另一條軸線:W的次子G。相同的是,G隨家族在曼谷落地生根,如無意外,將來也會娶泰籍妻子,正式成為泰國人。不同的是,G代表了新世代的台灣投資,除了電子、傳產外,台灣還具有軟實力的吸引力,或可稱為小確幸經濟,那就是美食的外銷。不想與R共同守成的G,選擇了台式雞排作為創業起點。去過泰國的人應該知道,炸雞是泰國人的偏好之一,而台式雞排的魅力讓泰國人亦無法抵擋。經過一兩年的嘗試後,G的店已經相當穩定,更傳奇的是,有個熱愛台式雞排的泰國明星相準了他的口碑,決定加入大筆投資,即將成為連鎖品牌,G也從雞排老闆躍升為行政主廚,負責食品品質與口味。

坦白說我沒有吃過他的雞排,不知道吃起來甚麼感覺?但他的故事有著行為經濟學(或者說消費心理學)的啟示,因為他的雞排大概台幣70元起跳,將近本土炸雞的一倍以上,但泰國人仍能接受,象徵著泰國中產階級的崛起。儘管收入相對偏低,但泰國人的消費行為較之其他先進國家不遑多讓。也許是曼谷做為亞洲旅遊首都(根據MasterCard Worldwide在2013年的調查),龐大的觀光人潮讓物價居高不下,與三年前的造訪一比,感覺曼谷的物價又上升了,像是承擔重稅的麥當勞之套餐均價都較台北為高。而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有時並不完全取決於經濟實力,而是受社會、文化所影響的消費主義,因此除了學理上的定義外,從心理層面也可以看出一國的消費態度。

像是World Values Survey在2011年的研究結果顯示,有高達65%的泰國人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緊追韓國的74%。不過兩者的人均年收入則將近四倍,韓國已達美金22000元,泰國只約5400元,但敢消費的泰國人就會成為國家與商家鎖定的目標。在曼谷捷運上,我屢屢見到日本與韓國的觀光廣告,這兩國可說是亞洲富國,經濟實力遠超泰國甚多,日本更是泰國最大的外資來源。然而,日韓在推廣國家觀光上仍不遺餘力,不因泰國相對落後就放棄市場。那麼對於泰國人出境旅遊有沒有達到效益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日本觀光局2014年的統計數字來說,泰國名列訪日第五大觀光來源,較去年成長了將近五成。這誠然與日幣狂貶有連帶關係,但也不能否認泰國出境旅遊的實力。

此時日本物價在許多地方與台灣已經相當接近(例如吉野家的牛丼飯約莫台幣100),如果這批客源能考慮台灣作為下個旅遊點,將是國家發展的新利基。也許,這個趨勢正在緩慢形成。就在我從曼谷回台的廉航班機上,旁邊坐著一對泰籍情侶,利用新年的短暫假期,來台朝聖夜市美食和日出雲海;在入境時,又遇到一對馬泰情侶,在等候轉機的一晚選擇了留宿淡水與享受溫泉。

林林總總都顯示,藉由旅遊,台灣正在形塑新的生活體驗與觀光價值,誰曰小確幸不宜?而這種變化亦需要台灣人轉換觀念,以更包容的態度與國際視野面對。如果你對泰國的印象還只有泰勞與人妖,可以說你已經被未來20年的ASEAN市場淘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