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東吳大學國際法學碩士
有沒有想過,為何台灣會被綁入一中框架?為何台灣不被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乃至於國際法學者認定是一個國家?為什麼我們得不到對台灣的「國家承認」?
今天面對這些問題,許多人仍將矛頭指向蔣介石當年放棄許多聯合國成員國提出的折衷方案:一中一台,兩個代表權。但是卻少有人問過自己:「我是不是也主張,台灣當局應該放棄主張代表中國?」
我們要國家承認,不要對中國的政府承認
台灣之所以得不到國家承認,除政治因素之外,主因就是國民政府佔領並治理台灣至今,仍在體制上及實踐上主張代表中國。這個政府得到的友邦承認,也跟多數人理解的不同。友邦承認的是「你是合法中國政府」,屬於「政府承認」;而非「台灣是一個國家」的「國家承認」。講白了,友邦的承認只是強調中華民國政府主張代表中國的本質,同時也累積台灣自陷一中框架的實踐。這些主張與承認在國際法上的觀點,都一再加深台灣作為國家的不利因素。
現在多數的台灣人認同的是一邊一國,我們分屬兩個國家;「中國=外國」的觀念早已深植人心,尤其是年輕的世代。然而這樣的認同,以及台灣獨立自主的現狀,終究都只是「現實上的國家狀態」;台灣的法律地位只要一天不變更,則在憲法上、實踐上仍舊是自承為中國的自由地區。台灣的「現實狀態」與「法律狀態」一天不吻合,台灣就不會被認為是法律上的國家,她是被我們親手綁入一中框架。
台灣法律地位問題的關鍵既然是「代表權」,就國際法的角度,台灣能否成為一個國家,以及變動台灣法律地位的手段便應由此切入。當今憲改的聲音已浮上檯面,則讓台灣名實相符的訴求,更應該在這一波浪潮中被聽見。主張終統的中國國民黨,認為統獨入憲改相當困擾;而並不積極推動台灣獨立,但是主張國家正常化的民進黨,就更應主動在有民意支持,希望台灣國家地位正常的態勢下,選擇符合政治情勢的主張,並爭取入憲。
放棄代表中國、放棄主張中國的領土應實質入憲
最符合台灣現狀、多數台灣人的認同,也是最直接、能夠實質變動台灣國家地位的主張,就是把「放棄對中代表、放棄中國領土」的主張納入憲改的實質內容。這樣的主張既不再與中共爭取對中代表權、不再與中國爭喊領土、不直接碰觸獨立的字眼、不直觸強權敏感神經,卻絕對具有變更國家地位的法律效果。最重要的是,「放棄代表中國、放棄中國領土」的主張可以讓台灣的地位在現實及法律上相符、是「國家正常化」的入憲,同時也踏出「宣示」的第一步,即便建國與制憲時機或許未到,仍可作為對統獨光譜上不同分布區塊台灣人的交代。
把兩中政府二選一的題目封入歷史
此次憲改若可望推行,最終的版本相信仍會是朝野與人民妥協而成,此時我們主張變革的意志更應該被正視。建國與獨立的運動為了取得更多的支持,確實該分階段地設立中程及遠程目標;而已經認同台灣是國家,主張國家正常化的朋友,更應該支持讓台灣的現實與法律狀態吻合的憲改訴求。我們要的既然是「一邊一國」,則要將台灣拉出一中框架,便只能靠台灣人自己的主張。蔡英文主席作為國際法教授及國際談判的專家,是最清楚台灣法律地位並熟知政治妥協藝術的關鍵人物。「放棄代表中國,及放棄中國領土」主張入憲的意義,絕對是民進黨團可以理解的訴求,也無關民進黨是否承認中華民國,更是回應多數台灣人對於自主國家期待的重要選項。
九合一大選剛結束,台灣對世界發出「區隔台灣與中國」的聲音。在這樣的趨勢下,我們更應該停止提供各國「兩個中國二選一」的題目,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台灣政府,代表一個台灣」的新選擇。無論最終朝野、公民團體乃至學術領域在政府體制的變革上取得什麼樣的妥協與平衡,人民最在乎,也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權責是否相符」。更重要的是,多數台灣人對於區隔中國與台灣,以及確定台灣國家地位的自主已經沒有太多耐心,「代表權變更」的訴求,應該在這波的憲改中被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