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網路社群者,得天下?

友善列印版本

2011年,「茉莉花革命」狂風暴雨地從北非席捲到阿拉伯地區,導致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敘利亞的威權政府崩解,也在幾個阿拉伯國家引起社會動盪。

這波革命的起因,源自於一個失業多年的青年,為了謀生,擺設水果攤,竟被警察以無照攤販為由,沒收水果攤。隨後,這名年輕人憤而自焚。

自焚的畫面透過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等社群網站和手機快速傳播,一個青年身上的烈火熊熊,頓時讓長期積累的民怨爆發為反政府示威,進而演變為一場「茉莉花革命」,使獨裁23年的突尼西亞領導人載因.阿比丁.本.阿里宣布解散政府,流亡沙烏地阿拉伯。

本.阿里下台前的幾年期間,突國百姓深受全球經濟惡化的衝擊,陷入生活水平下降與失業率持續攀高等壓力重擊,同時,又憤恨本.阿里政府貪瀆、濫用私人關係等官場陋習,不滿情緒更是日益高漲。

一份2010年的調查報告指出,突尼西亞的經濟成長率為3.8%。但失業率高達14%。其中又有30%是年輕人。即便有工作的年輕人,也淪為被剝削一族。這是突尼西亞年輕人打響「茉莉花革命」第一槍的社經背景。

但故事還沒結束,同樣的激情,也在利比亞、埃及一個一個翻滾著,也讓在位已久領導人被迫下台。連葉門、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科威特都引發大大小小的波盪,甚至內戰。

在拉下了幾個令人討厭、死都不下台的威權領導人後,臉書創辦人札克伯格接到了來自中東地區幾名年輕人寫的信件。他們感謝札克伯格發明了臉書。因為臉書,讓他們成功把最痛恨的「總統」趕下台。

同樣的場景、相同的信件,也出現在推特公司裡。

這場「茉莉花革命」除了被稱為「阿拉伯之春」外,也被稱為「臉書革命」或「推特革命」。

自90年代中期開始,網路迅速崛起。直到社群網站橫空出世後,更讓網路成為不同訴求匯聚為一股緊密政治力量。

這對於一向靠著控制平面媒體、電視、網絡的威權政權而言,「數位鄉民」引發的變革引爆的骨牌效應,應是威權領導人最擔心懼怕的一場夢魘。

不只威權政府,新興網路科技也正在嚴酷地挑戰民主政府的公信力、誠信、道德和透明度。這不只是國民黨政府的問題,更是全世界所有政府的難題。

1129的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給藍綠兩黨的政治人物最大的啟示是:傳統政治人物的政治前途已從原本栓繫於人脈、派系、金錢,逐漸被拆解,進而受到去中心化、透明化、扁平化的網路科技質疑、抗衡,乃至取代。

電影《維基解密》中,「維基解密」網站創辦人阿桑奇的初衷是:「把言論自由權放到比法律更高的地方,這些權利優先於法律」。他堅信,「是自由權利創造了法律」。

追根究底,這是自由和法律之間的哲學問題。這個哲理爭辯,已從網路科技上大鳴大放,衍生到殘酷的現實生活和政治實踐中。傳統的政治宣傳、媒體文宣淪為網路平台議題的跟隨者,而非議題創造者。

從結果來看,虛擬世界已成為對忽視民意、心聲的政治人物或政黨的強力懲罰機制。似乎,「要得政治天下者,得先得網路天下」正風起雲湧地發酵中!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