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被財團主導的社會(中)

友善列印版本

當這些媒體成為有錢人、財團和政客的打手之後,可怕的事情就開始出現了。這些媒體不只有些東西不說,有時候還會刻意錯誤地解讀數據誤導大眾(註19)。

在政治方面,財團會藉由政治獻金等方式扶植對自己有利的政治人物(註20),然後藉由媒體來美化這些政治人物(註21)。人民習於接受媒體的觀點,沒有質疑,沒有思考,還把媒體給予的觀點當成自己的論點,投票支持媒體和財團所偏好的政治人物。當這些政治人物上台以後,就可以推行對財團有利的政策。甚至這些政治人物也不避嫌的在公司行號兼職擔任董事長等職務。

根據澄社2007年的調查,在113席立委中,有41席立委兼任其他公司職務(註22)。如果這個政策有爭議,政府和財團就會利用業配新聞和媒體對民眾進行洗腦,塑造民意以通過那些對財團有利的政策(註8)。

台灣的資本主義就此成為裙帶資本主義,而台灣的民主就成為空殼(註23)。這些政策和想法在媒體的美化之下,很多人民往往還會當成自己的觀點,支持那些對財團有利的政策。

例如這些財團常常出來喊話要求政府像南韓補助三星一樣地補助自己(註24),卻對南韓錯誤政策造成的大量債務絕口不提(註25)。財團出來大喊房市是經濟的火車頭(註26),卻不告訴人民房市炒作犧牲的是老百姓的利益,成就的是財團的利潤(註27)。

台灣的工商團體善於透過媒體塑造民意,影響政策的改變(註2829)。在媒體上常常會看到財團在賺錢的時候出來喊話,要求政府鬆綁政策,開放市場,支持自由市場(註30);但是等到虧損嚴重,財團又會要求政府注資,給他們融資貸款(註31)(如果是全然的自由市場,則政府不該給公司注資,應該放任公司倒閉。)。

而人民對這樣的論點也深信不疑。因為媒體告訴大家,要是大公司倒了,失業率就會增加;但是媒體沒說的是:大公司倒了,經營的更好的小公司會長大,而新的公司會更有競爭力,也能給勞工更好的待遇,就像芬蘭對待NOKIA那樣(註32)。資本主義的本質是創造性破壞。更有效率,更高效能的企業應當取代這些無法符合市場需求的企業。

在國外,如果公司或企業太大,造成壟斷,媒體會提出質疑,司法會介入,以反托拉斯法分拆公司。因為資本主義對消費者最有利的狀況是自由競爭,而對企業最有利的狀況是壟斷。在壟斷的狀況下,企業可以不受任何控制的提高價格,賺取大量的利潤,再以雄厚的資本阻止其他公司進入市場。西方國家理解壟斷的危害,因此制定了反托拉斯法。

但是在台灣,許多通路商都會聯合漲價。通常理由是是原物料上漲--但是從來不見漲上去的東西因為原物料下跌而降價(註33)。如果是自由競爭的狀況下,廠商為了搶佔市場,會主動降價求售;但是在台灣幾乎沒有看見,因為這些廠商已經聯合漲價了。

像台灣的農業,收購的中盤商也往往只有一間,中盤商的價格再爛,農夫也只能賣(註34)。這種行為形同壟斷,卻不見政府或司法單位出來調查,也不見媒體出來質疑或是調查。因為政府、媒體基本上和財團關係良好,何必調查這種事情去砸朋友或是金主的腳呢?

對於老闆來說,員工的薪資愈少,工作時數愈多,對老闆就愈有利。而派遣人力的人力銀行為了討好老闆,讓老闆願意使用他們的平台,不惜塑造出各種假民調,假新聞,讓民眾恐懼失業,打壓勞工薪資(註35)。台灣的勞工薪資就在這種狀況下,只能在形同壟斷的工作環境下工作(因為市場上都是這個價格,求職者沒有選擇。)。

台灣開始出現呼聲,希望政府開始出來管制企業主不要剝削勞工;但是由於政府也和財團過從甚密,因此勞委會雖是公家機關,卻形同虛設。對於CNN報導台灣工時過長一事,勞委會只說可能是個案(註36),要了解,要加強勞檢(註37)。但是如何了解?如何加強?根據新聞,裁罰563件,罰款總額為新臺幣1210萬2000元。這樣平均一件只罰約兩萬元(註38),這樣的開罰對於企業主真的有效力嗎?

財團的魔爪不只伸向勞工,還伸向教育。許多的財團老闆在電視上站出來,要學校多生產企業需要的人才(註39)。這件事情基本上也是在降低企業成本。只要人才多,競爭大,工資水平就會在競爭下往下拉。而企業還可以省下自己的教育成本。更重要的是,教育應當訓練學生去應付未知的問題,而企業主只要求學校訓練學生去應付已知的問題;結果連企業也無法應付未知的未來,在變動的市場下逐漸被邊緣化。

 

● 註19:李濤不是唯一有理性的人──失業問題的真相

● 註20:遠雄金脈揭密-政治獻金大公開

● 註21:談造神運動-從陳水扁到馬英九

● 註22:2007年澄社國會評鑑

● 註23:裙帶資本主義

● 註24:以美韓為鏡 張忠謀籲馬政府 珍惜本土產業

● 註25:要學韓國可不可以不要慢半拍

● 註26:楊玄吉:房產是火車頭產業

● 註27:房市的財富效果

● 註28:證所稅敗給了右翼民粹主義

● 註29:林濁水炮轟藍綠版證所稅(民進黨還是有腦筋清楚的人)

● 註30:龔天行喊話別怕金融對等開放

● 註31:經長證實茂德獲銀行增資五十億

● 註32:最大企業落難,芬蘭竟敢不救

● 註33:馬政府應要求各層廠商降價,以反映原物料價格下跌事實

● 註34:吃不飽餓不死─何處是原鄉青梅出路?

● 註35:人力銀行民調亂象肆虐 惡整上班族薪資!

● 註36:太拚命 台灣過勞現象上了CNN

● 註37:工時太長常過勞 勞委會:加強勞檢

● 註38:勞檢開店商家未給加班費違法多罰款共上千萬

● 註39:57%企業:碩、學士能力不符需求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