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誰討好誰?

友善列印版本

明年總放假日數109天,多數民俗節慶及國定假日,都恰巧地落在周六與周日。內政部正研議修正放假辦法,未來除春節假期,只要民俗節慶與兒童節逢周六日,都可補假一天。此外,也有立法委員擬提案將春節固定放假九天進一步法制化。

對此,工總則砲轟政治人物一再討好民眾,加重企業負擔,從最低工資、勞保年金到延長年假等,一再對企業予取予求,加諸企業成本。

然而乍看之下,好像工商團體言之有理,但事實上絕非如此。試問,是誰自2010年將營所稅從25%降至現行的17%,國家稅收因此一年減少約343億元,使原本左支右絀的財政狀況更加困窘。時過境遷後,我們的就業機會有增加嗎?(前年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失業率四點二一%,更居亞洲四小龍最高,平均薪資卻反墊底。)有吸引更多的外資進駐、台商回流嗎?或產業的競爭力有因而較營所稅遠高於我國的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甚至中國大陸或韓國來得好嗎?原來到最後享受了國家降稅的好處,只有資方。

又是誰每年提供給企業或財團巨額補助與免稅優惠,試問企業主有給員工合理的、高出物價指數的加薪幅度嗎?如果有,那為什麼國內實質薪資水準倒退回十多年前?如果有,那為什麼近年來,企業的儲蓄成長明顯優於國內家戶儲蓄狀況?

2003年時,國民儲蓄淨額1.84兆元(國民儲蓄包括家庭儲蓄、政府儲蓄及企業儲蓄),其中家庭儲蓄淨額1.16兆元(含政府儲蓄為負0.16兆元)、企業儲蓄僅0.84兆元;反觀2010年後,企業儲蓄淨額達1.32兆元,首次超越家庭的1.26兆元,此後,企業儲蓄則年年都維持在一兆元以上,家庭儲蓄卻持續減少,政府儲蓄也長期皆呈負數,這乃過去不曾有的現象。

從家庭與企業儲蓄淨額呈現消長來看,顯然企業賺了錢,卻沒有幫員工加薪,所以並非企業沒有錢,而是企業愈來愈大後,錢就統統藏起來,外人難以知悉。最糟的是,企業收益增加沒將利潤分享給員工,又怎麼刺激民間消費能力、促進整體社會的消費增加?當然更不可能產生所謂的「經濟好循環」,也就是國內企業的利潤因民間消費增加,員工們因而又可再加薪。

換言之,給予工商團體如此龐大補助與租稅優惠的,不也正是他們自己口中砲轟的「政治人物」嗎?嚴格來講,政府討好的非但不是「民眾」,而是「工商團體」!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