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腐蝕的城市角落:文萌樓的美麗與哀愁

友善列印版本

捷運雙連站儼然已成為遊臺北必去的觀光景點之一,溢出美食與香味的寧夏夜市、據說神蹟相當靈驗的霞海城隍廟,以及熱鬧又有古早情味的迪化街,總是充斥著當地與觀光的人潮,爭先恐後地搶購各式各樣的特色商品。在這紛紛擾擾的老式街道、正在剝落的老建築、西式教堂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之間相互穿梭,不禁感受到同樣是台北,卻與台北101、中正紀念堂、故宮博物院有那麼一絲不同的風味的氣息,彷彿走入了早年郭雪湖的畫作,跌入了濃烈的懷舊鄉愁。

大稻埕的興盛與衰敗,隨著政權的轉移也不停地改變風貌:從清代開始,這裡因盛產著茶葉,成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港口之一,周遭也看見了從當時遺留到現在的不少建築與寺廟遺跡。到了日治時期,這裡成為了本地漢人聚集之處,更是人文薈萃之地,以及像是從當時開始經營,至今已至第三代的「波麗露」西式餐廳,今日仍然還在營業。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一個在路旁,很容易被忽略的二二八紀念牌,與一座看似荒廢的老建築遙遙相望。這裡,也曾經被鮮血沾染過嗎?啊,想起來了,《天馬茶房》裡的淒美愛情故事,就是座落在此啊。將近六十年前在此處的一聲槍聲,徹底改變了這座島嶼的命運。

在這個充斥著各種故事的土地上行走,曾經想像過的歷史畫面,逐漸一一在我眼中成形。作為一個外來的城市漫遊者,這個地方對我而言是「時代錯置」的,舊有的紋路被新的痕跡覆蓋上,卻仍看得見那是屬於歷史的產品;周遭盡是現代化的商店與大樓,卻處處可以感受到屬於另一個時代的氣味。在熱鬧的大稻埕,似乎每一個角落都埋藏著驚喜與秘密。

但在熱鬧的民生西路旁,有一條已經被遺忘了太久的小巷弄,現代忙碌的市民們幾乎不曾注意到的這條歸綏街。一走進歸綏街,宛如走進了時光隧道,來到了已經被寫入歷史的臺灣。可是有那麼一群人,此刻仍然呼吸健在,卻注定只能活在黑暗中,默默地在這裡繼續生活。是的,就是那些自從歷史的開始就存在的族群:娼妓,以及她們的歸宿文萌樓。

文萌樓已於2006年列入市政府管理的古蹟,目前由維護妓權的日日春關懷協會守護,儘管這項守護關係卻也因為都更以及建商的覬覦,陷入了危機當中。不過參訪當天的講解志工卻不提此事,而是滔滔不絕地說明為何他們要如此積極地維護娼妓的工作權,當年許多在公娼工作的女性,因為家境需求以及生會生存坎坷的條件,從事性工作或許對她們來說會是最好的選擇。若又從嫖客的角度來看,這個社會同時也並不那麼地包容,低下階層的許多男性,甚至是身心障礙者,比起一般人更無法享受到性所帶來的歡愉。若在雙方你情我願的契約交易下,以及做好公共衛生的防禦措施,又有何不可?

聽到這番話時,我腦海中的思緒不停地奔走,我想起了曾經聽過一名關注娼妓文化的記者演講,她說現在私娼妓女所受到的待遇,絕對是一般的人難以想像的:她們除了備受皮條客,甚至是黑道勢力的控制,在私娼的環境裡毫無人道可言,尤其當我聽到「月經來休息一天,打小孩休息三天」這種話竟然可以被一位娼妓輕鬆地說出口,可見那背後還有多少血淚,不會被法律與公平正義所看見。

因此我想著,如果再度實行公娼制度呢?如果今天這些娼妓能由國家控管,是否她們會受到比較好的待遇,而不用接受那種殘酷的對待?只是另一方面其他問題也會洶湧而至,哪個地方願意設立公娼?畢竟這個社會還是沒有那麼大的包容心。受過社會學教育的我明白,社會結構之穩固,讓向上流動經常只能淪為神話,再加上公娼廢除之後,曾經從事過性產業的女性在社會上經常被污名化,難以翻轉,但難道我們在關心娼妓權益的同時,是否也能更努力幫她們找出一條能活出自己人生的道路?

尋芳的客人早已不見蹤影,但這個老字號娼館仍有幸至今幾乎仍然維持原貌,聽著解說員說著,以往一旁都是藥店與首飾店,在狹小的空間中,一進門就看見現在看似過時的色情相片,也不禁也開始想像著這裡還是熱鬧吵雜的那個時代。有些可惜沒有聽得很清楚在場分享得一位老奶奶曾經在這裡渡過年華歲月的故事,但從她的眼神中,還是略知一二的。

離開了文萌樓,走回熱鬧的大稻埕,再經過才剛剛開始熱鬧起來的寧夏夜市,這些問號不停地如紅綠燈般地在我的腦海中閃爍。我今日有幸坐在這裡思考這些問題,同一個時空當中卻有跟我同樣年紀的女性可能被迫選擇走上娼妓這一條路。我也想起了《看海的日子》當中的白梅,她們也曾經愛上客人,也曾經想要努力掙脫這個束縛,給予自己全新的生命與希望嗎?又想起了文萌樓的命運,它也將要隨著歷史消逝嗎?

汽車的鳴笛聲越來越大聲,蓋過了歸綏街的寧靜,彷彿現代人越來越快的腳步,輕易地即可覆蓋過那些僅存的、美麗卻又憂傷的記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