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想想】是人的精神理念在推動民主化嗎?閱讀《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友善列印版本

那一天,我在台北車站看見高俊明牧師。他和夫人高李麗珍女士互相攙扶,在滿是趕路人的地下街緩緩地走著。也許是因為年紀大了,他們走得有點巍巍顫顫,令人捏把冷汗。看見他們讓我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他們不是史詩裡的英雄,只是凡常的人。但有一段時間,就是這些凡常的人挺身對抗不義的犧牲,才造就了英雄的可能性、與今天社會的樣貌。

我沒有信基督教,也不認識高牧師。之所以認得出他們,是因為聽聞過他們當年挺身對抗獨裁者的故事。無論是過去所曾經閱讀的、聽聞的,或者是因為最近拜讀由陳翠蓮、吳乃德與胡慧玲分別執筆寫成的《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三卷,高俊明的名字,都不會被遺忘。

正如同一會兒之後,兩夫妻就消失在人海中那般,高氏夫妻一向並不高調,和他們所急欲保護的人後來的樣子相比,剛好完全相反。當年他們所急欲保護的人,曾經令人敬重,被認為他的勇敢將領導台灣走向幸福的未來。但後來大家卻發現,該人因為罹患「大頭病」,並且經常力不從心,遂對他完全喪失了信心。他的起落,讓我們看見了人的信譽是多麼不可揮霍的珍寶。

但如果問及後不後悔當年因為保護他而入獄,我相信高牧師應該不曾後悔。他們夫妻、以及同案所有人,無論是林文珍、或者張溫鷹,其所表現的,是那個肅殺的時代裡,作為一個人,為了追求自由所展現最高貴的人格,而這樣的精神與理念,其實是迫使獨裁者讓步,推進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威權主義國家為什麼會民主化,一直是政治學者愛不釋手的問題。各式各樣的理論在眼花撩亂的案例中搭配組合修正,可以說是永遠都研究不完的主題。但要斷言是「人的精神理念」在推動民主,以社會「科學」的角度來說,聽起來似乎證據力薄弱的可笑。

但研究者偏向結構、認為民主化或者衝突「勢不可擋」,或者是把功勞歸給讓步的獨裁者,都難免有見樹不見林,或者截然相反的盲點,到底也忘記了「人」本身,其實才是歷史的主角。在任何肅殺的時代中,所有的結構變遷條件所促、或者獨裁者的意志移轉,其實都需要先有人挺身對抗。

吳乃德在十幾年前撰寫的「人的精神理念在歷史變革中的作用:美麗島事件和台灣民主化」這篇論文,就是該方面研究的經典先聲。只是好像十幾年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他只好自己提筆把故事繼續寫下去。是以,在《百年追求》三卷本中,應該是經過他的說服,三位作者遂都持著「人的精神理念在推動歷史變革」的概念,來撰述日治時代以來、自由中國時代,以及黨外時代的台灣人,面對獨裁政權所採取的百樣抵抗與服從。

閱讀之所以總是吸引人,是因為你總可以從中知到一些本來不知道的事。讀此三卷,再次浩嘆自己何以如此識淺才薄。記得多年前讀到日本時代的文化運動,發現有一位陳逢源君,早在當時就熟讀康德,當時覺得很訝異,原來1920年代的台灣的年輕人就讀過我到現在都還沒讀過的書。在《百年追求》首卷中,陳翠蓮給了這個疑惑解答,她提到1920年代日本正流行新康德哲學,認為獨立與自由的人格,才能夠抵抗物質腐化與專制壓迫。陳逢源對台灣總督府的嚴厲批判,正是源自於大正時代日本新康德哲學的興起。

又像是傅斯年,人人都說他是台大最具風骨的校長,他的自由派立場固然飽受獨裁者文膽的攻擊;但閱讀此書後我才知道,1949年的「四六事件」,正是傅斯年和陳誠商討出「要快、要徹底、不能流血」的折衷方案,才讓黨國軍隊在校內外大規模地逮捕學生。又比如胡適,他一直被認為是威權時代的社會良心之一。但在第二卷吳乃德對「自由中國」事件的追索中,胡適怯懦的一面也被毫不保留的彰顯。遇到問題,他第一個想到的方式永遠不會是抵抗,而是寫信給蔣介石說理或求情。蔣介石對他有忌憚,但當蔣不理他,胡適也是摸摸鼻子無可奈何。於是胡適成為蔣介石那一點也不自由的自由中國的櫥窗。蔣氏或偶聽勸戒,但他也深深明瞭胡適不會超越紅線。

而同時代的雷震,顯然就跨越了獨裁者不能接受的紅線。傅斯年、胡適或者雷震的相異做法,分別代表了同時代知識份子面對獨裁政權所採取的不同態度。因於結構,這些個人選擇,也很難評點對錯;但越清楚的紀錄,的確可以幫我們更細緻的理解那個時代,與同時代人的掙扎。正如吳乃德評論殷海光懊悔棄哲學從政論時所寫的:「處在那樣的時代,人被迫選擇;或者獨善其身,對不義視而不見;或者暫時放棄安身立命的工作,直到有一天想回頭卻已太遲。這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

除了高俊明之外,書中也有幾個我所熟悉的名字,像是林守一。十幾年前認識他起,就知道他的政治意識形態和我完全相反,但因為他一路走來,始終堅持著總是不合時宜的左統立場,相比於當時爭相前往中國的前黨國打手的「忽然紅專」,他的堅持儘管退流行,總還算是令人尊敬。我並不知道他被國民黨關押原因,直到閱讀本書,才知道他是因為「成大共產黨案」這類高中生對革命的青春幻想,而因為擁有幾本書、作了一些五星徽章而被捕,判刑十五年,失去了有機會燦爛的青春。

歷史,尤其是曾經被獨裁者銷毀的歷史,之中許多碎裂的片段,經常都需要撰寫者的細心重建,才能成其形狀。三卷《百年追求》,正是這樣的浩大工程。它是寫給有智識的大眾看的作品,它要提醒每位讀者,今日所擁有的一切民主自由,是因於前人對於獨裁者的挺身對抗,那種精神理念,其實才是推動時代前進的力量。而今日整體社會對於問題的不思考,同時也是威權復甦的溫床。每一代的知識份子都有其存在的責任,權勢永遠存在,對權勢說真話永遠需要勇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