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翻譯偵探事務所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從一開始就和翻譯關係密切,「福爾摩沙」或「美麗島」都是翻譯。「影響台灣社會的翻譯」回顧過去的重要譯作或譯者,了解這些思想的種子如何飄洋過海,在台灣生根。
友善列印版本
所有文章
賴慈芸
2019-09-22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下)
往前閱讀: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上)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中) 文化系統的碰撞與協商:從翻譯看台灣與中國、日本、美國、東亞的關係 翻譯涉及兩種以上的語言文化,因此翻譯史可以反映出文化之間錯綜複雜的權力關係。而與台灣關係最密切的文化系統,就是中國、日本和美國,其次則為東亞。以下分別討論: (一)台灣與中國:不只是遺民...
賴慈芸
2019-09-19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中)
往前閱讀:《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上) 從日治到美援:收錄論文簡介 《臺灣翻譯史》共收錄十二篇論文,大致按照論文主題的時序排列。前六篇探討日治時期的翻譯,第七篇探討二戰時的通譯,後五篇探討戰後台灣的翻譯。以下略敘各篇論文: (一)黃美娥〈「文體」與「國體」──日本文學在日治時期臺灣漢語文言小說中的跨界行旅、文化翻譯與書寫錯置〉 本文討論日治初期的漢語文言小說,...
賴慈芸
2019-09-19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上)
台灣與翻譯自始就難以分割。台灣初登世界舞台,就是在大航海時代,島名「福爾摩沙」即為歐洲語言的音譯。台灣歷史以移民和殖民為主軸,每一次不同民族的接觸自然都有翻譯活動。但早期與歐洲文化的交流,可供研究的翻譯文本有限;清治時期的翻譯活動以原漢通譯和傳教士的翻譯為主,與清帝國其他邊陲地區差異不大。日治以降,日本既為東亞最早接受歐洲文化的重鎮,台灣也不能自外於亞洲的現代化浪潮,翻譯局勢大開,...
賴慈芸
2018-08-09
【翻譯偵探事務所】兒時回憶:東方世界少年文學選集
東方出版社的世界少年文學選集,陪伴了無數台灣的小學生,相信是許多讀者最早接觸的一套「世界名著」。這套書從民國五十一年開始陸續出版,全文注音,初版封面是拱門加彩色石頭造型。裡面有《小公主》、《愛的教育》、《小婦人》這類兒少經典,也有不那麼適合兒童閱讀的《茶花女》、《埃及艷后》、《王子復仇記》等,甚至還有中國的《水滸傳》、《西遊記》等。後來經過數次改版,《水滸傳》、《西遊記》這些中國小說改列入「...
教育文化
賴慈芸
2018-05-10
【翻譯偵探事務所】小荳荳在窗邊做什麼?「窗邊的小荳荳」
近日2017年日劇「トットちゃん!」將在台灣播出,中文劇名採用最流行的書名「窗邊的小荳荳」。這本藝人黑柳徹子的自傳,1980年代曾在台灣掀起一陣搶譯風潮,相信很多讀者對那個率真可愛的小荳荳、睿智的校長、電車改裝的巴學園教室都頗有印象。 但小荳荳在窗邊做什麼?看人還是看風景?其實真相還蠻心酸的。根據黑柳徹子的說法,書名「窗邊」出自日語「窓際族」一詞,指的是職場上不受重視,坐冷板凳的員工。...
賴慈芸
2018-02-01
【翻譯偵探事務所】西洋羅曼史女王:維多莉亞・荷特
西洋羅曼史曾經是台灣租書市場的主力之一,大概在1970年代到1980年代,皇冠、好時年幾乎月月都有新書。而其中維多莉亞・荷特更是堪稱西曼女王,從第一本《米蘭夫人》開始,本本暢銷:《彭莊新娘》、《藍莊佳人》、《孟園疑雲》、《孔雀莊上》、《虎跳情仇》、《千燈屋》、《猶大之吻》,不知陪伴了多少台灣的少女。 上面這五本小說的書名都跟百年莊園有關:米蘭山莊、彭莊、藍莊、孟園、孔雀莊。...
賴慈芸
2017-11-23
【翻譯偵探事務所】六O年代的愛情倫理大戲:冰點
提到六O年代的翻譯暢銷書,不可不提三浦綾子的《冰點》。這部小說在1964年奪得朝日新聞小說首獎,三浦綾子當時還是旭川一家雜貨店老闆娘,這是她的第一部小說。1965年出單行本,極為暢銷,又拍成電視劇和電影,盛極一時。 1966年,台灣兩大報聯合、中時(當時還叫徵信新聞)同日開始連載,徵信新聞由徐白執筆,聯合報由朱佩蘭執筆,兩大報同時搶譯,十分熱鬧。徐白成名已久,朱佩蘭則是新手,...
賴慈芸
2017-11-09
【翻譯偵探事務所】譚寶蓮與白莎莉: 台日混搭的《千面女郎》
《千面女郎》(ガラスの仮面)是日本漫畫家美內鈴惠的作品,與《尼羅河女兒》、《玉女英豪》並列五、六年級生小時候風行的少女漫畫經典。日文本從1976年開始連載,至今未完,2012年9月發行日文版第49集,50集說了好久還是只聞樓梯響,讓眾多漫畫迷從少女等到熟女,還是不知道最後紅天女要由譚寶蓮還是白莎莉來演出。 這部漫畫描寫純樸的橫濱女孩譚寶蓮熱愛表演,偏偏遇上明星世家,...
賴慈芸
2017-10-06
【翻譯偵探事務所】戒嚴記憶:苦海餘生
「如果中國打開門,每個人都會走,都會去美國。」 這是1982年暢銷書《苦海餘生》的最後一句話。我小時候看的是好時年版本,封面是林布蘭的「加利利海上暴風雨中的基督」,還以為是寫船難的書,沒想到居然是描寫共產中國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包德甫(Fox Butterfield),原作書名為China: Alive in the Bitter Sea, 1982年出版,...
賴慈芸
2017-09-22
【翻譯偵探事務所】兒時最愛:俠盜亞森羅蘋
亞森羅賓以一身兼為劇盜和偵探,是一個亦兒女、亦英雄,風流倜儻而任俠慷慨的人物……亞森羅賓的故事借劇盜而吐社會的不平,則比福爾摩斯徒為法律與資本家的鷹犬,較高十倍。 ...
1
2
下一頁 ›
專欄作家
賴慈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