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書評書介
羅煊
7 月 06,2017
【書評】新加坡的知與不知:自由與發展的衝突筆記
新加坡無疑是亞洲強盛的國家之一,我們羨慕他們的經濟、秩序或是完備的社會福利,但這些其實全都得來不易。《幹嘛羨慕新加坡?-一個台灣人的新加坡移居10年告白》一書中,作者梁展嘉以日記式平舖直敘的描述生活見聞,淺談泱泱大國裡的角落故事,卻足以顛覆我們對新加坡的想像。 居住正義 作者從身為台灣人和新加坡女婿欲在新加坡申請國民住宅的經歷和困境為起點,透漏了他發現的截然不同的新加坡。...
教育文化
,
運動休閒
楊稚慧、王秀萍
7 月 06,2017
【女人想想】從保護到培力──讓女孩成為她自己
旁白:在一個陽光暖暖微風徐徐,十分美麗的大池塘邊,有隻母鴨正在草叢中孵著蛋。 蛋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寬有的長,有的扁扁地、有的胖胖地,但每顆都是母鴨的寶貝蛋。 蛋在陽光以及母鴨的溫暖中漸漸開始有了變化,蛋就快要孵出來了! 「呱、呱、呱~哇!孵出來了。」可愛的小鴨一隻接一隻的出生了。 咦?袛剩下一個灰色,而且特別大的蛋,還沒孵出來。 母鴨很有耐心繼續孵。 不久,...
呂欣潔
7 月 09,2017
【欣潔想想】透過共享價值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的獨特性
這些日子我剛好有機會受到 Global Taiwan Institute 的邀請,前往華盛頓DC與南韓、香港運動者及學者共同討論東亞青年參政以及公民社會現狀,同時也和華盛頓DC的許多政治工作者進行交流。接著,我也前往賓州參加「美東夏令會」與「海外台灣青年陣線」共同舉辦的年會,在年會的平行論壇上,我提出將台灣的NGO國際工作作為台灣外交政策突破現狀的概念,期許台灣的國際事務能跳脫過去侷限於主權、...
司法人權
,
媒體觀察
陳俊光
7 月 09,2017
當失聲的天使再次折翼
年輕美好的生命殞落,總是讓人哀嘆不捨,也往往伴隨著自責與憤怒──氣憤社會居然讓天使折翼、責怪自己竟無能阻止悲劇發生。 報導者、寶瓶、游擊 蒄特妮平時親切、討人喜歡,但當她被克雷帶到漢娜的墳前、要她面對自己的過錯,她就崩潰了。──電視影集〈漢娜的遺言〉Vol.5 十幾天前,網路媒體「報導者」刊登了林奕含友人的訪問稿,著重探討精神疾病患者的處境:在社會上被如何看待、...
書評書介
朴裕河
7 月 09,2017
【書摘】《帝國的慰安婦》:「愛國」的慰安婦與帝國
書名:帝國的慰安婦:殖民統治與記憶政治 作者:朴裕河 譯者:劉夏如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愛國」的慰安婦 1.「自願性」的結構 「慰安婦」的「強制連行」,基本上只限於戰場與佔領地。吉見教授指出,印尼的「安汶島上確實發生過強制連行與強制使役」。(吉見義明,二○○九夏季)但正如前述,那裡的強制性與朝鮮人慰安婦所面臨的強制性,...
全球脈動
王俊評
7 月 10,2017
重擊美國親中路線的北韓ICBM試射
7月4日上午,北韓選在美國國慶日前夕,以及「20國集團」(G20)漢堡峰會的前三天,再度進行彈道飛彈試射。惟與此前不同的是,北韓官方宣布這是該國首次成功進行洲際彈道飛彈(ICBM)試射,飛行高度達2802公里,在39分鐘的飛行時間內,共飛行933公里遠。日本防衛省也證實,偵測到的飛行高度超過2500公里,據此推算,北韓此次試射的「火星-14」(Hwasong-14)飛彈,射程可能達8000公里,...
書評書介
侯建安
7 月 13,2017
【書摘】《被遺忘的國境,太平島》
書名:被遺忘的國境,太平島:從日出到日落,從東沙到南沙,海巡分隊長侯建安帶你一窺國際紛爭中,被臺灣人遺忘的美麗淨土 作者:侯建安/著, 連秋香/採訪撰文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7/03 航程三天,三十度晃動,粉紫夕彩伴我行 相信絕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對於太平島一知半解,可能將它比擬成小琉球或綠島,以為只需歷經數小時航程就能抵達的離島之一吧。確實,...
全球脈動
吳傳立
7 月 16,2017
產業的前進,還是文明的崩壞?談Uber的失敗,與滴滴打車的勝利
關於中國的滴滴打車擊退了Uber這件事情,最近有篇評論是這麼說的:「一向對中國保持謹慎的《經濟學人》,也在此次合併後發表封面文章指出,『滴滴對優步的中國勝利,並非個案,這背後是整個中國科技公司崛起的縮影』中國互聯網人戴了二十多年『東亞病夫』帽子,終於能摘掉了。」 其實,這樣的論述是很有爭議的。 文明的基礎 如果你玩的是「一個人打怪」的遊戲,遊戲規則是最原始的「弱肉強食...
司法人權
陳昱齊
7 月 17,2017
從「言論叛亂」除罪化反思解嚴的歷史意義
今年是解嚴30週年,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總統明令台灣地區自7月15日零時起解嚴,台灣本島結束自1949年5月20日以來,堪稱世界紀錄的長達38年戒嚴統治,但解嚴後的台灣社會真得「解嚴」了嗎?解除戒嚴是否意味著「白色恐怖時期」走入歷史? 眾所皆知,白色恐怖時期許多的「政治案件」都是冤案、假案、錯案,其中又以「言論叛亂」最令人聞風喪膽,...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阿圖賽
7 月 18,2017
【縮影人間】那個戒嚴年代的校園日常
台灣解嚴已屆30年,不過,不少人其實還是不清楚戒嚴的年代是哪種生活。我的國中小學期間適逢1980年代的戒嚴尾巴,許多四、五、六年級記憶中的戒嚴故事,也同樣發生在我們那個戒嚴的末期,雖然已經過了30載,但腦海中的記憶依然清晰。 記得,念小學時,每天都必須升降旗,早上升級典禮,下午降旗典禮。當大夥整隊前進到大操場,準備升降旗、聽師長訓話時,行進間必唱的愛國歌曲就是「我愛中華」、「梅花進行曲...
‹
…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