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賴怡忠
10 月 18,2015
TPP改變亞太經濟格局,對台灣的機會與挑戰(上)
十月五日在亞特蘭大經過五天的馬拉松會談後,TPP(泛太平洋經貿夥伴協議)取得協議。現在剩下TPP十二國內部的追認過程。雖然TPP的條件遠較一般的自由貿易協定嚴苛,預期在各國的內部追認上會有一番苦戰。但TPP過了就是過了,只有何時取得所有國家追認的問題,不存在無法施行的狀態。由於TPP是個全新的經貿協議,遠超過一般性的關稅減讓與人員流動,還將各國內與貿易相關的法規一體化,...
Mattel
10 月 19,2015
【島嶼邊緣】認同是中國的 護照要美國的
媒體報導,已經懷孕36週的簡姓孕婦向華航偽稱懷孕未滿32週,冒險搭乘華航班機前往美國生產,結果在接近美國阿拉斯加領空時產下一名女嬰。雖然孕婦因為隱瞞事實遭到美國遣返,但女嬰確認可獲得美國國籍。簡姓孕婦投機行徑,不僅造成其他旅客的不便;該孕婦欺瞞的消息曝光後,網路也是一片撻伐之聲。前華航空姐甚至在臉書痛斥該孕婦的行徑,並抨擊華航竟然將這種醜事包裝成一則溫馨故事。 不過,...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賴怡忠
10 月 19,2015
TPP改變亞太經濟格局,對台灣的機會與挑戰(下)
不少人將TPP視為是美國對中國新圍堵政策的一部份,因此TPP談成,但RCEP是否出現還是未知數時,就認為美國對中圍堵佈局展現勝利。當然事實不一定如此,但中國內部也有不少人是這樣在看TPP的。 當然中國也有一派人主張,TPP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機會,因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不進則退的關卡,利用TPP的外在壓力,可以對困頓於內部各種利害關係導致無法向前改革的景象,有個新的刺激與誘因。...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林志都
10 月 19,2015
社會寬容與經濟繁榮
2012年夏季我到西班牙旅遊,憑著在英文與西班牙文網站搜尋到的資訊,我來到在巴塞隆納南方不遠的一個海濱度假勝地希切斯Sitges。也許是因為台灣人不喜歡曬太陽或是其他我不了解的原因,當時中文網站上很少有此地的相關資訊,即使在外文網站裡這地方看起來像是頗受歡迎。 從巴塞隆納搭火車離開市區後,沿著紅土山崖蜿蜒鐵路的另一側就可以透過礁石與樹木看到面對蔚藍地中海的白色沙灘。...
史努比
10 月 19,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尋找台灣Bernie Sanders──一個74歲白髮候選人告訴我們的事
在台灣的我們忙著吵國民黨是不是會、又該不該換柱時,上週美國民主黨舉辦了第一次總統初選電視辯論。其實美國人在辯論結束後也忙著吵架,吵的是究竟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還是以獨立候選人參與民主黨初選的山德斯(Bernie Sanders)獲勝。 很有趣的是,網民一面倒認為山德斯贏了辯論,但媒體、評論界則一致認為希拉蕊表現較佳。事實是,兩人可能都是贏家,...
謝宇程
10 月 20,2015
【學與業壯遊】 是否可能,有一天我們都不再讀書?
最近常聽到一個論點見解:台灣人讀書太少,買書愈來愈少,閱讀風氣愈來愈弱,大家都只看讀網路文章了。再這樣下去,將會危及競爭力啊!關於這個見解,我稍有一點點不同的想法。 求知,不只能透過「閱讀」 先說結論:大致上我認為「哪個國家的人讀了幾本書」沒有什麼好拿出來比較的。我不會以我買比較多本書、讀比較多本書為傲;我也不會以我買書較少、讀「書本數量」比誰少而引為恥。 求知,不一定要讀字,...
全球脈動
楊虔豪
10 月 22,2015
【首爾想想】 南韓歷史課本「砍掉重練」 爭議在哪裡?
在台灣的反課綱爭議發生沒多久,南韓政府上週一也通過現行民編的國高中歷史課本改為「國編」,引發輿沸騰。 韓文以「檢定教科書」來稱呼現在的民編版課本;民間出版社依照政府頒布的課綱來編輯內容,並送交教育部審查後出版,供各級中學老師選擇使用。 如今,南韓政府與執政黨以「導正歷史與國家觀」為由,宣布將「檢定」教科書改為「國定」。相較於馬英九政府從課綱「動手腳」,南韓的做法則是直接「砍掉重練」:...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劉世忠
10 月 23,2015
【台灣與世界】 德國豬腳餐與台南牛肉湯
讓我們先來打破一道迷思:德國人其實不太吃豬腳,正如同台南人並非天天吃牛肉湯。但是為什麼一談到德國美食就會先聯想到豬腳?又為何牛肉湯會成為台南眾多小吃中的must-eat(必吃)?這跟民族性、在地性、還有對美食料理的執著性深深有關。 屬於日爾曼民族的德國人,剛剛過了一年一度的十月啤酒節(Oktoberfest)。「大口喝酒、大塊吃肉」早已內化成為德國人的美食態度和飲食文化。...
電影戲劇
第二人格
10 月 23,2015
對你來說,台灣是什麼樣子呢?──《灣生回家》看後感
台灣一直是個很有趣的地方,尤其是當我們討論起台灣文化的本質,許多人總是會不加思索地回答「台灣的文化,就是多元呀!」多元作為一種文化的統稱,我想也是台灣的特殊現象,既非地大物博、又非具有強大拉力的移民國度,台灣作為一塊連國際定位都不是非常清楚的土地,存在著許多段被殖民的歷史,留下屬於自己的文化脈絡,才造就這麼籠統的「多元印象」。而多元背後,其實是各種值得深掘的歷史故事,每一段都是如此搶眼眩目...
曾明財
10 月 24,2015
【眷村想想】 竹籬笆內的黨外家庭
老爸有40年黨齡,我家兄弟姊妹從小喝國民黨奶水長大,在清一色眷村鐵票區,為什麼會支持黨外?說來說去,可能都是老爸愛喝兩杯所致! 老爸雖僅日治時代小學畢業,但喜歡看書,尤其有關中國歷史故事,他最有心得,一直很自信的認為,當年小學畢業生素質比現今大學生還高。 老爸每天讀報,年輕時,看的是深具批判性的《台灣公論報》,後來陸續訂《聯合報》和《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也是《自由中國》...
‹
…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