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陳怡秀熱門文章
陳怡秀
1 月 06,2015
【時事想想】售票系統整死江蕙迷 日本會員制少爭議
1月5日,我的臉書塗鴉牆上一陣哀鴻遍野。內容不外乎是胃糾結、摔滑鼠、無顏見父母叔叔伯伯阿姨,原因都是沒搶到江蕙演唱會門票。 為了見上心愛的偶像一面,到底要多辛苦、多磨人? 我稱不上多懂音樂,但在日本的日子,最大的娛樂就是看演唱會。在日本看演唱會可謂一大享受,無論地點都能建立起一定水準的音場,注重整體設計與觀眾參與,隨演出者、場地的不同,票價大多落在6000日幣到10000日幣不等,...
全球脈動
陳怡秀
6 月 17,2015
【日本想想】 黑船來襲──鳥取珈琲店出怪招迎戰星巴克
5月23日,日本鳥取縣的第一家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店開幕,這也代表著Starbucks終於制霸日本全國,星巴克迷總算能蒐集全套隨行杯。面對「黑船」駛來,當地的咖啡店可沒自亂陣腳,反而巧妙運用「自嘲、自虐」的方式製造話題,試圖站穩腳步、永續客源。 咖啡算是西方飲料,但日本咖啡文化可是源遠流長,可以追溯至幕府時代。施行鎖國政策的日本,於長崎開設了唯一的對外港口,...
音樂藝術
陳怡秀
1 月 06,2016
【日本想想】 每場演唱會 都關於一顆星的成形
你覺得演唱會是什麼?音樂饗宴?視覺娛樂?對我來說,那是一場見證儀式,見證「星」的成形,看他如何從微弱的光點變得強大,綻放出耀眼的光彩,映照到你的心底,作為你不變的仰望,讓你溫柔地臣服。 會場內突然陷入一片漆黑,那是演唱會中難得的寂靜片刻,只剩下身邊的人尚未平復的氣息聲,提醒著自己方才的熱血沸騰,眾人一邊調整激動的心情,一邊無聲地等待著。這時螢幕上突然出現了佈滿粗糙粒子的影片,搖晃之間,...
文化研究
陳怡秀
1 月 13,2016
【日本想想】 青春18:用鐵道串起說走就走的熱血旅行
日本北海道一座偏遠小車站,為了讓一位女高中生能順利上學,堅持營運,今年女孩畢業後,它也將在三月功成身退廢站的溫馨小故事,亦被台灣媒體報導,引起討論。車站牽起一段又一段的鐵道,把追夢的人帶往遠方,也把心愛的人送回身邊,編織出無數故事。而在日本,一張車票,就會是一段青春記憶。 喜歡到日本旅遊的人一定對JR PASS不陌生,但日本JR還有另一種車票,叫做「青春 18」。...
文化研究
陳怡秀
1 月 27,2016
【日本想想】 沖繩市場探險:關於一個度假勝地的觀光彈性
哆拉阿姨移動身姿,腳踏凌波微步,如浮動於水波之上,看似緩緩行走,實則令人難以捉摸,穿著藍色外套的身影在眼前飄忽不定,彷彿一眨眼、稍不留神,哆拉阿姨就輕巧自如移形換位,怕是再也追不上她。好吧,我就是單純想用金庸語法來形容一下當時和哆拉阿姨一起闖市場的情境,好像有點誇張,但那份驚奇,真的就像是一場冒險。 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你會如何展開計畫?上網查資料?買旅遊書?和朋友互相討論?...
陳怡秀
3 月 02,2016
【日本想想】 美男戰國、穿越電影、搞笑藝人 打開日本歷史的108種方式
把手機關上的那一刻,漆黑面板上倒映著滿足而上揚的嘴角。「這宛若戀愛少女的一張臉龐,怎麼可能會是我?!」忍不住翻了自己一個白眼。人果然不能低估自己的能力,對電視上的偶像歌手投注愛意還不算什麼,這一次是完全墜入二次元旋渦,自在而不抵抗地陷入其中了。是的,最近我在茶餘飯後的一大嗜好,就是點開手機遊戲「イケメン戦国(美男戰國)」。 這款遊戲全名叫做「イケメン戦国〜時をかける恋(美男戰國~...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陳怡秀
3 月 16,2016
【日本想想】 沒人理的寒暑假作業 小阿宅作出驚人成果
正在就讀國中的西川君舉辦了一場博物館展覽,小學六年級的山本君出了第一本書,書的內容從168件文具開始談起,而這些,竟然都「只是」他們的寒暑假作業。這項可自由訂定題目的「自由研究」,讓他們名正言順深入「玩」興趣,爸媽也跟著一起作陪動腦筋,誰說熱中喜好就是不務「正業」呢? 先從西川君的故事開始說起吧。西川充希在日本三重縣就讀國一,最喜歡昆蟲,觀察、採集、製作昆蟲標本是他的最大嗜好。...
全球脈動
陳怡秀
4 月 29,2016
【日本想想】 台灣人穿和服「歹看」? 美學教育就在體驗之間
知名作家兼政論家楊照日前在臉書上貼了一篇感嘆文,提到他這陣子去京都的經驗不太美好,原因之一就出在許多台灣人想穿著和服體驗文化卻缺乏美學教育,成為賞花畫面中最糟的破壞,引起熱議。我同意楊照老師在文中提到的一些關於日本的花見傳統之美學講究,也感慨於景點中為了防堵、提醒觀光客設下的柵欄成為景色中的突兀存在,但對觀光客的文化體驗以如此嚴苛的標準看待,倒覺得有些矯枉過正。 和服,「和」之「服...
音樂藝術
陳怡秀
7 月 25,2016
【日本想想】攝影學校教我的第五堂課:學會「愛情」與「貪欲」
「有一個說法,是專業跟素人之間,有著8000小時的差距,假設你是兩年制的學生,一年365天,兩年730天,等於你每天都要花10小時去拍照,才能成為專業。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所以畢業之後,你還有好長好長的路要走。你怎麼能不從現在就開始努力呢?」 這是開學式的那天,校長致辭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到底得要多麼熱愛一種事物,才會對它投注8000小時的心力而不墜呢?我並非沒有猶豫,...
電影戲劇
陳怡秀
3 月 08,2017
【日本想想】《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日本電影的性別教育嘗試
以跨性別者為主角的日本電影《當他們認真編織時》,原欲在台北捷運刊登廣告,卻因為廣告詞上出現了「多元成家」與「這樣教小孩」等字樣,被要求修正,讓電影在台灣還未上映就引起熱議。性別認同議題對許多單位來說,仍被歸類在「敏感」領域中,但相對於北捷的謹慎過頭的處理,日本國內面對這部電影的對應方式,卻自由而開放得多。 《當他們認真編織時》的故事,描述一名總被母親放置不管的少女小友,...
‹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