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陳怡秀熱門文章
教育文化
陳怡秀
6 月 21,2018
【日本想想】618大阪地震之觀察筆記
地震發生的瞬間,像是被誰狠狠推了一把一樣,得要死命緊抓住手邊的握把才不至於跌倒,周遭響起不協調的警報聲,令人一聽就起雞皮疙瘩,加上周遭人的驚恐驚呼,被所有的恐懼所包裹住,車門旁的司機趕緊護住第一位要下車的女孩,一邊大喊著:「請抓緊!」直到搖晃漸歇,回歸平靜,和不認識的陌生人們面面相覷,用眼神交換著緊張情緒,求取著對方眼中「應該沒事了吧?」的無聲安撫,才繼續走下車,司機則一一向每位離開的乘客說:「...
文化研究
陳怡秀
3 月 11,2020
【日本想想】武漢疫情的5個新聞日語單字課:瀨戶際、自肅是什麼?
武漢肺炎持續影響日本,將日本國內、大型郵輪鑽石公主號上的乘客船員、撤僑專機的乘客等確診人數加起來,已超過千人。而佔據新聞大部分版面的,當然也是武漢肺炎的疫情現況與政府對策了。以下就介紹五個近期在日本新聞上常見的日語單字「瀨戶際」、「水際對策」、「不急不要」、「自肅」與「デマ」,各是什麼意思,以及這些單字背後隱藏的文化意義。 #瀬戸際(せとぎわ,se-do-gi-wa)...
音樂藝術
陳怡秀
6 月 15,2016
【日本想想】別叫它老古董! 新潮又時尚的日本「浮世繪」
被召喚出來的巨大骷髏拉起簾幕,俯視著扭打成一團的男子,女召喚師手執咒文捲軸,凝視著眼前一觸即發的情勢,宛如是電影中最高潮的一幕,誰勝誰負還未可知,就待下一秒得到解答,但躍動的畫面永遠凍結在這一刻──這是日本浮世繪家歌川國芳的作品「相馬の古内裏」,你懷抱懸念,盼著故事後續,卻在仔細端倪中發現層出不窮的趣味與精緻的細節,比如筆觸、神情、起風時的衣裳皺褶、骷髏的每個關節,就已獲得滿足──...
文化研究
陳怡秀
10 月 19,2017
【日本想想】日本競選海報學問大:張貼限制多,卻能變身牛奶老爹?!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9月底宣布解散眾議院,並將在10月22日進行改選,候選人無一不摩拳擦掌,想要在最後時刻死守/奪下議員之位。不管是哪個地方的政治人物,永遠都在為自己的知名度與露出度做努力,街頭巷尾鋪天蓋地的宣傳海報,自然也少不了。不過在日本,候選人海報意外得遵守各種瑣碎的規則,卻也意外地自由寬鬆。 根據日本公職選舉法規定,為了候選人們公平起見,選舉的文宣宣傳品如海報、傳單、看板等,...
文化研究
陳怡秀
10 月 05,2017
【日本想想】日本遙控器小秘密:「d按鈕」與「字幕」的貼心設計
很多人到日本旅遊,總喜歡打開電視來看,也許不是很懂日語,但能捕捉到喜歡的偶像明星、收看視覺上就感覺美味的美食節目、或是新聞節目乾淨俐落的鏡面,就讓人覺得心情很好,而試著把視線拉到遙控器上,其實還藏匿著許多有趣的小秘密,比如「d按鈕」與「字幕」就是很好的例子。 遙控器上顯示著粗體「dデータ」(d deta)字樣的按鈕,又被稱為是「dボタン」(以下以d按鈕表示),是因應日本電視數位播放...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陳怡秀
1 月 17,2018
【日本想想】夢不落帝國的現實面?關於迪士尼「卡通明星」的職災爭議
最近關於勞工權益的問題,引起各方關注,想要擁有一個友善的工作環境,似乎變成奢望,甚至在夢幻國度迪士尼裡,欲保有「合理」標準都顯得困難。這是一個關於夢想變調的真實例子。 有一位28歲的女性(姑且稱呼她為A小姐好了)在老少咸宜、帶來歡笑與夢想的東京迪士尼樂園工作,她的職務是穿戴玩偶服裝扮演卡通人物的演出人員。A小姐自2015年2月開始在迪士尼工作,但2016年11月開始,...
電影戲劇
陳怡秀
10 月 10,2018
【日本想想】電影《一屍到底》:獻給所有創作者的狂想奇蹟
是什麼樣的電影,原本只有2家戲院上映的近乎獨家規模,轉身為全國上百間戲院上映,還賣到海外造成轟動,票房飆破21億日圓?甚至舉辦巡迴展覽,周邊商品賣到斷貨,還被人高價轉售網拍?日本電影《一屍到底》無疑是近年電影界的最「怪」奇蹟!自故事選材、呈現方式與宣傳手法,就和這部電影的際遇一樣,高潮迭起,令人直呼有趣呢。 從中文片名《一屍到底》便可判斷,這是一部跟殭屍有點關係的電影,從日文片名「...
陳怡秀
6 月 30,2016
【日本想想】攝影學校教我的第一堂課:你可以擁有自己的觀看方式
「欸,學攝影到底可以幹嘛?」 2015年,我進入了一間日本攝影專門學校就讀,被賦予了一個與年齡不相符的學生身份,然後「學攝影能幹嘛」這個問題,我大概就被問了不下五十次。眼看著兩年學制我已經度過了3/4,在台灣對攝影有興趣的朋友們也越來越多,所以我想用一系列的文章,來審視並分享我在攝影學校學到了什麼,又為什麼我要念攝影。 「攝影與生命的節奏很接近。看到什麼,停下腳步,都有一定的節奏...
文化研究
陳怡秀
6 月 04,2015
【日本想想】 自己的銅像自己救:從二宮金次郎、八田與一到蔣介石
根據教育部字典釋義,銅像意指「以銅塑鑄成的人像,紀念有特殊勳勞的人。」 最近在台灣,蔣公銅像命運多舛。而在日本有一個人物,同樣是銅像,卻命運大不同。日本電視台由偶像團體嵐所擔綱主持的節目《嵐にしやがれ》(台譯:嵐的大挑戰)於5月30日播出的內容中,包含了一項搶救「二宮金次郎」銅像的計畫。 二宮金次郎,又名「二宮尊德」,他是江戶時代後期的農政家、思想家。從小父親過世,...
音樂藝術
陳怡秀
6 月 01,2016
【日本想想】Remioromen的無解青春 重返舞台的主唱大人
「當我終於開口唱起過去這些歌時,我才發現,真的做了好多厲害的作品喔,對吧?」台下毫無遲疑的掌聲,讓藤卷亮太溫柔地牽起嘴角,那一刻也重擊了我的內心。曾經是人氣樂團主唱的他,在樂團停止活動之後,一度迷失,最後又再站上舞台,5月27日在他2016年巡迴演唱會的最後一場演出中,重新回頭肯定自己的過去,這一路走來多不容易。 講起藤卷亮太可能大多數人都反應不過來,但說到「レミオロメン」(...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