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作者簡介
許又方
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所有文章
司法人權
2016-12-08
同性戀婚姻違反了什麼?
「反同」陣營近來對於同性婚姻議題的攻擊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言論也益見扭曲,例如將同性婚姻與「性解放」、「性濫交」等劃上等號,並且言之鑿鑿地認為,這將嚴重影響下一代對「正確」婚姻觀、家庭觀,乃至性觀念的認識。筆者認為這些說法都只是「想當然耳」之詞,欠缺嚴謹的邏輯思辨與學理基礎。 常識以為,一陰一陽是萬物衍生不息的基礎,因此在一般人看來,一男一女的結合才是合乎「自然」的,...
教育文化
2016-10-16
文學走向人群
Bob Dylan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殊榮,不少人第一直覺是感到錯愕,此間多數媒體也紛紛用「爆冷」、「跌破眼鏡」來表達不可思議之情。這樣的反應可以理解,因為長久以來,人們對「文學」的印象,幾乎都是建立在「文字表達」的基礎上,而且通常是「寫」在紙張上的東西,如今卻由一位「唱歌」的「歌手」獲得,當然意外。 文學應該以「文字」為基本表達工具,相信沒有任何專家會反對這個看法。然而,以「文字」...
主權兩岸
2016-10-03
蔡英文的正當性
自從蔡英文當選總統後,中共就不斷祭出政商手段試圖孤立台灣──大幅限縮中客來台規模,逼得專接中客團的觀光業者幾乎倒閉,以致走上街頭向政府施壓;蠻橫阻撓台灣參加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等,都是顯例。而面對國際輿論指責其無視全球飛航安全,國台辦仍大言不慚地說這是蔡政府一手造成,因為蔡英文不願承認「九二共識」。 面對中共的強勢作為,近日有消息傳出,蔡英文可能會在雙十國慶時針對「九二共識...
教育文化
2016-08-31
華文系畢業能做什麼?
隨著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台灣高教學府的招生也愈來愈困難,其中人文學科面臨的狀況尤其更為艱鉅。不久前,筆者為了希望本年度招收的新生都能來註冊,特別一一打電話去「遊說」,因此有機會與一位自稱在資訊界服務多年的家長就目前畢業生出路的問題交換意見。 這位家長早年畢業於名校電機系,退伍後立即參與台灣正在起飛的電腦資訊風潮,如今已是事業有成的電子工程師。他很直率地問我,他的小孩如果讀完華文系,...
主權兩岸
2016-08-04
原住民應該建立自己的史觀
總統蔡英文日昨公開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道歉,席間並引述連橫《台灣通史》的序文,凸顯漢人史觀對原住民族的刻意忽略,間接暗示原住民過去所遭遇的不公平對待,其實是源自文化與歷史上的被歧視。 依我陋見,蔡英文的話顯然語重心長。表面上,她是在譴責過去漢人政權對原住民族的錯誤觀點,但實際上,她似乎也在暗示,原住民若要走出往昔被漠視的扭曲地位,必須建立自己的史觀,藉以重塑自身的主體性。如果筆者這般的解讀無誤...
教育文化
,
時事想想
2016-05-31
【時事想想】說說制服
小英政府正式啟動後,教育部立即行文各級中小學,未來不得以「服儀不整」為由處分學生。這個行政命令引發兩極化的看法,支持者認為有助於解放傳統學校教育過於僵化保守的思維,刺激學生的創意;反對者則主張整齊一致的服裝能展現團隊精神,且加強個人對群體的認同感。私意以為,兩造堅持都有道理,重點在於,台灣既是民主國家,那麼各校對於服儀規定的存廢也宜採民主方式決議之,尊重家長與學生最終的選擇,...
政黨政治
2016-05-05
失敗組也可以拿勝投
若說投手丘是全世界最孤獨的地方,那麼最能領略這種孤寂感的人,應該非王建民莫屬了。雖然他克服九百多天載浮載沉的生涯低潮重返大聯盟,也激勵了很多人;但角色卻像個無足輕重的龍套般,偶爾上去過個場,演得好沒多少掌聲,演不好則批評、質疑之聲四起。他很明顯被定位為球隊的「失敗組」,只有贏很多或快輸球了,才會推他上去消化那些剩餘的「垃圾時間」。坦白講,這種彷彿打零工的清潔人員角色,絕不會令人感覺舒服。...
2016-04-04
看,王建民復出了!──絕不屈服的典型
運動賽事最吸引人的一部份通常是:不被看好的一方在歷經某種挫折的淬鍊後,從失敗的泥沼中重新奮起,克服身心的痛苦,最後贏得勝利。這種情節,宛如古代神話中英雄冒險的歷程,也難怪前大聯盟執行長、曾是英國文學專家兼耶魯大學校長的A. Bartlett Giamatti會將棒球比賽逐壘推進的設計喻為神話英雄「出發」、「歷險」與「回歸」的過程。 而這英雄歷險回歸的神話,在歷代哲人眼中,...
主權兩岸
2016-03-11
「反中」與「反一中」
針對「台獨」主張,支持「統」的一端常會斥其為「反中」、「仇中」、「逢中必反」,或語帶揶揄地說,有本事就不要去中國賺錢、跟中國人來往!最近某立場明顯「親中」的台媒就以專文批判「時代力量」,說他們最不配「反中」,因為不是岳父在中國有投資事業,就是媽媽在彼岸開公司等,這般在中國政商關係良好的家庭,分明等同於兩岸買辦,有何資格「反中」? 這些批評乍聽有理,...
教育文化
,
時事想想
2016-02-15
重見北門,人文才有天光
被「禁錮」長達三十九年的台北「北門」,終於在忠孝橋引道(北門高架橋)拆除後「重見天日」。在筆者看來,北門重現的意義不僅止於交通,更具歷史與文化的深刻意涵;同時,也啟發某些關於「人與城市」的哲學思考。 北門又名「承恩門」,建造於清光緒10年(公元1884)年,是目前世上僅存的閩式碉堡城門。它既見證老台北「大稻珵」的興衰,同時也見證台灣從清領、日治、國府遷台到民主化發展等百年滄桑歷程,...
‹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