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李政亮熱門文章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李政亮
8 月 28,2013
中國的政治想像與政治小說:改革與熱情(1970s/1980s)
場景回到2012年中國十八大前夕。 兩種現象同時出現在台灣:首先,關於中國共產黨高層政治人事異動的各種傳聞、流言佔據媒體版面,其次,則是專家學者們的發言,他們或許從派系政治、意識形態光譜、地方政治人物前進中央的比率甚至從具有國有企業經營者進入領導階層的比例分析可能的新領導班子及其未來走向。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幾乎都是從政治精英的變化看中國,...
電影戲劇
李政亮
12 月 19,2017
大片時代裡的大國崛起想像:從《英雄》到《戰狼2》
二〇〇二年年底張藝謀的《英雄》上映,創下驚人票房,成為中國大片時代起點。所謂的大片,原來是指高投資、大卡司與亮麗票房的好萊塢電影,伴隨中國電影體制製作、發行與放映的體制鬆綁,民營公司可進入電影業之後,迎來中國的大片時代。從二〇〇二年迄今,中國電影市場快速成長,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市場。 在電影銀幕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大國崛起的想像,從《英雄》、《孔子》一路到今年票房高達五十六億人民幣的《...
電影戲劇
,
全球脈動
李政亮
1 月 25,2018
【拆哪電影院】中國電影軟實力裡的硬傷
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現今全球第二大,目標就是挑戰霸主好萊塢。中國把電影當作軟實力,不過,中國軟實力卻有硬傷,包括嚴厲的電影審查、票房系統的正確程度等。 荒謬公文裡的××× 就電影審查來說,近三十年電影剪刀手的高峰是落在90年代中期,也就是第五代導演張藝謀與陳凱歌藝術成就攀上高峰、第六代導演如賈樟柯、王小帥等人出道之際。他們的電影之所以受到禁映,最主要原因在於未經電影審查參加海外影展,...
運動休閒
李政亮
6 月 21,2018
日本足球Road to Russia:這四年的日本隊(下)
匆匆上任的西野朗 世界盃前兩個月總教練解任,這是前代未聞的大事,西野朗匆匆上任,雖說在日本是資深的教練,但卻無世界盃執教經歷,他在上任記者會上的表現有些氣虛。他上任後,有三場熱身賽,前兩場與「格下」的迦納與「格上」的瑞士以他心目中的戰術與選手出戰雙雙敗北,倒是最後一場以替補球員出戰戰勝巴拉圭獲勝,這也是日本隊從去年八月對澳洲或勝以來的精采比賽。 西野朗的判斷總與現實有所差距,...
文化研究
李政亮
10 月 29,2018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東京兩國的北齋散策
動漫是日本代表性的流行文化,日本漫畫的起源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 如果從世界漫畫史的源起來看,漫畫的問世與報刊的出現以及政治諷刺密不可分。從這個標準來說,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一七六〇~一八四九)晚年的《北齋漫畫》裡的部分作品符合這個定義。 提到葛飾北齋,大家想到的就是浮世繪,怎麼會和漫畫有所關聯?其實浮世繪本身就是江戶時代帶著草根味的大眾藝術,...
李政亮
11 月 11,2018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橫濱交叉點:浮世繪的黃昏與漫畫的黎明
橫濱是日本最具異國情調的城市之一。一八五三年,美國佩里的黑船(蒸汽船)來襲,揭開日本的開國序幕。一八五八年,根據《日美修好通商條約》,橫濱一八五九年開港,自此,橫濱成為各種異國文化交會的城市。在市區沿途散步,四處可見標示橫濱近代化初始的各種標示牌,第一座瓦斯燈、第一家飯店、第一家日報所在地等,彷彿引領人們進入昔日時光。 一百六十多年前橫濱開港後,歐美文化確實帶來極大的衝擊,...
文化研究
,
音樂藝術
李政亮
12 月 13,2018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大正少女時代
東京大學彌生門旁,是一條清幽的小徑。 竹久夢二美術館與彌生美術館優雅靜謐地矗立在小道上。兩個美術館彼此相鄰相通,有趣的是,竹久夢二在華人世界裡知名度甚高,許多人都是為了一睹風靡一世的「夢二式美人」而來,彌生美術館彷彿只是配角。 個體價值開始浮現的大正浪漫 其實,竹久夢二(一八八四—一九三四)與彌生美術館所紀念的高畠華宵(一八八八—一九六六)是同代人,...
文化研究
,
音樂藝術
李政亮
1 月 16,2019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從人間視角看神樣的手塚治虫
「外國人多以異樣的眼光看待日本人對漫畫的著迷,外國人之所以不看漫畫,答案之一便是因為他們的國度沒有手塚治虫。」 一九八九年二月九日手塚治虫結束他在人間六十一年的生命,隔日,《朝日新聞》就以這句話向手塚治虫致敬。 手塚治虫是日本動漫史上神樣的人物,他所創造的原子小金剛、小獅王、怪醫黑傑克、少女漫畫緞帶騎士不但是日本經典動漫,也是台灣五年級生的集體記憶。這樣一位神樣級的人物,...
文化研究
李政亮
3 月 07,2019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不只是鬼太郎:水木茂的妖怪人生
水木茂(1922-2015)紀念館位於他的故鄉鳥取縣境港市,來到這裡,有點像是造訪位在石卷的石之森萬畫館的感覺,同樣偏遠、靠海,漫畫家的紀念館也成為當地觀光支柱。 從車站到紀念館,水木茂親切打招呼的看板和他一手打造的鬼太郎相關人物成為最大賣點。妖怪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環節,從浮世繪到文學都有妖怪的影子,為什麼水木茂打造的鬼太郎在動漫界獨具高人氣,水木茂還成為妖怪大師?對水木茂來說,...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4 月 08,2020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再翻台灣電影史第一章(上)
台灣電影史的起點,和下列幾件事情息息相關: 一是1894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美國紐約公開了自己發明的放映系統Kinetoscope,但是,這個系統只供一個人觀看。 二是1895年4月17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的滿清帝國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三是1895年12月28日,法國的盧米埃兄弟在巴黎舉行電影放映,這次的放映有收費有觀眾,也被視為世界電影史的歷史起點。...
‹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