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
全球脈動
王輝生
4 月 22,2018
日本暗潮洶湧的自民黨
對臺灣極為友善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近禍起蕭牆,被「森友學園」、「加計學園」及「自衛隊日報」等醜聞所纒身,甚至有財務省的官員為之自殺,殃及其最大支持者,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接二連三的負面消息,源源不絕的內資外洩,在媒體的不斷撻伐聲中,安倍的民調支持率因此驟降。 2018年4月15日,讀賣新聞報導其支持率僅26.7%,這是安倍晉三自2012年其上任首相以來的新低。4月14日,...
社會安全
王玥好
4 月 19,2018
【女人想想】#MeToo運動讓熟識權勢性侵無所遁形
「我原本打算將性侵害這個祕密帶進棺材裡,一輩子也不會跟任何人說。」 二十年前,我還在實務現場擔任助人工作者時,常聽到性侵被害人這麼說。這句話的背後,代表著他們對性侵害遭遇感到羞愧,覺得說出來只會讓事情更糟,因此下決心要隱瞞這個祕密一輩子,被害人的沈默使得性侵害問題延遲發現及犯罪黑數問題嚴重。 性侵害的議題在過去是不可言說的社會禁忌,被害人常以為只有自己一人受害,以為是自己的錯,...
書評書介
卜大中
4 月 18,2018
【書評書介】《我為何成為美國公民:我的猶太人旅程》:我們只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公民
書名:《我為何成為美國公民:我的猶太人旅程》 作者:索爾孟(Guy Sorman) 譯者:林舒瑩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3月1日 索爾孟是法國和美國的公共知識份子,也是「文藝復興人」。他以淵博的整體知識和對古典自由主義的信仰當作準繩,月旦人物,臧否時事,在犀利中看見敦厚,在嚴峻中感受溫暖。無論他對世事如何通達透徹,...
文化研究
Nam Quốc Văn
4 月 18,2018
【越南想想】媽祖竟然也渡海過越南
農曆3月23日是媽祖的生日。在農曆三月這段期間會有不少關於媽祖的進香、繞境或慶祝活動。媽祖可算是台灣最受歡迎的神明之一。其實,媽祖信仰不僅存在於台灣,在東亞及東南亞一帶均可發現其蹤跡。譬如在越南,媽祖信仰仍普遍存在於中南部。由此可見,媽祖可說是不分國籍、不分種族的國際海神。她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幫助苦難的人渡海移民到新天地並落地生根。 媽祖信仰傳播到越南與大明國商人到會安做貿易有關。...
教育文化
王蓓
4 月 17,2018
【荷事生非】荷蘭式育兒守則:休息、衛生與規律
我住在荷蘭,有兩個兒子,也是一個國際品牌咨詢事務所的合夥人,因此我是一個全職甚至超時工作的母親。我先生是土生土長的荷蘭人,除了假期或應急時我的荷蘭公婆會偶爾幫忙之外,育兒完全是我們這個「雙職工」小家庭自己的事。 我的爸爸媽媽都在國內,早已退休,是那種超級會享受生活的新潮老人。他們基本上每年夏天會到荷蘭來住段時間,對我來說,看著爸爸媽媽精神抖擻地周遊歐洲列國,比讓他們幫我做家務看孩子,...
教育文化
李公元
4 月 16,2018
【春風化雨】大海飄來的神奇相機:歡迎加入「愛地球英雄聯盟」!
大海飄來的神奇相機 宜蘭岳明國小學生,在海邊淨灘活動時,撿到一台漂流兩年多的防水殼相機,很神奇的是裡面相機竟然還有電,可以看到完整清楚的照片,老師跟學生決定挑選幾張人臉清楚的照片,放上臉書尋找主人,不到兩天,透過網路大眾的強力放送、傳播、搜尋,主人很快被找到了,是日本的一位女大學生,她不但驚喜,而且還很感謝大家,決定從日本飛來台灣,親自謝謝台灣的小朋友跟老師⋯⋯,這個神奇的故事,...
歷史書寫
秋禾
4 月 16,2018
「日本推理之父」江戶川亂步故居
位在東京西池袋的立教大學,望眼即知是歷史悠久的高等學府。正門入口聳立的耶誕杉和綿延校舍紅牆的常春藤,美不勝收。平日上下課趕教室的大學生,將校舍內外擠得水洩不通。校園側面,卻有一條僻靜的小道,通往一戶和洋風混合的私邸。這裡原是推理大師江戶川亂步生前的邸宅,如今已成為立教大學管理的「大眾文化研究中心」兼「亂步紀念館」,每週只開放兩天。 江戶川亂步(1894-1965),...
歷史書寫
老番
4 月 15,2018
【老番講古】最早的演戲與拜拜記錄
曾經學生問老番:荷蘭、西班牙時代,台灣有無戲劇表演? 我的答案:有啊!怎會沒有?! 過去,因為關於原住民文字史料不足,我們學歷史的人無法插嘴原住民的戲劇表演。關於歐洲人在台灣,畢竟過去來台灣的人數太少,料想也可能頂多只是隨興表演。然而,台灣漢人,特別是福建南部移民到台灣的漢人,倒是有荷蘭語的資料曾經紀錄台灣漢人的戲劇演出。1651年11月11日的《日誌》...
文化研究
陳瑞麟
4 月 11,2018
【科哲絮語】怎麼樣才算是科學?或者,一門學問的科學性程度有多高?
時至今日,臉書上仍然有很多朋友喜歡討論「科學是什麼」,或者,問「某某東西算不算科學」如「中醫是不是科學」等等問題。問「科學是什麼」或者「某某算不算科學」是一個典型的科學哲學問題。二十世紀前期,科學哲學家波柏認為這個問題是科哲的核心問題,他稱作「劃界問題」(the problem of demarcation)。也就是問:能不能在科學和非科學之間劃出一條明確的邊界?波柏提出他著名的「可否證性」判準...
文化研究
陳怡秀
4 月 11,2018
【日本想想】今年春天,賞一株「剛櫻」便足矣:關於粉絲的旅行隨筆
當微風吹拂時,同時也將一片片粉嫩的花瓣從枝頭上帶離,被稱為「櫻吹雪」的夢幻一幕,於春日時分日本的各個角落上演著。櫻花的美無庸置疑,從含苞待放的玲瓏巧緻,到燦爛滿開甚至是墜落的那一刻,都顯現出不同的美之姿態,但回歸到最原點,若栽種樹的人有著特別的意義,那麼「花見」行為就不只是單純的例行公事。比如,當你是日本偶像團體KinKi Kids的粉絲,也許無須追逐太多,僅只是賞一株「剛櫻」,便足矣...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