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8 月 14,2014
李政鴻 / 余家哲
本文作者李政鴻是中山大學亞太所社會科學博士,余家哲是正修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新一
8 月 13,2014
【打狗吹水】 從苦難中成長—高雄氣爆後的反思(下)
高雄氣爆的短期救災已逐漸步入尾聲,接下來則是長期的家園跟城市重建工作;然而,高雄的城市家園重建,首先遇到的兩大難題是城市道路底下中的「不定時炸彈」——石化管線的問題,以及圍繞高雄四周的石化產業問題。雖然,氣爆災難發生後,政客跟噬血的台媒主要聚焦在「不定時炸彈」的引信點燃,究竟誰是主要禍首上頭,但對高雄市民而言,問題是為何城市商業跟住宅區底下竟會有宛如「不定時炸彈」的石化管線呢?...
陳維展
8 月 11,2014
前鎮子弟的心聲:莫再讓高雄人犧牲
筆者在前鎮獅甲地區成長,從小就深深體驗到高雄是個「工業城市」。天空總是灰灰的,夜空是橘色的。出門一趟尤其是騎機車,回家鼻孔一定像礦坑一樣,衣服、頭髮則沾滿塵垢還帶有廢氣的味道。印象中,空氣總是充滿不知名的化學氣味。 以筆者成長的地區來說,目前雖然周圍有夢時代、Ikea、好市多等大型商場,但在我成長過程中卻是工廠林立,包括早期的臺鋁、復興木業,運作到80年代的硫酸錏、中石化、...
8 月 10,2014
【想想對談】國家到底有沒有虧欠年輕人?──誰的錢、誰要用的電、誰的風險、誰的未來!
想想對談:國家到底有沒有虧欠年輕人? ──誰的錢、誰要用的電、誰的風險、誰的未來! 主講人:蔡依橙 (醫師)、楊斯棓(醫師) 時間:03/16 14:00—16:00 地點:台中中區再生基地 DRF Goodot Village (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9號2樓)
張詠卿
8 月 10,2014
夾在家樂福工會與雇主間的員工在想什麼?
2014年8月9日這天家樂福工會及聲援團體到家樂福抗議家樂福解雇三名工會幹部,其中一名幹部的解雇原因甚至是因為例行檢查蔬果品質的試吃動作,讓人不得不懷疑家樂福開除這三位幹部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打壓工會,因為這幾年工會不斷揭發家樂福加班費及變形工時未依法辦理的惡行,而記者會結束後被解雇的工會幹部帶著大批聲援民眾進入賣場,想要實際進到工作現場說明自己的工作內容。...
彭文龍
8 月 10,2014
高雄重建迢遙,最缺政府關心
午夜夢迴,我遙想著八月一日凌晨高雄街頭的情況。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氣味,警消穿梭在馬路上警戒,居民都感受到一股沈悶卻說不出的不安。然後,一陣天崩地烈的爆炸襲擊而來,房屋震動、玻璃碎裂,一瞬間叫喊聲、警報器四起,沒有人知道該怎麻辦,眼前盡是滿目瘡痍。那一刻,只想到家人,拖著他們直奔空曠處,公園滿是不知所措的人們,茫然無助。 我並沒有親身遭遇,我的假想也不過當時受災人們所遭受的千萬分之一...
文化研究
章成
8 月 09,2014
別再說「天佑台灣」了!老天沒那麼蠢
台灣這幾年來的各種爆炸性社會事件,是天災?是人禍?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現在台灣之所以會有重重弊病,不是高官富賈有多麼腐敗貪婪,而是我們多數的一般人,還過著沒有理念的生活,我們都只考慮私利,或看得很短,或懶得去看。可是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自己和你的小孩如果還活在這個世界上,會自己嚐到這個苦果,這個就是「現世報」。 還有多少因為短視而埋下的「未爆彈」,正等在某個平凡的一天...
中國問題
徐兆安
8 月 08,2014
一個月後回望香港七一遊行
一個月前,香港人爭取普選的運動在台灣媒體獲得大量曝光,各界人士,尤其是社運與學運中人,無不爭相表現對香港的聲援。我在當時(大約是7月4日)寫了一篇「潑冷水」的文章,警告運動沸沸揚揚,但公民展現能量與爭取到實質政治成果,往往是兩回事。投到台灣兩家「比較正常對待民主聲音」的紙本媒體,不意外地都被投籃。事隔一月,爭取普選運動的代表們居然把主導權丟回人大決議(八月底),名義上蓄勢待發,...
李昱德
8 月 08,2014
台灣人自甘落後的地方在哪裡?
八月六日《華爾街日報》刊出一篇題為〈台灣自甘落後〉(Taiwan Leaves Itself Behind)的社論,文中指出台灣人民選擇經濟孤立、阻礙與中國經貿自由化進程將傷害台灣的經濟競爭力,並將暗示台灣人不顧當政者的警告一意孤行,歸咎台灣落後的結果於今年三月間發生的太陽花學運。 國內中央社與聯合報轉載後,獲得相當程度討論,一方面是由於台灣事務在外媒曝光度一向有限、...
財政金融
盧俊偉
8 月 07,2014
【政策想想】社會效益債券的概念、運作與成效
自一九八○年代以來公共治理模式在歷經市場失靈、自願失靈的情況之後,「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的新治理模式逐漸成為歐美國家的關注焦點,並且透過各種法規和政策工具的變革,來激發社會創新的能量。 而要激發社會創新能量,重要的關鍵是要盈利部門所重視的投資效益與非營利部門重視的社會效益進行融合,以形成社會投資市場。而社會效益債券(social impact bond...
‹
…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
›